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
我和建華從出生就認識了,因為我們的母親是閨蜜。可能因為自小就認識,我們倆熟悉得好像是兄妹。他只比我大一歲。讀書的時候,媽媽一直讓我以建華為榜樣,因為他在學習方面總能名列前茅。我高三那年,其實成績不差,媽媽還是讓已經讀大一的建華來幫我補習,希望我能更上一層樓。不負眾望,我考進了建華就讀的名牌大學。
我們在同一所大學,自然而然每天見面,一起吃飯,一起晚自習。我的同學都認定,他是我男朋友。起初,我還解釋說不是,可漸漸地我也不再解釋了。因為他的存在,沒有別的男生接近我。我都記不清從哪天起,我們談戀愛了。只記得有一天,他拉起我的手,我沒有拒絕。他拉著我手的那刻,我覺得很安心,我找不到任何拒絕的理由,我也習慣了生活里的每一天都有他。
我們的父母自然也樂見我們在一起,兩家人本來就關系好,我媽甚至說將來不用擔心婆媳矛盾,親家之間也能相處融洽了。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身邊的同學、朋友都羨慕我,生命中能有這樣一個人從小守在我的身旁。我一直覺得,他不僅僅是我的初戀,還是唯一,我終有一天會嫁給他。
我升大三那年暑假,他準備升大四了。那時也剛好是我20歲生日。我和他相約去海島旅游,同行的還有他的幾個同學。他的同學都是帶女朋友一起去的。這是我第一次不跟爸媽一起出門,因為是跟他一起去,我爸媽沒有反對。媽媽只是一再關照我,出門注意身體,安全第一。我能明白媽媽的言下之意。媽媽早就默認建華是她的未來女婿了,所以沒再多說什么。
很自然的,我們在海島有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這也是我的第一次。我毫無經驗,看得出他也是強裝鎮定。我好想說:學霸也有不懂的事呀……在懵懂與摸索中,我們把自己交給了對方。從那以后,我覺得我們的關系更進了一步,他在我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終于戀人多過了兄長。
有了這層親密關系后,我愈加認定了,非他不嫁。轉眼一年過去了,他即將大學畢業,他說他想出國留學。想到要跟他分隔重洋,我心里就萬般不舍。其實我也不清楚,究竟是舍不得多,還是不習慣更多。從小到大,我沒有跟他分開過,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是一年不見他,日子會變成什么樣?
我遲疑著問他,能不能等我一年,等我畢業了,跟他一起去留學。我知道我這個要求是自私的,但我還是抱著一線希望說了出來。他沉默了,我看得出他很為難。我連忙說:“我只是隨便說說的。”他拉著我的手說:“不是我不愿意,這個獎學金很難才得到的,我不想錯過。我們還年輕,以后多的是時間在一起。最多一年,明年你就可以過來繼續跟我一起讀書,像過去一樣。”我眼眶含淚,但還是勉強擠出了笑容,我點頭答應了。
本來我以為事情就這樣了,我慢慢說服自己去接受將要跟他分開一年。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雙方父母忽然提出,讓我們先結婚,然后再讓他出國。這是建華的媽媽先提出的,我爸媽自然響應。父母的想法可以理解,他們是想讓建華對我負責,讓他作出承諾,讓我和我的爸媽放心。我起初覺得很突然,我是早就想好將來要嫁給建華的,但我沒想過那么早,何況我還沒大學畢業。看到雙方父母都很堅持,我沒有說不。這就是我的性格吧,容易順從,只要不是壞到不能接受,我都會妥協。當我媽跟我說這件事后,我又花了一整夜時間,慢慢說服自己,這是早晚的事,不過是提前了幾年,也沒什么壞處……
當我剛剛說服自己,接受這個決定的時候,建華卻說他不答應。我懵了。他是不答應這么早結婚,還是不答應跟我結婚呢?他馬上就要遠渡重洋,這個時候不是應該表明心跡嗎?他為什么會拒絕?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他的理由是,我和他都還年輕,不應該這么早被婚姻束縛。感情也不是靠一紙婚姻可以約束的。如果要變心,婚姻根本保障不了什么;如果我們的感情夠堅固,那么等學成歸來再結婚也不遲。他說他不想做可能會讓我或他將來后悔的事。他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如果站在第三者角度,我完全認同。可是這一刻,我是當事人。我成了被他拒絕的那個人,不管他有多么合理、理性的理由,總之他是拒絕跟我結婚。我不免傷心,而且是很傷心。我覺得他是逃避責任,他未必真的想跟我在一起。等他去了國外,很可能就把我忘了……悲觀的情緒似乎蔓延得特別快。我越想越悲哀。
那段時間,建華在忙出國的事情,已經不住校了。而我還住在學校里,準備考試。我不想把這些事告訴我的室友,我一直是她們羨慕的對象,我不想讓她們知道,建華不要我了。傍晚,我獨自在讀書館里找了個僻靜的角落,拿著本書。其實,我什么也看不進去。想著想著,眼淚就止不住流下,我用書遮著臉,就這么安靜地哭著。忽然有個人坐在了我對面。我趕緊擦干眼淚,起身準備走。那人突然叫了我名字。我一看,居然是建華的同學達。他家在外地,所以這段時間,他依舊住在學校里。
我和達并不陌生,那次去海島,他也一起去了,和他的女朋友。他女朋友也是他一個班的同學,老家在北方。我們大家經常一起玩。“是因為建華要出國嗎?”達開門見山。我點點頭,因為是建華的朋友,不是我自己的朋友,我反而愿意吐露心聲。
達安慰我,建華不會辜負我,他說的也有道理。那一小段時間,我跟達接觸多了。幾乎每天我們都會在學校見面,一起吃飯、聊天。我這才知道,達跟他女朋友分手了。因為他跟建華一樣要出國,而女朋友堅持回老家。這一別就是幾年,他女朋友提出了分手。他改變不了現實,無奈只有接受。他雖然沒多說什么,但我從他的眼神看得出他很傷心、落寞。
我和建華還在冷戰中。應該說是我沒有理他,他打過電話給我,我沒有接。他也沒有到學校里來找我,只是發消息說:日久見人心,相信我們的感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這天,達發消息說他生日,問我有沒有興趣去學校門口的飯店喝一杯。我說好。我沒想到,這天會對我未來的生活造成這么大的影響,早知如此,我一定不會去。我和達以前也一起喝過酒,那時大伙兒在一起玩得很盡興。這次就我們倆。他的室友都回家住了,包括建華。
雖然喝的只是啤酒,但你一杯我一杯,我說著建華,他說他的女友,或許是傷心的酒更容易讓人醉吧,我們都漸漸有了醉意。我只記得,后來他說,第一次見我是在迎接新生時,他看到建華在幫我拿行李。他說,第一眼他就喜歡上了我,但后來知道建華和我的關系,他就放棄了。再后來,他也有了女友。他說,如果當時,他和建華競爭不知道會怎樣。我沒有回答,因為我給不了答案,即使我沒醉,即使我還清醒,我也給不了答案。我只是有種快感,建華不珍惜我,還是有人在乎我的。那天,或許是出于對建華的報復,或許是在酒精的麻醉下,我沒有回寢室,而是和達去了隔壁的酒店。第二天醒來時,我只覺得頭痛欲裂。我當時就后悔了,可是能怪誰呢?沒有人逼我,模糊的記憶告訴我,我是自愿的。我只說了句:“我們以后別再見面了。”
之后,達果然沒再聯系我。他在出國上飛機前,給我發了條消息:“那晚會是我和你永遠的秘密。祝你幸福。”我沒有回復,我甚至刪除了他的電話號碼。我真的想把這個人從我的生命中抹去。可是真能抹去嗎?有些記憶永遠無法抹去。
我和建華的冷戰終究還是結束了。在分別一年后,我和建華在美國相聚了。我也開始了我的留學生涯。我們住在一起,除了每天是去學校,而不是工作,其他就跟普通夫妻沒有兩樣。我沒有再逼建華跟我結婚,因為我心里有愧,因為那次一夜情。
不知道多少次,我想向建華坦白,不然我總覺得虧欠他。可是,我又害怕他知道以后的反應,即使建華再理性,我想他也難以接受這樣的事情。一個是女朋友,一個是好朋友……
終于,我們都結束了學業,也在美國工作了一段日子。建華在事業上有了非常好的開端。建華向我求婚了,說打算回國辦婚禮。以后,等我們父母親都退休了,就把他們都接到美國來,大家住在一起。我也期冀這樣美好的未來,可我心里的那塊陰影還在那里,雖然是很小一塊,卻依舊遮住了陽光……
越是臨近結婚的日子,我越是不知道如何面對建華。這個男人很快就是我的丈夫了,作為夫妻需以誠相待,這個觀念一直以來是我對婚姻的理解。可是多年來藏在我心里的這個秘密,如鯁在喉。我想一鼓作氣把它拔出來,以求解脫,不管是不是會弄傷喉嚨;我也想用力把它咽下肚子,不管是不是會造成內傷。我到底該不該把那一次背叛告訴建華,告訴他我有多后悔,告訴他我選擇坦白是為了將來能幸福地跟他生活下去。如果不坦白,我說不定會永遠不能坦然接受眼前的所有幸福……
編后語:一失足成千古恨,是不是你現在的感受呢?你的確是做錯了,但改錯和彌補的方式不僅僅是坦白。坦白對你而言也許是解脫,但對你的愛人來說,也許就是再一次的傷害。或許,這份內心的煎熬就是對你那次錯誤的懲罰。決定權在你一念之間,你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并料想一下這最壞的結果是否是你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