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她躺在病床上,絕望地看著窗外的藍天和白云發呆。身為一個跳水運動員,她實在想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從跳臺上摔下來,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是脖子以下的部位都癱瘓了。
在醫院躺了一年,她終于出院了。每天,她只能在收音機的音樂中渾渾噩噩地入睡,她感覺到死神已經伸出雙手在她面前召喚,而惡魔則在她的身后狂歡!
“難道我真的毫無價值了嗎?”她一遍遍地問自己,她開始探索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不!我的心臟還在跳動,我的視力依舊不錯,我的智力也沒有太大問題,至少我還記得小時候背誦過的詩句!哦,天,我還有一個嘴巴,能說話能嚼食,我的牙齒依舊堅固……我還擁有這么多,為什么要放棄自己?”
即使雙腿無法繼續奔跑跳躍,但靈魂卻完全可以重新昂然挺立!她這樣告訴自己,她想到了讀書,她要從書本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和力量!
父親為她借來許多前人成才的書籍。她雖然雙目健全,但無法伸手去翻書,書本架在床上的一個支架上,她的嘴中銜一根小竹片,每看完兩頁,就要靠這根小竹片去翻書。牙齒痛了,她忍住,眼睛酸了,她閉閉眼又繼續。兩年不到,她居然讀了100多本有益的書,書籍仿佛使她找尋到了另一個自己,一個美麗而堅強、知識豐富而內心寧靜的自己!
充分的閱讀使她產生了創作的欲望,她用牙齒咬著水筆,開始練習寫字,但這實在太難太痛苦了。她的父母怕她終有一天會被困難打倒,那時她會更傷心,于是紛紛勸她只需要讀點書就行了,不必去創作。但是父母的勸告反而更激起了她寫作的決心,她對父母說:“失敗的原因可能有一千種,但是在我叼起這支筆的時候,我的心里卻只想著一定要成功,一天沒有成功,也一天不能說我已經失敗,那只能說明我的努力還不夠!”
她練習得更加刻苦了,牙根比讀書時更痛了,汗水流進雙眼,又癢又辣,她全都忍了下來,她知道這是一條布滿荊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了成果就在前面熠熠閃光,等待著她去收獲。
在癱瘓后第九個年頭的秋天——1976年10月,她終于完成了一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長篇小說《喬妮》。這本書一出版,就轟動了美國文壇,她每天都能收到成千上萬封讀者寄來的熱情洋溢的信。
她感受了自強不息的生命真諦,她以更加高漲的熱情投入了寫作。此后,僅用了兩年時間,她又完成了一部以親身經歷為原型的長篇小說——《再前進一步》,她在書中告訴人們遇到任何困難都要頑強勇敢、努力追求,只要自己的內心堅強執著,靈魂就一定能昂然挺立,總有一天,就連死神也會為你讓路,惡魔也會為你鼓掌!
一年后,她的這本書被搬上了銀幕,主角就由她自己扮演,一個差點被世界遺忘的姑娘,就這樣成了千千萬萬個自強不息、奮進不止的青少年們的精神榜樣。
沒錯,她就是如今依然躺在床上用牙齒咬筆寫作的美國傳奇勵志作家——喬妮?埃里克森!
(王傳生摘自《遼寧青年》2013年8月A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