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
仲夏的喀什熱情似火,瓜果飄香,多種品質優良的特色農副產品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
農副產品的“生產源”,是廣大的農民群體。作為貧困廣度與深度較為嚴重的地區,如何將農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一直以來都是喀什地區的努力方向。
在前不久召開的第十二屆新疆喀什中亞南亞商品交易會上,巴楚縣農副產品展區一個名為“小二蜜”的甜瓜打出了名聲。究其原因,在于其“甜到掉牙”。
據巴楚縣副縣長石德君介紹,這種甜瓜目前是巴楚縣出產的含糖量最高的瓜,現在已經注冊了商標,在國內市場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巴楚縣的瓜、莎車的大櫻桃、澤普的大紅棗……喀什地區的農副產品眼下已成了瓜果市場上的“明星”。喀什地區水土光熱條件得天獨厚,使得農業產業發展獨具優勢。
目前,喀什地區棉花種植面積600萬畝,糧食種植面積650萬畝,建立無公害農產品標準認證基地44個,面積380萬畝。作為世界六大綠色水果基地,喀什還盛產核桃、巴旦木、紅棗、杏子、石榴、葡萄、西梅等名優特稀干鮮果品,目前特色林果業總面積607萬畝,產量177萬噸。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為支持我們公司落戶,專門制定調整了‘小畜換大畜產業結構,為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將沖出高原、走向世界,把帕米爾新鮮牦牛肉、肉干、肉丸、牦牛蹄等十幾個農副產品全面投入市場,打響來自帕米爾高原的生態品牌。”深圳市帕米爾高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鷗說。
為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量身定制發展計劃,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的例子,在喀什地區各縣市已比比皆是。喀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從自治區層面到喀什地區,都對喀什地區的農業發展給予了傾力支持,出臺了越來越多的特殊優惠政策。
喀什地區農業局局長馮軍祥說:“企業落地喀什,在土地、稅收、財政補貼、銀行貼息、行業門檻、電價補貼等方面都給予優惠、免除或定期減免等政策,比如,利用國有未利用土地新建工業項目,免繳土地出讓金等,體現了喀什最優惠的政策優勢。此外,地區各縣都建設了自治區級園區,不僅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并且可以為企業配建公租房,為企業解決職工住宿。各園區建設了中小企業孵化園,建設了大批標準廠房,企業安裝設備即可生產,可大大節省建設時間。”
據了解,從今年開始,喀什地區為前來投資興業的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和“綠色通道”,并每年安排3000萬元農產品銷售扶持資金,對喀什企業加工銷售本地農產品給予每噸20元的補貼。
精深加工推動精準扶貧喀什地區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的最終目標,就是要通過精深加工本地農副產品,帶動精準扶貧。
據了解,截至目前,喀什地區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有105.6萬人、貧困村有1222個,分別占到全疆貧困人口、貧困村的40%以上。
馮軍祥表示,根據2020年全部實現脫貧的目標,喀什地區提出落實“六個精準”“四個一批”的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其中農產品精深加工在“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專項行動中地位尤為重要。
“首先貧困農戶生產出的農產品,經過精深加工,實現增值,由企業帶領農戶闖市場,通過產銷對接,可解決農戶銷售農產品的難題,確保農民能一心一意抓生產。其次農民能夠就近就地在企業打工,增加工資性收入。可以說,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是群眾期盼、政府支持、企業能獲利的好事。”喀什地區行署副專員吳紅展說。
目前,喀什地區農業產業化加工企業有367家,其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2家,全地區注冊各類農產品商標678件,該地區創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4個,自治區級示范區1個,每個縣市的農產品數量都在數萬噸以上,市場前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