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主俊
(韶關市金地地產評估測繪有限公司廣東韶關512026)
地籍調查與測量中遙感技術的應用
■付主俊
(韶關市金地地產評估測繪有限公司廣東韶關512026)
文中從遙感測量技術概述入手,分析了遙感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土地利用動態檢測以及地籍測量中利用動態遙感監測技術的優缺點,并進一步對遙感測量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遙感測量技術 地籍測量 動態監測 地籍圖
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土地管理的合理利用,國家加大了對土地調查的力度,通過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統,確保城鄉土地數據能夠得到及時、快速及準確的更新。通過遙感技術的應用,有效的實現了對國土資源的實時跟蹤和有效監督。在地籍測繪中主要以數據采集和成圖成果數字化為主,因此利用遙感測量技術,可以實現數據的實時采集,并進而建立地籍數據庫,實現對地籍數據的動態管理,使土地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更好的顯現出來。由此可見,遙感技術在地籍調查與測量工作中發揮著巨大的重要作用。
遙感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種探測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的理論,利用各種傳感儀器來收集和處理較遠距離目標所反射和輻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并最后成像,從而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技術。利用遙感測量技術在地籍測量中進行應用,主要是利用電磁波理論。遙感整個系統主要組成包括遙感器、遙感基本平臺、傳輸信息的信息傳輸設備以及信息接收裝置和對圖像進行處理的各種設備等。在遙感平臺上設置遙感器,地面上所接收到的遠距離傳來的遙感圖像將要通過各種圖像處理設備進行處理后來獲取能夠反映對地物性質和狀態的有效信息(見下圖1)。

圖1 遙感技術工作流程簡圖
凡是已經處理過的圖像信息都要經由判讀和成圖設備翻譯呈現給判釋人員,或是利用計算機設定的程序或是光學儀器進行淮安入分析,從而找出特征,并將其與典型地物特征進行比較,從而對目標進行識別。地籍測量主要是以權屬調查為基礎進行的一種測繪工作,測量結果登記后即具有法律效果,因此其測量內容具有特殊性,比例尺較大,具有現勢性,對測量成果準確性要求較高。因此利用遙感測量技術進行地籍測量能夠獲得實時數據,能夠及時分析出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從而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
3.1動態遙感監測技術的優點
由于遙感測量技術觀測的范圍較大,而且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和綜合性,利用動態遙感監測技術對土地利用進行動態監測,能夠得到宏觀的土地利用圖像,有利于更深入的對土地利用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而且遙感衛星飛行周期較短,速度較快,這樣就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影像是,具有較強的現勢性,有利于及時得到土地利用變化情況,為土地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2動態遙感監測技術的缺點及改進
當前遙感技術盡量能夠對一定時間的變化方向和趨勢進行反映,但由于缺乏定量化研究,因此可以將遙感技術與GPS技術結合進行應用,通過遙感技術來及對發現變化的類型和發生地,然后利用GPS技術進行實地調查、監測、定位和測量,還能夠對遙感的精度進行監測,這樣能夠更好的實現對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的任務。而且在單純利用遙感技術的情況下,在測量精度和效率上很難達到用戶的滿意,在借助于GIS的支持下,可以進行專題信息的疊合分析,對變化圖斑進行直接監測和動態分析,能夠直接輸出動態變化圖和對數據進行統計,能夠更好的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4.1土地資源遙感調查
土地資源遙感調查是利用遙感技術,對一定區域內的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和利用狀況及變化規律的調查。遙感影像最能夠直接反映的是土地覆蓋,因此,遙感技術大部分被用于土地覆蓋利用狀況調查。常規的土地利用調查是通過實地測繪的方法來進行,工作量大,調查周期長。而迅速發展的遙感技術,為土地資源類型及其變化信息的獲取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技術手段,由于遙感技術具有宏觀性、及時性、動態性以及多波段性等優點,結合計算機迅速處理的特點,是常規土地調查技術所無法比擬的。例如,上海市中心區的土地利用調查,90年代曾用常規方法花了2年多的時間才完成,但完成后的圖件已不能反映2年后的情況;1995年初利用航空遙感方法,只花了2個多月就完成了調查,并且比常規方法更加詳細。遙感技術的引用,大大節省了調查成本和時間,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4.2動態監測
在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中進行應用,主要是實現了對土地的動態監測,能夠監測土地變更、調查和動態變化情況。在動態監測過程中,遙感技術主要是對土地利用率和相關調查資料借助于計算機相關技術來對難識別的信息進行處理,使其變成可識別的文字和圖像,并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記錄,進一步對監測周期進行合理一,全新監測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并對各個時期的數據進行對比,從而得出結論。地籍測繪中所得到的資料,能夠更好的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核查,為國家規劃和相關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而且通過動態監測能夠對違法用時情況進行及時發現并查處。
4.3地籍測繪中動態遙感監測技術的流程
(1)數據選取:目前的遙感測量技術對于數據的選取,通常經過美國和法國的LandsatTM、SPOT兩種衛星數據來取得。同時為提高監測的精度有時必須與相關土地利用相關圖集相結合,與此同時,把人文文化以及生態呈現等相關聯的指標通通加入到地籍測繪資料中。
(2)對數據進行處理:在地籍測繪中,數據處理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遙感系統所獲得各種數據,必須需要運用計算機等相關技術將所獲得的數據轉換成我們可以是別的有效信息,并且要對數據信息進行修正,已達到所需符合的要求精度。
(3)變化信息提取:提取出土地相關資料因為各種原因所發生變化的相關量的大小是整個遙感測量技術進行地籍測繪中最為重要的運用,運用時間差來對不同時段的信息變化量進行計算,可以對土地將來的變化規律有一個基本的預計,給未來對土地的整體規劃提供參考數據資料。
(4)監測精度評定:精度要求是評價遙感測量技術質量的重要砝碼,通過記錄和分析數據,對已測信息進行統計學研究得到測繪信息的精確度,再驗證地籍測繪水平。
將遙感技術和農村集體土地權屬調查登記發證工作實際結合,說明遙感在實際過程中的運用。
土地權屬調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是明晰農村集體土地產權,是法律確定的農民集體重要財產權的體現。(2)是保護農民土地合法權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根本途徑。(3)是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強化耕地保護機制、合理配置土地資源、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迫切需要。(4)是完善新時期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規范農村集體土地管理制度,對深化農村集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征地程序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此次農村集體化土地權屬調查的主要內容是:(1)查清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狀況,對鄉(鎮)、村或村民小組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土地權屬界線、土地權利歸屬等的確認(簡稱確權)。(2)查清國有農、林、牧、漁場(含部隊、勞改農場及使用的土地)等國有土地使用權狀況。(3)查清公路、鐵路、河流等國有土地使用權狀況。
為了提高點差進度以及調查的準確性,我們運用遙感技術進行調查。
以第二次土地利用現狀圖中的國有地類界線、行政界線為基礎,采用1:5000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圖為工作底圖,通過運用遙感技術進行實地調查,相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雙方共同指認界線、界址位置,并將實地界線、界址轉繪到工作底圖(影像圖)上,由調查員生成宗地圖、填寫集體土地權屬調查表,指界人在集體土地權屬調查表和宗地圖上簽字確認,并且把人文文化以及生態呈現等相關聯的指標通通加入到地籍測繪資料中,遙感監測技術對相應的數據進行選取入檔,并實行計算機系統管理,建立農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統。
遙感信息是將地表上各種可能呈現的地物要素進行最真實生動的反映,能清楚明了地顯示各種土地所被利用的各種類型特征以及所分布的范圍。遙感信息與以往傳統的地籍調查方法相比較,遙感技術精度更加精確高,效率明顯大大得到提高,更為實用、經濟,更能直觀呈現出實物等很多優勢。遙感測量技術為地籍測繪工作帶來了較大的便利,而且隨著遙感測量技術的日益成熟,能夠將各種土地利用類型的特征和分布更好的顯示出來。而且遙感測量技術無論是精度和效率都優于傳統的地籍調查方法,而且更具經濟性、實用性、直觀性和實時性,當前遙感測量技術對信息利用的綜合能力得以進一步增強,這使其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前景更為廣闊,遙感技術一定會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學習中得到更多的應用。
[1]趙云霞,王沛.遙感技術在地籍測量工作中的應用情況分析與評價[J].硅谷 , 2013(08).
[2]王森.淺談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2(28).
P2[文獻碼]B
1000-405X(2016)-7-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