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榮+朱榮江+黃巧

【摘要】 目的 觀察第三腦室造瘺術與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的臨床效果。方法 56例腦積水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和試驗組(采用第三腦室造瘺術治療), 各28例。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試驗組手術時間(44.62±6.89)min和住院時間(13.26±3.46)d短于對照組, 試驗組復發率3.57%低于對照組25.00%,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57%低于對照組的17.86%,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積水患者采用第三腦室造瘺術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可以降低復發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應作為首選治療方法。
【關鍵詞】 腦積水;第三腦室造瘺術;腦室腹腔分流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by third ventriculostomy and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in the treatment of hydrocephalus. Methods A total of 56 hydrocephalu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for treatment)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ird ventriculostomy for treatment), with 28 cases in each group.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on time as (44.62±6.89) min and hospital stay time as (13.26±3.46) d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its recurrence rate was lower as 3.57% than that 2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3.57% than 17.86%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third ventriculostomy shows good clinical effect for hydrocephalus patients. This method ought to be taken a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method, due to its decreasing recurrence rat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Hydrocephalus; Third ventriculostomy;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腦積水是一種由多種顱腦疾病引起的病癥, 常見的顱腦疾病包括腦血管畸形、腦外傷、顱內炎癥等, 并且缺氧、酸中毒、體內電解質紊亂等因素也會引起腦積水的發生。腦積水患者常會出現頭痛、視力模糊、嘔吐、眩暈等癥狀, 并且患者的神經功能也會出現障礙。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可采用服用藥物或穿刺放液的方法治療, 但病情嚴重的患者則需要盡早進行手術[1, 2]。臨床上常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進行治療, 雖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但是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較高, 現在醫院逐漸采用第三腦室造瘺術進行治療, 本研究對兩種手術方法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比較,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56例腦積水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各28例。對照組男16例, 女12例, 年齡2~56歲, 平均年齡(34.6±6.8)歲;試驗組男17例, 女11例, 年齡3~54歲, 平均年齡(35.2±6.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3] 納入標準:①通過影像學檢查, 確診為腦積水的患者;②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并與院方簽訂協議的患者。排除標準:①不需要采用手術治療的患者;②臨床資料不完整及中途退出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腦室腹腔分流術: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 根據患者的顱內壓檢測結果選擇合適的分流管, 行右側額角腦室穿刺, 將分流管的腦室端置入并進行固定, 分流管經耳后、頸部、胸前進入腹腔, 行劍突下旁正中切口, 將分流管的腹腔端置入并固定, 分流管安置完成后, 將切口縫合。
1. 3. 2 試驗組 第三腦室造瘺術: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 穿刺點為右冠狀縫前1.5 cm、中線旁2.5 cm, 在將內鏡置入穿刺鞘對腦室進行探查, 通過室間孔進入第三腦室, 然后對患者進行第三腦室造瘺術。選取無血管區作為造瘺部位, 先用雙極電凝筆對其灼燒形成小孔, 在小孔內放入擴張球囊, 將瘺口進行擴大, 直徑4~5 mm, 然后采用37℃平衡液對瘺口進行沖洗, 依據水流情況, 判斷瘺口到腳間池是否通暢。
1. 4 觀察指標 隨訪6個月,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癥狀緩解及復發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試驗組手術時間(44.62±6.89)min
和住院時間(13.26±3.46)d短于對照組, 復發率3.57%低于對照組25.00%(P<0.05)。兩組癥狀緩解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出現1例腦室內出血, 并發癥發生率為3.57%;對照組出現1例顱內感染、2例腦室內出血、1例氣顱、1例堵管, 并發癥發生率為17.86%;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腦積水是因顱腦疾病引起的一種病癥, 腦積水患者的典型癥狀包括眩暈、嘔吐、頭痛、癲癇等, 如果不及時治療, 患者的神經功能也會受到影響[4-6]。臨床上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 可采用藥物治療, 腦室內壓力較高的患者則需要采用手術治療。
臨床上通常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對腦積水患者進行治療, 雖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但是由于手術時間長、分流管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皮膚細菌、腸道細菌污染分流管經常會導致術后并發癥的發生[7, 8]。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 臨床上逐漸應用第三腦室造瘺術對患者進行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試驗組手術時間(44.62±6.89)min和住院時間(13.26±3.46)d短于對照組, 復發率3.57%低于對照組25.00%(P<0.05)。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57%低于對照組的17.86%(P<0.05)。對照組患者中有5例出現并發癥, 其中1例出現顱內感染、2例腦室內出血、1例氣顱、1例堵管, 而試驗組方法更適合生理特點, 且手術時間短、無異物留在體內, 有效避免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和病情的復發。
綜上所述, 腦積水患者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和第三腦室造瘺術治療均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但采用第三腦室造瘺術可以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 并且可以降低復發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應作為首選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巴吐魯呼, 游旭, 黨木仁, 等. 神經內鏡下第三腦室底造瘺術治療梗阻性腦積水. 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 2010, 9(6):555-556.
[2] 劉方軍, 宋明. 神經內鏡下第三腦室底造瘺術治療腦積水11 例分析. 中華腔鏡外科雜志( 電子版), 2011, 4(1):133-135.
[3] 譚源福, 肖紹文, 張超元, 等. 神經內窺鏡下第三腦室底造瘺術治療梗阻性腦積水.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4, 31(1):139-140.
[4] 劉欣, 陳蔚. 第三腦室底造瘺術和腦室- 腹腔分流術治療非交通性腦積水的Meta 分析.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2012, 17(1):53-54.
[5] 壽記新, 林愛琴. 腦室鏡下第三腦室造瘺術治療梗阻性腦積水36例. 山東醫藥, 2012, 52(2):37-40.
[6] 徐昊, 王占祥, 張紹林, 等. 第三腦室造瘺術與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療效的系統評價.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2, 12(1):61-67.
[7] 余波. 第三腦室造瘺術與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的療效評價. 心理醫生, 2015, 21(19):25-26.
[8] 吳中華, 王斌, 李明, 等. 腦室鏡下第三腦室造瘺術與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的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19):112-113.
[收稿日期: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