邢楊
【摘要】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通信機樓是城市信息化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科學、合理的通信機樓規劃,不僅可以促進城市信息化的發展,還能引導通信企業有序競爭,實現資源節約利用。因此,做好城市通信機樓規劃,是實現城市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工作。
【關鍵詞】 通信機樓 規劃 方法
通信機樓是指為用戶提供固定通信、移動通信、寬帶網絡、有線電視和數據處理等通信業務的大型專用建筑。它是現代通信網絡重要的基礎設施,是保證通信網絡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通信機樓主要用于安裝固定電話網、傳輸網、數據網、移動網、接入網、廣播電視網、因特網、寬帶網、多媒體網等城市信息通信網的各類設備,包括傳統通信網絡的樞紐樓、匯接局、端局、移動通信大樓、有線電視中心和數據中心等,主要分為綜合性樞紐機樓、業務匯接機樓、互聯網數據中心三大類。目前隨著通信網絡向全業務網絡演進,與之相應的信息通信網基礎設施—通信機樓應向著全業務綜合通信機樓方向發展。目前通信機樓典型拓撲圖如下:
一、當期形勢下通信機樓規劃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通信技術發展及現代通信網絡演進,未來的城市信息通信網絡將是一個融合的、全業務的泛在網絡。我國電信行業實行競爭體制,由多家運營商共同運營電信業務,通信機樓的合理規劃對于滿足目前各運營商通信網絡發展需求,糾正各運營商重復無序建設弊端,確保城市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實現通信網絡資源與城市空間資源利用的最大優化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通信機樓發展態勢分析
信息化已經深入到社會與經濟等各個領域,在信息技術發展和信息化應用日新月異的新環境下,信息化對通信機樓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下一代信息網絡、三網融合、云計算、物聯網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都對機房資源提出新需求。在通信運營企業重組之后,隨著電信2G業務向3G、4G、5G業務發展、單一業務向全業務發展、電信業務向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業務方向發展,通信局房的發展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應該呈現如下態勢:網絡規模將延續當前逐漸增大的趨勢,占用機房空間呈增長趨勢。有線電視完成數字化整轉后,由單向廣播向雙向交互、由單一廣播業務向融合多媒體業務轉化,在機樓的站點、空間、供電等基礎設施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信息技術與應用推陳出新,信息技術應用范圍進一步拓展,城市的通信機樓需求總體上將會進一步增加,同時要求也會進一步提高。通信機樓總體發展趨勢近期需求大,遠期逐漸趨于飽和。
三、通信機樓規劃方法分析及建議
通信機樓規劃以城市信息化發展規劃為依據,在確定總體規劃目標、規劃期限、范圍的基礎上,需要以城市通信業務和信息化建設需求為基礎,分析與滿足信息化企業對通信機樓的需求,支撐城市信息化發展,并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和通信市場與技術發展情況,確定規劃期內機樓的建設計劃。
3.1通信機樓的規劃目標確定
通信機樓需滿足城市信息化企業業務發展需求,營造通信行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夯實城市信息化發展與建設基礎,科學、合理地規劃和控制通信設施用地,主要包括:通過多種方式滿足規劃期內各信息化企業對通信機樓的發展需求;儲備部分用于建設機樓的土地資源,滿足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三網融合、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應用的發展需求。
3.2通信機樓設置原則
主要包括:通信機樓設置符合通信網絡全業務、大容量、少局址的發展趨勢;通信機樓應設置在靠近用戶中心、便于管線布置的道路附近;通信機樓的容量配置標準及用地面積,根據當地情況確定,如某地通信機樓按照每座容量50萬線(戶)~80萬線(戶)的標準配置;通信機樓選址應符合環境安全、服務方便、技術合理及經濟實用原則,與110千伏及以上級別的變電站、強振源、強噪聲源、強電磁場干擾源、易燃易爆危險區等的安全防護距離應滿足相關標準要求;通信機樓的建設應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要求,并符合國家和相關行業節能、環保標準等。
3.3通信業務需求分析
通信業務種類繁多,與機樓規劃密切相關的主要通信業務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寬帶網絡和有線電視等業務。從發展現狀來看,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主導業務已進入飽和期,寬帶業務仍保持高速增長。經過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主要業務的基數和普及率已經很高,增長率明顯放緩,逐步進入到飽和區。
如某地截止2014年底固定電話,近三年主線普及率維持在50%--55%之間,已接近發達國家和先進城市的水平;移動用戶的數量已接近2000萬,普及率更高達123.4%。在三網融合政策的推動下,隨著信息量的增大和信息內容的豐富,用戶對帶寬的要求越來越高,寬帶業務則在近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
在收集各類業務現狀數據、分析業務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對規劃期內業務數據進行預測。預測方法可以根據業務類型,以人口增長趨勢、業務發展趨勢、城市規劃指標、普及率等方法進行預測。業務預測數據是確定機樓數量的重要基礎數據。以某地業務需求分析為例,固定電話預測采用趨勢外推法類推預測固定電話用戶數量;移動電話預測以人口增長趨勢預測為主,并以業務發展趨勢和城市規劃指標兩種方法進行較正;寬帶數據業務綜合發展趨勢、普及率和城市規劃指標三種方法進行預測,并對預測數據進行加權處理;有線電視業務預測以人口增長趨勢和城市規劃指標進行預測,并對預測數據進行加權處理。
3.4機樓規劃結果確定
隨著各運營商向全業務網絡的演進,規劃的通信機樓均為全業務綜合機樓,供多家運營商共同使用,以減少機樓用地的總體規模,實現土地資源集約利用。機樓規劃以各類業務預測數據為基礎,統籌考慮各運營商現有機樓數量、機樓所在區域的功能定位、信息化發展規劃、當地土地開發的實際情況、城市法定圖則、各通信網專項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各區域詳細規劃等相關因素。通信機樓規劃具體用地需與城市規劃進行協調,以保障用地的可實施性。規劃機樓建筑面積需結合各運營商需求、區域業務預測、未來發展等因素估算,實際建設機樓時還需進一步核實確定。
以某地海濱區機樓規劃分析為例,海濱區現有中國電信1座樞紐機樓、3座一般機樓,中國移動1座樞紐機樓,中國聯通在該區域無樞紐機樓。總體來看,現有機樓基本上實現了每個街道擁有至少1座機樓,但從通信網絡結構來看,存在機樓布局不合理現象,北部區域缺乏樞紐機樓。規劃期內,規劃的產業集聚區基地位于該區域內,是規劃期內通信業務的主要增長區域。該區域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未來的數據業務需求將非常強勁。另外隨著運營商全業務網絡的發展需要,深圳移動、深圳聯通在該區域也缺乏通信機樓支撐其綜合業務的開展。
因此需要在該區域建設1座樞紐機樓,主要滿足移動、數據、有線電視業務需求。根據業務需求預測,該區域規劃期內各類通信用戶凈增約76萬戶,按新增機樓平均覆蓋用戶為50~80萬線(戶)的標準估算,規劃期內需增加1~2座機樓。綜上需求分析,結合現有機樓分布情況及通信網絡布局結構,該區域規劃期內新增1座機樓,總建筑面積約8000平方米。
四、關于通信機樓發展規劃的相關建議
由于城市土地資源稀缺的情況日益突出,建議城市相關部門對未來通信機樓、通信機房的建設模式進行研究創新,如與城市其它公共基礎設施(如垃圾中轉站、公共廁所、綠化地下空間等)進行統一規劃建設,通過多種方式解決通信機樓、通信機房用地難題。同時也應盡早研究出臺通信機樓、通信機房建設與使用管理細則,如共建共享、第三方公共平臺建設、網業分離等管理辦法,以提高城市通信機樓、通信機房使用效率,減少土地占用需求。此外,還應對現有通信機樓的網絡資源進行深入梳理,對于集成度低、耗電量大的設施,應盡量規劃淘汰,以便合理規劃和使用現有機樓資源,提高機樓使用效率。
五、結束語
隨著城市可開發利用的土地面積的銳減,通信機樓集約建設和使用是城市規劃發展方向之一。共享通信機樓是城市通信機樓集約建設的重要方式,在規劃期間,政府國土規劃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聯合制定共享通信機樓的相關實施細則,就通信機樓總體布局、建設主體、土地價格、資金投入、使用方式、服務標準和配套要求等進行詳細規定,以引導通信運營商和其它建設主體試點建設共享式通信機樓,提高城市土地資源使用效率,提高城市信息化建設水平。
參 考 文 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2020年)》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通信工程規劃規范GBT50853-2013》
[3] 湯銘潭等編著《現代城市信息通信網綜合規劃-理論、方法與實例》,機械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