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蕭逸
【摘要】 目的 對神經內科鼻飼飲食中應用鼻飼管進行護理的效果進行觀察分析。方法 152例鼻飼患者均在鼻飼飲食中應用鼻飼管進行護理, 護理后觀察患者并發(fā)癥。結果 經過護理后, 152例鼻飼患者中, 出現2例脫管, 3例堵管, 1例嘔吐, 1例腹瀉,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6%。結論 對神經內科鼻飼患者鼻飼飲食過程中應用鼻飼管進行護理, 能夠顯著降低并發(fā)癥, 臨床可推廣。
【關鍵詞】 神經內科;鼻飼飲食;鼻飼管;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71
神經內科患者受到吞咽障礙或者意識障礙影響, 不能自行進食, 需要應用鼻飼進行腸內營養(yǎng)支持, 進而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 保障患者營養(yǎng)需求[1]。但如果鼻飼管應用不當, 可能導致出現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嚴重并發(fā)癥。因此, 對鼻飼患者飲食中應用鼻飼管進行護理是十分重要的。本組研究對本院收治的152例鼻飼患者飲食中應用鼻飼管護理, 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本院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152例鼻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80例, 女72例, 年齡最小55歲, 最大85歲, 平均年齡(59.2±8.4)歲;45例患者由于吞咽障礙置管, 52例患者意識障礙改善后由于伴有吞咽障礙繼續(xù)置管。
1. 2 方法
1. 2. 1 腸內營養(yǎng)支持 152例鼻飼患者均于入院2~3 d后開始進行腸內營養(yǎng)支持, 取患者半臥位或者坐位, 對鼻腸管插入長度進行測定, 然后將引導鋼絲插入到鼻腸管內, 伸直螺旋型鼻腸管頭部;然后在鼻腸管頭部蘸上少許生理鹽水, 將上潤滑劑激活, 然后經鼻腔將管道緩慢插入, 插到咽喉部位置時, 告知患者進行吞咽, 這樣有利于保證管道順利進入到食道內;將管道插入到標記長度時, 應用空針將胃液吸出, 朝管道內注入生理鹽水10 ml, 然后撤出引導鋼絲;在鼻腔外管道約30 cm位置使用膠布進行固定, 確保管道處于松弛、自然彎曲狀態(tài)。為患者插管24 h后進行X線攝片, 確保鼻腸管前端達到空腸上段位置, 并應用膠布進行固定, 將其固定至鼻孔下方位置, 避免滑脫。
1. 2. 2 鼻飼管護理 ①喂食前護理:檢查、確定胃管位置, 檢查是否有脫出、盤曲的情況;對患者喂食前, 對患者進行拍背、翻身、吸痰等操作, 抬高床頭約30~35°, 避免患者出現嘔吐、嗆咳等情況;應用注射器回抽胃液, 對胃液性質、顏色以及胃內食物殘余量等進行觀察;如患者胃內殘余量多于150 ml, 則表明有胃潴留, 需要延長輸注間隔;另外, 考慮到患者機體抵抗力較低, 易引發(fā)腸道感染, 因此, 要保證膳食原料的新鮮度, 最好在24 h內食用完畢;患者兩次膳食期間, 可加菜汁、果汁、溫開水等, 補充水分;②喂食過程中護理:對患者進行鼻飼時, 取患者半臥位, 并抬高床頭;如患者出現反流, 則使其頭部微偏, 應用吸引器將患者口鼻內反流物吸盡, 并抽吸胃內容物, 避免再次反流導致出現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后果;另外, 護理人員對患者呼吸變化情況、面色、有無腹脹、嘔吐、腹瀉等癥狀進行嚴密觀察, 并對患者大便性狀、次數進行密切觀察, 如大便酸臭、大便次數多, 則可能由于食物含糖量過高導致;如大便呈堿性反應, 稀稠, 則可能由于食物蛋白質含量高導致;護理人員及時調整患者膳食結構;③喂食后護理:鼻飼結束30 min~1 h內, 患者要維持半臥位, 盡量不對患者進行拍背、翻身、吸痰等動作, 有效防止誤吸、嘔吐, 鼻飼完畢后, 使用溫水對胃管進行沖洗, 這樣能夠避免鼻飼液寄存變質導致出現堵塞胃管或者引起胃腸炎的情況。
1. 3 觀察指標 對鼻飼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進行觀察。
2 結果
經過護理后, 152例鼻飼患者中, 出現2例脫管, 3例堵管, 1例嘔吐, 1例腹瀉,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6%。
3 討論
神經內科患者主要由于神經性功能損傷導致出現吞咽障礙或者意識障礙, 患者不能自行飲食。因此, 鼻飼護理成為目前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方法[2]。鼻飼護理指的是通過鼻腔維持患者機體水電解質平衡以及維持患者機體日常所需營養(yǎng)液。在進行鼻飼護理的過程中, 需要對患者放置鼻胃管、鼻腸管等, 經留置管子輸送營養(yǎng)液至患者腸部或者胃部。但是在輸送過程中易出現脫管或者堵管的情況, 進而給患者營養(yǎng)產生不良影響。且護理不當還會使患者出現腹瀉、腹脹、誤吸以及胃腸功能紊亂等并發(fā)癥[3]。因此, 在對神經內科鼻飼患者飲食過程中需要對其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
此外, 還要對患者實施并發(fā)癥護理:①腹瀉:腹瀉為患者鼻飼過程中一種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 主要由于消化不良、灌注器具污染等因素導致, 為避免腹瀉, 對其進行鼻飼前, 首先給予患者20~30 ml試驗餐液, 待患者胃腸功能能夠較好適應后, 方可應用正常鼻飼液;另外, 要堅持少量多餐, 每日鼻飼量少于200 ml;此外, 保證鼻飼液現配現用, 對所使用容器進行消毒處理;②神經內科患者需要長期臥床, 進而會減弱腸蠕動, 且鼻飼液纖維含量較少, 給胃腸道帶來的刺激較弱, 進而使食物長時間停留于腸內, 水分被大量吸收, 進而導致糞便干結;為此, 護理人員要對患者按摩腹部, 加快腸蠕動;也可定時應用緩瀉劑, 調整食物纖維含量, 防止便秘;③如患者嚴重腦卒中, 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出現障礙, 給迷走神經對胃運動的調節(jié)產生影響, 并給下丘腦調節(jié)失衡產生影響, 使血管收縮、引起胃黏膜缺氧、缺血, 最后給患者胃正常消化功能產生影響;另外, 過多胃內容物還會給十二指腸壁上的滲透壓感受器、脂肪產生刺激, 經胃腸反射抑制胃排空[4]。因此, 要求腦卒中患者要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 如有必要, 可指導患者服用胃動力藥或者胃黏膜保護藥物。
綜上所述, 對神經內科鼻飼患者鼻飼飲食過程中應用鼻飼管進行護理, 能夠顯著降低并發(fā)癥。
參考文獻
[1] 黃慧敏, 朱建英, 李蘊奕, 等. 延續(xù)護理在吞咽障礙留置胃管患者中的應用.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5, 21(8):926.
[2] 袁玉英, 高天霞, 鄭玉霞. 鼻飼管滴注法對腦卒中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和預防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觀察.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0, 7(20):82-83.
[3] 于海燕, 康利民, 白黎智, 等. 不同腸內營養(yǎng)方法對重癥腦卒中患者預后影響的臨床觀察.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2010, 33(10): 30-32.
[4] 王偉, 崔麗花, 姜莉. 減少腦卒中患者躁動時意外拔鼻飼管的護理體會. 吉林醫(yī)學, 2010, 31(26):4605.
[收稿日期: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