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中國-東盟產能合作高層論壇在南寧如期舉行。期間,馬來西亞駐WTO前總代表、馬來西亞戰略和國際事務所高級研究員蘇帕曼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蘇帕曼表示,他一直關注著馬中關丹產業園區與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這一對“姊妹園區”的發展。就馬中關丹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瓶頸及前景等方面,蘇帕曼分享了他的思考與見解。
1 “姊妹園區”世界首例
蘇帕曼介紹,馬中關丹產業園區位于馬來半島東部的彭亨州關丹市,屬于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區中的特別經濟區,規劃總面積為8.18平方公里。2013年2月5日,由中馬兩國總理親自推動、兩國政府合作共建的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在馬來西亞關丹隆重開園。自此,中馬欽州產業園區與馬中關丹產業園區一起,創造了“兩國雙園”新模式。該模式的特點是建立了推進“兩國雙園”的發展機制,如“中馬兩國雙園理事會”的高層次協商機制、局級的工作小組等。中馬雙方互為投資,在中馬欽州產業園中,中方占股51%,馬方占股49%;在馬中關丹產業園中,馬方占股51%,中方占股49%,并且由雙方共同來組織招商。
蘇帕曼贊曰:這一“兩國雙園”新模式是世界上首例。如今,經過3年的艱苦創業,“兩國雙園”已初具規模,從“打基礎”邁入“質提升”的跨越發展階段。
2 建設園區 ,七項注意
蘇帕曼說,時下,東盟國家的工業園區正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工業園區的建設,不僅僅是為了獲取商機吸引外來投資,在地區經濟發展、地區一體化、地區民眾受惠、減少貧富差距等方面,更是有著重要意義。園區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工業園區的建設,不僅與經濟發展關聯,也與園區所在地的生態環境、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如不考慮這些因素,就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
隨著新的經濟特區、工業園區數量不斷上升,產業園區在取得成果、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怎樣的問題?蘇帕曼認為,可能有7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需要關注法律法規。很多國家建立了工業園區,合適的監管框架卻沒有到位,還有些法律法規已然過時。當然,東道國政府政策的一致性、連貫性也尤為重要。其次,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稅收、金融服務、物流,所有這些配套服務都必須到位。第三,要制定詳細的戰略規劃。要有一個戰略規劃,提前預測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應如何解決。還要找準工作重心。第四,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園區作為民眾工作、生活的公共環境,水、路、電、氣、通訊等基礎配套至關重要,要為商家實施項目時提供這些必備服務。第五,專業知識的補救。一些外來投資商和有關政府部門人員,他們甚至沒有金融方面的相關專業知識,容易陷入困境。一旦遇到專業知識方面的問題,該怎么辦?這就需要有一批專業的人才分支機構,來幫助入駐企業解決各種問題。第六,搬遷問題。園區選址前期,要與當地原住民協商一致,建園前要實現承諾。第七,解決財政困境。這需要有制度框架和相關金融部門來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務,傳授必需的金融知識。
蘇帕曼認為,在園區建設中,肯定會遇到一些瓶頸,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些挑戰和制約因素,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中方企業在與對象國民眾交往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遇到問題時,至少要考慮2個方面:首先,在建立園區之前,應進行可行性研究。這樣的研究將會指明市場現狀,比較各方面的優缺點。若不進行前期調研,園區選址可能會存在一些風險。同時,政府的長期支持、企業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其次,咨詢、交流的合作機制。除企業、商人、政府之間的交流,還應讓當地民眾也參與進來,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避免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他指出,在國家政府與當地政府的合作層面上,政府的承諾、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重點。要因地制宜地去度量整個大背景、大環境,與各方保持良好協商一致的整體氛圍。
3 “兩國雙園”前景廣闊
蘇帕曼說,當今中國有很多好的倡議,比如“一帶一路”,馬來西亞就很感興趣。他希望兩國可以加強交流,促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相關產業的合作。為對接好“一帶一路”,蘇帕曼認為,馬方應該有一個整體的戰略規劃,制定出一份如何更好地參與到“一帶一路”宏觀戰略之中的規劃。他表示,馬方有這樣的期待與熱情,關鍵在于如何推進合作。
蘇帕曼認為,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雖然下降了,但并不代表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發展是緩慢的,主要應該看雙方的合作質量,東盟國家與中國合作的質量還是很不錯的。中國在東盟有越來越多的投資和技術層面的教授,都是我們所需要的。他笑言,現在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質量水平進步很快,希望中國有更多企業來東盟國家尤其是到馬來西亞發展。 中國企業在提升中國與東盟貿易額方面還會有更多作為。
蘇帕曼指出,在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建設中,馬來西亞的政府機構必須要清楚,到底要建立什么樣的工業園區,采取怎樣的發展模式,才能更好地實現互利共贏。
他說,要將重、輕各種工業機構、小微企業等聯系起來,為他們提供可促進其發展的一系列配套服務。政府政策規劃非常重要,在關丹園區之外,還有很多農民,他們的生產技術也有限,不知道該怎樣提高生產力。要讓他們也享受到發展的紅利,就需要把他們也容納進發展的氛圍中來。
“我們應該幫助他們,這樣才能實現共同的偉大目標。我希望中國企業能與東盟企業成為發展上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希望中國與東盟各國友好攜手,放遠目光,提前預測規避風險,更深入地落實‘兩國雙園合作計劃。馬中關丹產業園區才成立3年,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它會越來越好,更有作為.”蘇帕曼信心滿滿。
(摘自《廣西日報》,2016-06-14, 林涌泉、李莉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