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風
李克強:發展是民族振興的根本途徑、第一要務
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發展是民族振興的根本途徑,是第一要務。要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積極擴內需、調結構,促進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改革開放是發展的動力之源。要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匯眾智、聚眾力,增強發展新動能。要更寬領域、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實現共贏發展。人民幸福是衡量改革發展成效的標尺。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努力解決困擾群眾的難題,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持續增進群眾的幸福感。(《今參考·政界》)
劉云山:堅持以事擇人、人崗相適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指出,從事業發展需要出發選拔干部,堅持以事擇人、人崗相適,統籌好各類干部資源,協調好崗位和干部這兩個因素,把合適的干部用到合適的崗位上,不能簡單為滿足數量而忽視人選質量、為結構需要而影響班子整體功能。(《領導決策信息》)
張高麗:用“雙創”激發新活力、新動力
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表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必須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新活力、新動力,使各種要素更加公平、自由、快捷地進行有效配置,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結合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著力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促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融合,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黨課》)
問題
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挑戰
在中國高鐵頻頻突進海外市場的進程中,“中國高鐵走出去”已經成了近年來的熱詞。不過,潛在的巨大需求并不意味著中國高鐵就能順利走向“一帶一路”。專家認為,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挑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自身因素、出口國因素、國際因素。從自身因素看,中國高鐵技術標準國際認可度問題、高鐵建設的融資問題、高鐵安全性能問題、鐵路網聯通后的政治安全問題、高鐵運營的虧損問題都是需要面對的挑戰。出口國因素首先是面臨復雜多變的地緣政治,還有出口對象國政府、民眾以及利益集團內部的平衡等問題。在國際因素方面面臨的是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在這個方面如何提升我們的競爭能力非常重要。(《中國青年報》)
“微信營銷”亂象
近兩年,隨著微信的廣泛使用,“微商”的網購模式逐漸進入普通公眾的視野。相比于傳統電商,微商有著門檻低、成本小、傳播廣、發散快等優勢。由此,以微信朋友圈作為營銷平臺賺錢,成為一些人的創業方式。但是,不斷出現的假冒偽劣產品、價格混亂、售后服務不完善等現象,也使微信營銷廣受詬病。專家認為,從國家層面而言,還須健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把微信營銷納入其中,明確微信營銷違法行為的范圍及界定標準。(《瞭望新聞周刊》)
趨勢
2020年實現村村通快遞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我國快遞業發展的四大內容,提出五項任務、六大舉措。并提出,到2020年,快遞市場規模穩居世界首位,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基本建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國、聯通國際的服務網絡。(《海峽都市報》)
行業協會商會擬建公共信息平臺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行業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指導意見(試行)》明確,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按照兩階段分步實施。建設階段為2016年到2017年,完成基礎環境搭建、系統軟件和硬件設備采購、應用系統軟件開發和部署,以及100家左右脫鉤試點行業協會商會的信息采集與應用服務工作。全面推廣階段為2018年到2020年,采集剩余行業協會商會的信息。(《財經國家周刊》)
未定稿
中國經濟需“針灸式”刺激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無需強刺激,而是應采用“針灸療法”,在關鍵穴位進行調整刺激。為此,他提出三點建議:首先,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成本須大幅度下降,并發行一些長期的、有政府擔保的債券來支撐基礎產業投資和長期基礎設施投資;其次,已規劃的投資須盡快按時落實,地方政府則及時給予激勵;最后,已宣布的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公布細節,盡快推出試點方案,讓投資者和社會經濟參與者看到改革落地的亮點。中國應當承認當前經濟出現的困難,承認進行艱苦政策調整的必要,鼓勵經濟參與者共同努力,才有望渡過這一難關。(《決策探索》)
地級市應該增設不該減撤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大年認為,不能以管理扁平化為由取消地級市。地級市的產生是中國兩千多年來行政區劃演變的結果,這是行之有效的結構。根據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論”,最優行政管理的情況是,單位六邊形中有七個居民點,中間的居民點承擔行政管理職責。按全國333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2853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應該”有408個地級市。現在有333個,還缺少25%。因此,不應撤銷地級市,相反應該加密、等距增設地級市。這有利于交通網絡、物流網絡建設,而且有利于就近就地城鎮化。(《中國科學報》)
舉措
福建省:黨員教育管理綜合服務平臺開通
福建省黨員教育管理綜合服務平臺(“黨員e家”)正式開通。據悉,福建省黨員教育管理綜合服務平臺是由福建省委組織部牽頭開發建設的全國首個面向流動黨員的省級黨務管理信息化平臺,設置e家資訊、e起學習、e起行動、e起交流、e家服務5個一級欄目,分設時政要聞、e家公告、e家招聘、志愿者之家、支部微門戶、網上社區、12371在線服務平臺等若干子欄目。(《組織人事報》)
沈陽市:出臺75條政策支持小微企業
沈陽市計劃在3年內投入27億元以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發展。印發的《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按照新老政策集成、界限打開、門檻放開的原則,圍繞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的中間環節,從支持創業基地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落實稅費優惠政策、拓寬融資渠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制定了75項支持政策,加快拓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空間,促進小微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改革內參》)
成都市:出臺《關于健全“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機制的意見(試行)》
成都市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率先出臺《關于健全“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機制的意見(試行)》,提出建立“三重一大”(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決策全程記實、主要領導末位表態、決策反對意見實時記錄等創新機制,以及明確責任追究的情形和方式。(《領導決策信息》)
數字
服務業成為第一大產業
2013年,中國的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6.1%,成為國民經濟最大產業。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48.2%,超過“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到2015年達到47%的目標。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已達到51.4%。(《21世紀經濟報道》)
超過16萬次
從2012年第一家法院入駐淘寶拍賣到現在,3年多來,共有18個省市自治區進行了網絡司法拍賣試點,28個省市自治區入駐淘寶,完成了超過16萬次拍賣。(《南方人物周刊》)
54.77%
中國政府網數據,截至2014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749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4.77%,2011年城鎮化率51.27%,標志著“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城市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目標提前實現。(《南風窗》)
600億美元
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僅2015年,中國預計遭受600億美元(約3810億人民幣)的網絡風險損失,該數字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中國新聞周刊》)
4008萬人
北京師范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發布題為《中國的兒童貧困:現狀與對策》的報告,首次估計了中國0~15周歲城鄉兒童的貧困規模。研究結果顯示,到2013年,仍有16.7%的中國兒童處于相對貧困線以下,人數達約4008萬人。其中,處于絕對收入貧困狀態的中國兒童還有1080萬人。
(《改革內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