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色地質勘查局七〇一隊新疆昌吉831100)
新疆精河縣黑山頭金礦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淺析
■馬中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色地質勘查局七〇一隊新疆昌吉831100)
黑山頭金礦在大地構造上屬北天山優地槽褶皺帶依連哈比爾尕復背斜的次級構造單元-呼圖壁褶皺系,位于準噶爾南緣成礦帶的伊連哈比爾尕Cu、Au成礦亞帶之中的查汗薩拉Au成礦遠景區中。該區地層屬天山分區依連哈比爾尕地層小區,為中泥盆-下石炭統的一套砂巖-板巖-頁巖組合,以砂巖為主。礦區主要含礦巖體為脈體巖性-石英脈,少數含礦巖體為破碎蝕變巖型,二者長軸方向多為北北西-南南東,在脈體的內外接觸帶上巖石蝕變較強,由硅化、褐鐵礦化、赭石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等組成蝕變分帶。從脈體連續較好的北西段沿長軸方向斷續出現金礦化,金礦化主要沿脈體中節理裂隙分布。從區域構造環境和礦床地質特征方面對黑山頭金礦床成因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黑山頭 石英脈型兼破碎蝕變巖型 地質特征 成因
精河黑山頭地區在大地構造上屬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Ⅱ)、準噶爾-巴爾喀什微板塊(Ⅱ1)、巴爾喀什-準噶爾-吐哈古陸(Ⅱ1-2)、依連哈比爾尕晚古生代殘余洋盆();成礦帶劃屬準噶爾南緣(復合島弧帶Ⅲ-6)成礦帶內的Ⅳ-6-①伊連哈比爾尕(裂陷槽)Cr-Cu-Au-Fe-Pt--Pb-Zn-Sb膨潤土-鹽類-透閃石玉礦帶。帶內以銅、金、鐵、鉑、鉻礦為主;區域地層歸屬北疆-興安嶺地層大區-北疆地層區-南準噶爾-北天山地層分區-伊連哈比爾尕地層小區;區域出露的地層主要有泥盆系-中泥盆統的依連哈比爾尕組(D2y)以及石炭系-下石炭統沙大王組(C1s),依連哈比爾尕組(D2y)主要分布于依連哈比爾尕山一帶,下段是一套空落相火山巖組合;上段是一套淺海砂巖粉砂巖泥巖組合。構造古地理環境為裂谷中心環境;沙大王組(C1s)主要分布于依連哈比爾尕山北側一帶,是一套深海盆地平原環境的深海放射蟲-硅質骨針巖組合,與上覆地層奇爾古斯套組呈角度不整合接觸。構造古地理環境為裂谷中心環境。區域構造主要為依連哈比尕逆沖走滑構造帶內的次一級線性排列構造,對區域成礦有重要控制作用。
精河黑山頭金礦在大地構造上屬北天山優地槽褶皺帶依連哈比爾尕復背斜的次級構造單元—呼圖壁褶皺系。該區地層屬天山分區依連哈比爾尕地層小區,為中泥盆-下石炭統的一套砂巖-板巖-頁巖組合,以砂巖為主。區內出露的還有中、酸性侵入巖,如黑云母花崗巖(、花崗斑巖()、粗粒二長斑巖()、石英閃長巖()。地質構造主要受卡拉套斷裂和精河—巴那么大斷裂的控制。
2.1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為中泥盆、下石炭統,是一套正常沉積的碎屑巖建造,主要巖性為砂巖,其次有變質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綠泥石石英粉砂巖。巖石以灰、深灰、灰綠、灰黑色為主,具強烈的擠壓破碎,裂隙發育,節理縱橫,沿裂隙和節理面多有石英細脈不連續充填,以北西向的裂隙為主。局部地區形成板巖,主要為石英—綠泥石板巖,灰色、灰綠色、粉砂結構、鱗片狀結構、鱗片變晶結構。砂巖與板巖的界線不明顯。
2.2巖漿巖
區內出露的各種大小巖體有多處,從巖性上可分成酸性花崗斑巖類和中性石英閃長斑巖等。
花崗斑巖:青灰、灰黃色,多呈脈狀產出,長數米-數十米左右,寬1—50米不等,其中最大者在測區內長數百米,平均寬30米。巖脈以北東傾斜為主,在巖脈的東南端,巖脈南側局部向南西傾。
另外可見流紋斑巖、石英閃長斑巖。
2.3構造
礦區內構造以斷裂為主,未見褶皺,對礦區影響較大的是卡拉套斷裂和精河—巴那么大斷裂兩大斷裂,它使黑山頭地區的各種含金地質體,均處于一個大的破碎帶中。礦區內的斷裂以北西—南東為主,北東—南西向次之。
3.1礦體特征
區內發現并根據工業指標圈出的礦體有五個,自北西向東依次編號為①號、②號、③號、④號、⑤號礦體,其中③號、④號、⑤號礦體均為單工程,單個樣控制,規模很小,現將主要礦體即①號、②號礦體描述如下:①號礦體:長十數米,平均寬1米,最寬處可達2.5米,地表平均金品位1.5×10-6,最高3.1×10-6。產狀40°70°∠65° -80°為石英脈型。②號礦體:是礦區目前發現的最大的礦體,為石英脈型,地表長百余米,石英脈寬1米,含礦石英脈寬1米,平均含金品位1.1×10-6,最高2.9×10-6。產狀50°-70°∠75°-88°。
3.2礦石質量
(1)礦石結構構造,礦石的結構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結構、致密結構等。
構造主要有:細脈浸染狀構造、星點浸染狀構造、角礫狀構造、塊狀構造等。
(2)礦物特征。①金屬礦物。黃鐵礦:淡黃色,金屬光澤,呈自形-半自形粒狀,少量呈他形粒狀,一般為0.3-0.5mm,最大可見1mm,多裂紋,分布不均勻,呈浸染狀星散分布。與金關系密切。黃金礦:黃金色,為它形不規則粒狀或致密塊狀集合體,充填在石英裂隙中。②脈石礦物。石英:常呈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壓碎及似角礫狀結構,塊狀及脈狀構造。由于受力作用,晶體呈波狀消光,其外表沿微裂隙常見紅褐色裂紋,極少含硫化物。方解石:與石英組成方解石石英脈、石英方解石脈或單純的方解石脈,呈脈狀或網脈狀。絹云母:呈細小鱗片狀集體及細脈狀產出,有時在石英脈中呈黑色條帶或沿石英脈壁分布。綠泥石:呈微粒狀交代圍巖,或呈脈狀充填于裂隙中。
(3)礦石化學成分。通過對礦(化)體礦石的多元素組合分析,可以看出,金、鉛、鋅、砷含量甚微。硫含量較高。其中金、銀為有益組分,硫、砷為有害元素。具體見表1。

表1 礦石多元素分析結果表
3.3礦石類型及品級
礦體主要產在硅化褐鐵礦化蝕變帶中,氧化礦石中褐鐵礦化、硅化、褚石化強的地段,其金品位偏高。
礦區成因類型及控礦因素主要表現為:
(1)卡拉套斷裂和精河—巴那么大斷裂是有利的導礦構造;礦區兩條次級北西向斷層為有利的配礦構造,構造控礦特征明顯。
(2)礦區巖石受含礦熱液蝕變作用影響,形成規模較大、蝕變類型較多、強度較高的含金蝕變帶,是有利的含礦層位。
(3)礦區內中酸性侵入巖為成礦提供了有利的熱源。
(4)礦區主要蝕變類型為硅化、黃鐵礦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等,顯示出中低溫蝕變礦物組合。
P611[文獻碼]B
1000-405X(2016)-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