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錫冰

【摘要】 目的 對環乳暈切口應用于乳腺纖維瘤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進行探討。方法 66例乳腺纖維瘤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3例。實驗組行環乳暈切口治療, 對照組行傳統放射切口治療,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實驗組術后雙乳對稱率、手術瘢痕可接受率(87.88%、90.91%)均明顯優于對照組(66.67%、69.70%),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復發率為3.03%與對照組的9.0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環乳暈切口方式治療乳腺纖維瘤, 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復發率低, 值得推廣。
【關鍵詞】 乳腺纖維瘤;環乳暈切口;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48
乳腺纖維瘤是女性人群中發病率較高的混合型腫瘤之一, 發病部位主要是乳腺小葉內纖維組織與腺上皮, 大多數為良性腫瘤[1]。對于良性乳腺纖維瘤, 臨床多采用手術切除的方式, 而手術方式是否恰當會直接影響臨床治療效果。本院對收治的33例實驗組患者實施了環乳暈切口治療,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6例乳腺纖維瘤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3例。實驗組年齡23~43歲, 平均年齡(30.2±2.8)歲;20例單側乳房病變, 13例雙側乳房病變;腫瘤數量1~3個, 腫瘤直徑0.8~3.8 cm, 平均腫瘤直徑(2.2±0.4)cm。對照組年齡25~44歲, 平均年齡(31.8±3.2)歲;20例單側乳房病變, 13例雙側乳房病變;腫瘤數量1~4個, 腫瘤直徑0.8~3.9 cm, 平均腫瘤直徑(2.3±0.4)cm。排除有凝血機制障礙及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入院后, 兩組均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確定腫瘤位置。實驗組患者取仰臥位, 行局部浸潤麻醉。根據患者乳腺腫物的大小及位置, 在離乳暈邊緣最近處取弧形切口。然后, 切開乳房皮膚及皮下組織, 沿大乳管走向進行潛行剝離, 經乳房表面皮膚和腺體完全分離, 確認瘤體位置后, 迅速切除瘤體及周圍少許乳腺組織。最后, 對創面進行徹底止血, 用3-0可吸收線將皮下組織和腺體縫合, 用5-0可吸收線縫合皮膚與皮內組織。完成切口縫合操作后, 進行加壓包扎。若切除腫瘤物后殘腔過大, 應放置引流條, 以免術后切口積液, 通常是在術后24~48 h內拔除。對照組采用傳統放射狀切口方式治療, 操作步驟與上述相同。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的術后雙乳對稱情況、手術瘢痕可接受情況進行了解, 并留意有無并發癥發生, 是否復發。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治療后, 兩組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療效。實驗組的術后雙乳對稱率、手術瘢痕可接受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乳腺纖維瘤是常見的一種乳腺疾病, 多為良性, 尤以青春期后女性為高發人群, 發病原因主要與雌激素水平失去平衡、遺傳、雌激素過度敏感或身體因素等因素有關[2]。患該癥者, 一般無明顯的臨床癥狀, 少數會因伴乳腺增生而在經期前出現乳房脹痛感。
對于良性乳腺纖維瘤, 臨床多采用手術方式治療, 但必須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禁忌證及手術時機, 這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3]。隨著社會的進步, 人們對健康與美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患者不愿意手術創傷給自身身體美觀造成太大影響。傳統的放射狀切口方式治療, 雖然也能取得一定的療效, 但術后易出現雙乳房不對稱、乳房皮膚區切口明顯等問題, 影響患者身體美觀, 給患者造成了較大心理負擔, 故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4]。近年來, 醫學技術不斷進步, 手術方式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環乳暈切口因為本身的優越性, 如切口小、瘢痕小、不影響乳房美觀、并發癥少、復發率低等, 逐漸在臨床治療乳腺纖維瘤中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環乳暈切口是在乳暈邊緣膚色交界之處取弧形切口, 而因為乳暈的特殊色素特點及小球狀皮脂腺結節, 術后能將瘢痕較好地遮蔽, 不會對女性乳房美觀產生影響。同時, 乳暈切口創傷小, 利于術后切口愈合, 且不會影響患者雙乳的對稱性, 效果較好。因此, 該術式為那些擔心術后會留下瘢痕的患者提供了一種有效選擇, 避免了因不愿意接受手術而耽誤病情的不良情況。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對實驗組實施了環乳暈切口治療, 對照組行傳統放射狀切口治療。實驗組的術后雙乳對稱率及手術瘢痕接受率均顯著高出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但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率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 環乳暈切口方式治療乳腺纖維瘤, 不但能夠有效切除病變組織, 保證患者乳房的正常功能, 術后瘢痕小, 不會影響乳房美觀效果, 且術后并發癥少、復發率低, 安全性也較好, 整體治療效果較佳。曾有文獻報道[5], 環乳暈切口方式治療乳腺纖維瘤, 切口小, 術后恢復快, 患者對瘢痕可接受程度高, 且嚴重并發癥少, 復發率僅為5.02%, 效果顯著。本文結果和文獻所述的觀點基本一致, 甚至稍優于文獻中提及的數據, 這進一步驗證了環乳暈切口方式治療乳腺纖維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于本文中的復發率稍低于文獻所述, 這可能與本次病例選取數目有關, 今后還將不斷完善研究內容。
綜上所述, 乳腺纖維瘤是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一種乳腺疾病, 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極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采用環乳暈切口方式治療乳腺纖維瘤, 能夠有效切除病變組織, 而由于手術的優越性, 術后切口愈合快, 不但能保證乳房正常功能的發揮, 且不會影響術后雙乳的對稱性, 對乳房美觀影響小, 并發癥少、復發可能小,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不失為一種優秀的手術方式,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梁發亮. 經乳暈切口手術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1):477-478.
[2] 許汝清. 用環乳暈切口切除術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效果. 當代醫藥論叢, 2014, 12(13):292.
[3] 魏笛, 孔凡立, 張震. 經乳暈切口手術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可行性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20):3345-3347.
[4] 湯楓, 雍鐵山, 譚洪育, 等. 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應用. 現代醫藥衛生, 2015, 31(10):1511-1512.
[5] 黃臻. 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33例臨床效果觀察.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5, 29(3):215-216.
[收稿日期: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