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中
2016年8月14日凌晨零點21分,王寶強在新浪微博上發布離婚聲明,隨后迅速引爆輿論場,1小時后,新浪微博每秒查詢率瞬間增長2倍之多;24小時熱議度較同期增長20348%,熱度完全超過了里約奧運會。為什么“寶寶事件”引起這么大的影響?
王寶強是青蛙變王子的現實版。他經過自己的能力而逐步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讓很多深處社會底層的人看到了上升的希望而被當成奮斗的榜樣,并且其塑造的“傻根”等人物給人以老實、單純、真誠的印象,自然也能得到絕大多數人的共鳴和同情。
從王寶強發布的離婚聲明以及后續事態發展,整個劇情都很“狗血”,最大限度地激活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八卦欲望。短短的幾天時間,不斷有火爆的新料爆出來,使得整個事件看點不斷,一直保持著居高不下的熱度。
那么,“寶寶事件”又反映出什么樣的輿論傳播新趨勢呢?
第一,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主陣地。根據CNNIC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已經達到7.10億,網民普及率為51.7%,手機網民數為6.56億,滲透率為92.5%。由于互聯網相比于傳統媒體,其多點對多點、病毒式、鏈式的傳播方式,具有及時、互動與便捷優勢,能夠快速引爆輿論場并主導輿論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輿論的走向。
第二,互聯網已經可以獨立地引爆輿論場。近幾年,輿論引導的模式基本是互聯網發起而由傳統媒體助推和定調。在“寶寶事件”中,輿論的發起、助推和定調都是由互聯網獨立完成的,這表明輿論場已經進入互聯網主導的新階段。
第三,社交媒體和智能媒體成為互聯網輿論場的主導。1994年進入我國以來,互聯網已經從PC互聯網主導階段進入到社交媒體和智能媒體聯合主導階段,重大輿論事件借助社交媒體能夠在在極短時間內擊穿一個個社群,形成傳播的海嘯效應。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智能媒體通過個性化推薦技術準確、快速地把該信息推薦給有需求的用戶,快速引爆輿論場,僅8月14日一天,各類相關文章的總閱讀量破歷史紀錄地達到了驚人的7億,總閱讀時長達到49,561,872,650秒,相當于1572年的光陰。
第四,自媒體在輿論中起著重要作用。自媒體經過近2年的茁壯成長,已經成為媒體生態和輿論傳播中的重要力量,在“寶寶事件”中,作為輿論引爆關節點的大V和知識分子由于各種原因并不愿多談,自媒體在其中就起到中堅力量,非相關自媒體也都在“擦槍走火”。據“今日頭條”數據統計,僅8月14日一天,提到“王寶強”的頭條號文章就有10629篇之多,其中106篇閱讀量超100萬,832篇閱讀量超過10萬,占據了全天百萬級閱讀量文章的2/3。
時代變了,輿論場自然也會發生變化,但我們準備好了嗎?▲
(作者是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高級經濟師)
環球時報201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