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順昌(宣城市公路管理局,安徽宣城 242000)
公路交通量調查數據分析及意義的探討
曹順昌
(宣城市公路管理局,安徽宣城 242000)
通過對區域干線公路交通量調查數據的對比分析,全面了解各斷面各時段交通流量、車速、車型等情況,為公路網布局、公路行政等級、技術等級、公路養護計劃制定、公路規劃建設、路面治超、交通控制、交通運營管理、公路平交、交叉口的平面設計等交通設施的設置提供依據,同時為地方經濟發展情況研究和發展模式提供參考。
交通量調查數據 分析 意義
交通量交通調查是指通過設備或人工對國家高速公路、普通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和專用公路、農村公路某一路線或某一斷面的機動車流量、車型、車速等數據的客觀調查與記錄,掌握公路網交通流的運行特征以及公路網的適應程度,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預測,為路網適應性評價、重大社會活動影響分析、宏觀政策制定、公路網規劃與調整、交通運營管理及社會公眾出行等提供有力支撐。
交通量調查分為常規調查和專項調查。常規調查是指按照規定要求定期開展的調查活動,主要包括車流量調查(比重調查)、車速調查、占有率調查、軸載調查等;專項調查是指根據專項工作需要開展的調查活動,主要包括起迄點(OD)調查、通行能力調查、典型路段運行監測、典型車輛調查、重大社會活動(事件)及政策影響情況調查等。
(1)人工觀測法:通過調查人員在規定的日期和時間,守候在指定的路側,記錄通過該路斷面的交通量。
(2)自動計測法:利用自動觀測設備對通過觀測斷面的機動車進行數據采集記錄。
為確保采集數據的精度,應定期開展人工觀測法與自動計測法數據比對工作,糾正誤差。
交通量數據分為自然數和當量數,根據時間長短分為年交通量(全年交通量總和)、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全年交通量總和除以全年總天數)、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月交通量總數除以當月的天數)、平均日交通量ADT(觀測期間的交通量總數除以觀測天數)、小時交通量(日每時段段機動車通行量的總和)、實時數據(每5min統計的數據),每個數據提供的信息量不同,作用也不同。
交通量對比分析是指調查站點本期交通量(用戶指定的周期)與上一期交通量(指與本期臨近的前一個交通量)和去年同期交通量以及鄰近站點數據比較,分為“環比”和“同比”,如果超過設定的“環比”、“同比”的參考值(20%、30%),分析變化原因,如因道路施工、交通管制、交通環境改善、地方經濟增長、支線分流、設備或人工統計誤差、節假日等因素導致數據增大或減少。
環比(%)=100×(本期交通量—上一期交通量)/上一期交通量
同比(%)=100×(本期交通量—去年同期交通量)/去年同期交通量
(1)通過交通量環比數據的對比分析,可知該站點近期交通流的發展情況、相鄰兩年同期交通流的變化情況及區域經濟發展情況與模式;衡量各時段對公路設施的需求情況;研究制定公路養護計劃;確定是否有需要增加新設施或改善現有設施的地方;為研究制定交通控制和交通運營管理提供數據。
如表:通過對G205山深線涇縣石山站點和旌德新建站點2013年平均日交通量數據比較,可發現石山站點小貨、中貨、大貨、特大貨、拖掛、集裝箱及小客比新建站點明顯多,并且日平均交通幾乎翻番,通過這些數據的比較分析,可知該路涇縣段交通密度比旌德段大,公路損壞幾率也會大些,在制定公路養護與建設計劃時應優先考慮涇縣段,同時該數據也反映了涇縣的地方經濟發展比旌德縣好。
(2)通過交通量同比數據的對比分析,了解交通量年變化情況,確定某一地區的年出行量;評價現況交通流量與公路規模是否適應;預測公路交通發展趨勢;計算該路段的交通事故率;估算收費公路的年收益率;為公路改造、建設計劃的擬定提高參考。
如我市S322水仙路共設置三個交調站點,分別是宣州區大山庵、楊柳及涇縣章渡站點,通過對三個站點10年數據的分析,大山庵和章渡站點每年數據變化基本在5-8%之間,有時持平,2002年日平均交通量在3000輛/日左右,2012年日平均交通量在4500輛/日左右;楊柳站點由于處在宣州區至涇縣之間,數據增長快,2002年日平均交通量4000輛/日左右,2012年達到16000輛/日以上,特別是2010、2011、2012年三年,每年增長率超過30%,導致該站點路段交通密度急劇增大,路況下降明顯、交通擁堵、事故頻發。為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滿足交通發展的需要,2015年我市已將該路宣州區至涇縣段又原來的二級路改建為一級路,目前交通擁堵現象得到徹底解決,事故率明顯下降。
(3)通過對交通量日小時交通量數據和實時數據的分析,了解當日各時間段、各類車的通行情況,每日高峰的持續時間和高峰交通量的大小,測算高峰期通行條件是否滿足通行需求,為制定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依據;同時可獲取各時間段的交通密度(輛/km),為公路平交、交叉口的平面設計、十字路口信號燈的設置提供依據。
如對G318滬聶線我市境內寒亭站點日小時交通量數據的分析,發現每日6點至20點貨運車輛流量相對少,20點至第二天6點貨運車輛流量大,特別是23點至第二天4點時間段大貨、特大貨、拖掛流量更大。通過分析,在制定該路段路面治超工作計劃時,就能確定每日的工作重點時段,應將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放在該時間點。

表1 石山站點和新建站點2013年平均日交通量統計表
通過上述分析,交通量數據分析的意義主要體現在9個方面:
(1)確定公路設施的規模:交通量是確定公路行政等級、技術等
············
級、幾何尺寸、交叉口類型、交通管理設施及公路橫斷面布置等方面的重要依據。
(2)確定交通控制的方法:根據交通量大小及分布,可以確定交叉口控制的方式,交通安全標識的設置,交通信號燈周期的長短確定等。
(3)為確定交通與運營管理提供依據:根據交通量資科可以掌握公路網絡,交通量分布、變化情況,掌握公路高峰時間段和交通繁密地段。據此可以制定加強交通管理的措施,以減少交通阻塞和事故,并可以根據公路交通量的時間和空間分布、變化規律,合理投放、控制運力,維持線路上運力與適量的平衡。運輸企業可以據此科學地安排、調度生產車輛,選擇最佳的行車路線和時間安排,提高運輸效率。
(4)制定公路養護計劃:根據各路段的交通流情況,了解易損耗點段,制定適宜的路面大中修養護計劃,合理安排日常養護作業,做好路面的維護保養工作,確保公路保持良好狀態。
(5)預測交通量發展趨勢:通過逐年觀測累積交通量數據,分析增減特點,畫出交通量增長趨勢圖,據此可以預測未來交通量并與客、貨運量預測相配合,作為從宏觀上調控運力、運量使之協調發展以及交通規劃的依據。
(6)用于運輸經濟分析:改建或籌建一條新公路,需先通過經濟分析論證它的可行性,這就要看當期路段的車流量及其車速有多大,據此,可以計算出新改建公路的經濟效益大小,從而決定是否改建或新建一條高一級的道路以及修建先后順序。
(7)評價道路安全程度:將道路上的交通事故次數、程度等與交通量及交通流的速度聯系起來分析,有助于找出事故發生的客觀規律和對道路交通安全做出客觀評價,以便做出相應的管理措施。
(8)了解區域經濟發展情況:通過站點數據各類車交通流情況及同一條線路相鄰兩個站點數據的分析,可了解地方經濟的發展情況,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提高參考。
(9)協助路面治超工作的開展:通過對各時段各類車流量的分析,確定治超重點時段,針對性的制定超限超載貨運車輛治理計劃,嚴控超限運輸,保障公路完好,維護公路貨運市場良好秩序。
[1]肖華.淺談交通量調查數據的分析與應用.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5):273-274.
[2]李寶玲,孫淑娟.淺談交通量的調查方法.黑龍江交通科技,2004 27 (2)80-80.
[3]王國秋.公路交通量調查數據分析.北方交通,2008(6)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