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


摘要:地名,即地方的名稱,是一定的社會群體對特定的地域所約定俗成的語言符號。地名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是語言與文化的綜合體。每個地方的地名都有其命名規則與文化意義。同樣,地方的街道名也有其獨特的命名方式,并且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社會演替、政治制度、經濟興衰、交通狀況、文化內含、民族分布、人口遷徙、風土民俗以及其他諸多因素有密切關系。
關鍵詞:湘潭;地名;歷史;思想觀念
湘潭是歷史文化名城,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自古即扼交廣要沖,極具舟楫車馬之利,明清之際遂有“小南京”、“金湘潭”、“天下第一壯縣”之稱。本文以1982年湘潭市人民政府編印的《湖南省湘潭市地名錄》(內部資料)為主要依據,僅就湘潭市街道名(《湖南省湘潭市地名錄·街巷道路》這一章204條街道名)的一些命名方式,以及所反映的文化涵義作初步分析。
一、湘潭市街道命名方式
地名通常是由通名和專名兩部分組成的。專名是指專用的名稱部分,它是識別個體地名的主要標志;通名是指通用的名稱部分,它是識別個體地名所屬類型標志。街道名稱亦是如此,例如“高嶺路”,“高嶺”便是專名,“路”便是通名。下文筆者擬就以這兩方面對收集的204條街道名進行分析。
(一)湘潭市街道名稱通名
從收集到的204條街道名得知,在湘潭市街道的通名有15種:路、街、里、巷(巷子)、村、門面、街口、坪、溝、岸、碼頭、堆、園、門、坳上。其中以路、街、里、巷(巷子)、碼頭、坪為主要通名。詳情請見表1。
“路”、“街”是常見常用的街道通名;“里”,《說文》:“里,居也?!崩?,民戶居處;“巷”指的是較窄的街道;“坪”是山區和丘陵地區內的小塊平地:“碼頭”是供停泊船只、裝卸貨物或上下乘客的岸邊建筑。
(二)湘潭市街道名稱專名
王際桐在《實用地名學》一文中曾指出:人們通常所說的“專名”是指“位”。湘潭市街道名稱專名主要分為以下幾類:1、描述性專名:(1)描寫地理位置的專名。地理位置是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各個事物相互間的空間關系。人們在生活中習慣以某地或某物作為參照物,用以指明所在地域的方位,且大多用上、中、下、前、后、東、西、南、北、陰、陽、臨等方位詞區分。例如,沿江路、沿江西岸、運河路、大橋巷、縣西巷等,“沿江”、“運河”、“大橋”、“縣西”都是描寫地理位置的專名。另一種描述方位則是采用通往的地域來表達,例如:伍黃路,系伍家花園至黃石大隊一段,就采用“伍黃”來做專名;廣云路,系廣場至云塘一段,就采用“廣云”來做專名。這類描寫地理位置的專名有35個。詳情請見表1.2。(2)描寫自然資源的專名。用于描述湘潭自然資源的專名,大多是生物、礦藏等。例如蓮花街、杉樹巷、槐樹坪、棗子巷等,均使用“蓮花”、“杉樹”、“槐樹”、“棗子”等描寫生物資源的專名。(3)描寫地形的專名。這類專名主要是通過對山川、河流、平原等地形進行描述,且大多用山、嶺、溝、湖、塘等詞區分。例如,繁湖路、雨湖街、雨湖路、大湖街等靠近水域的地域便是用“繁湖”、“雨湖”、“大湖”作專名;高嶺路、南嶺路等地勢較高的地域便是用“高嶺”、“南嶺”作專名。(4)描寫工商業情況的專名。明清時期,湘潭“門第人物,膾炙人口,四方貿易者,罔不輻輳于潭”,在街道名稱上也有很多描述工商業的情況。例如,油簍巷,系解放前此巷做油簍生意的較多而得了“油簍”這個專名;香鋪巷子,系解放前此巷子做香燭生意者居多而得了“香鋪”這個名;當鋪巷,系清湘軍將領果松林解甲后開當鋪于此而得名,故而此巷以“當鋪”作專名。2、記敘性專名:(1)記敘人物姓氏的專名。這類專名在湘潭街道名稱中比較常見,并且有三種比較普遍的形式:“新/古+姓氏”、“大/小+姓氏”和“姓氏+家”。例如,新梁街、古梁巷便是采用第一種形式:大雷家巷子、小雷家巷子是采用第二種形式:其余街道名的專名均采用第三種形式,如錢家巷、方家碼頭、曾家巷、鄭家巷、翁家園等。(2)記錄時代感的專名。記錄時代感的專名可以感受到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特點。新中國成立初期,各地解放并不久,如勝利碼頭、新生碼頭等街道名,就通過“勝利”、“新生”來記錄該地域的政治狀況。(3)記錄古跡的專名。湘潭是湖湘文化的發源地,是歷史文化名城,古跡甚多,街道專名是記錄古跡的也頗多。金庭街,過去此地曾建有金庭會館而得名金庭街;羅祖殿巷,系巷內有羅祖殿而得名;發源街,以此處原有“發源殿”寺廟而得名;萬壽宮碼頭,因該碼頭直朝萬壽宮而取名;關圣殿巷,以緊靠關圣殿而得名。3、以數字開頭的專名:湘潭市街道中以數字開頭作專名的僅有7條,分別是:三義井、三株路、四新巷、四立巷、五桂堆、八個門面和九匯溝。4、表達美好意愿的專名:在生活上,人們往往在表達美好意愿的時候采用喜慶或吉祥的詞語。使用頻率較高的專名有“和平”、“朝陽”等詞。例如,和平里、和平路,“和平”則是人們表達厭惡戰爭動蕩、期待和平舒適生活的意愿:朝陽里、朝陽碼頭、朝陽街,“朝陽”則是人們向著太陽向著光明希望的心理狀況。
二、街道名稱與文化涵義
現代地名學的開拓者之—譚其驤先生所說:“地名是各個歷史時代人類活動的產物,它記錄了人類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輝煌;記錄了戰爭、疾病、浩劫與磨難;記錄了民族的變遷與融合:記錄了自然環境的變化,有著豐富的歷史、地理、語言、民族、社會等科學內涵,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是人類歷史的活化石。街道名稱作為地名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種語言現象,同時又蘊含和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形象地反映著人民的思想觀念、真實地再現著古代經濟狀況、全面地呈現著當時的政治狀況。
(一)思想觀念:街道名稱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符號,在某些程度上積淀了當地人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百姓的美好愿望、傳統道德觀念、宗教信仰和宗族觀念等。1、老百姓的美好愿望。老百姓身處兵荒馬亂的年代,又深自然災害的威脅,苦不堪言。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一種渴求社會穩定、生活安寧的心理訴求隨之出現,老百姓期待過匕豐衣足食、太平祥和的生活。在上一章繪制的表2中,我們可以看到,表達美好意愿的專名占有25%,意味著有51條街道名稱反映了老百姓的美好意愿。帶“福”字的街道名有:星福里、幸福巷、正福街:帶“平”字的街道名有:太平街、平政路、和平路、太平路、和平里;帶“歡”字的街道名稱有:歡居里、歡樂村;帶“安”字的街道名有吉安路、泰安巷。無論是在動蕩不安的舊社會還是穩定和平的如今,老百姓始終追求的都是幸福、舒適、歡樂的生活。2、傳統道德觀念。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始終圍繞著“仁”、“義”、“禮”、“智”、“信”、“忠”、“孝”等方面。千百年來,這些道德觀念潛移默化地烙印在我們的骨髓里,對我們的思想觀、價值觀等產生影響。湘潭市街道名稱中就有少量可以體現出傳統道德觀念:居仁里、興仁街、正義巷、由義巷、三義井路。從這些可以看出湘潭人民重視品德的錘煉。3、宗教信仰。湘潭市的街道名稱中反映佛教建筑的是,唐興街、鳳竹庵巷、泗州庵巷、護國寺碼頭。其中提到的佛教建筑有唐興寺、護國寺、鳳竹庵和泗州庵,說明佛教在湘潭市人民的宗教信仰中占有一席之地。4、宗族觀念。高閣元先生在《姓名與地名》一文中曾對吉林、遼寧、湖北等七個省縣的地名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以姓氏為地名的居民點所占比例相當高,最高達80%,最低也有15%,普遍在30%一50%之間。在上一章表2中我們可以看到,以姓氏作專名的街道有14條。如,朱家碼頭、錢家巷、孫家巷子等。以姓氏來命名街道這種普遍的命名方式,其本身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重宗族的思想觀念。
(二)經濟狀況:王閩運在《湘潭縣志》中稱湘潭為“天下第一壯縣”或“湖外壯縣”,贊美它為“庶哉富矣之邦”,并指出湘潭“財賦甲列縣”,“湘潭富饒為全國第一,凡捐攤皆倍列縣”,“咸豐初……倚以供餉”。由此可見,自明朝起,湘潭就有著商業頗盛的狀況,商貿往來歷史較為悠久。在《方言與中國文化》一書中,游汝杰和周振鶴兩位學者曾提到地名同經濟史方面的聯系,簡單概括如下:地名不僅可以反映當地歷史上的商業情況,還可能記錄下該地的貿易往來歷史。湘潭的街道名同樣也記錄下了它的商鋪、會館和碼頭三方面的經濟情況。1、商鋪。統計的204條街道中,記錄商鋪的街道名數量不少。如,湘永漢巷,以原有“湘永漢”商號而得名;鹽店碼頭,過去是鹽船、鹽商集中的地方;大(?。艋\巷,相傳以以經營燈籠著稱而得名;當鋪巷,清湘軍將領郭松林解甲后開當鋪于此;香鋪巷子,因解放前此處做香燭生意者多而得名。從以上街道名可以看出當時的湘潭人民經營有道,并且有了一定的產業集聚現象,商業較為繁榮。2、會館。會館,舊時中國都市城鎮設立的外地寓居者的互助團體或工商業者的行幫組織。記錄會館情況的街道有關圣殿巷、金庭街和萬壽宮碼頭3條。光緒刊《湘潭縣志》里列出了會館名單,總共有29個會館。關圣殿,為北方五省合辦的豪華會館,現今為湘潭市博物館。金庭會館,為江蘇省在湘潭建設的四個會館之一,又日三官殿。萬壽宮,江西人所建會館,江西人在湘潭設立了13處會館,數量居各省之冠,其中萬壽宮以其華麗超過北五省會館而著稱。從這三條街道名可以看出,以上3個會館都是當時較為恢弘的會館,透過它,仿佛可以看到當時的湘潭客商云集。3、碼頭。古代商業是以水路作為支撐的,而湘潭的港口避風、水足、港深,三大條件構成了湘潭“十里檣桅依市立”的壯觀場面。光緒刊《湘潭縣志》列名的碼頭有54座,而湘潭的街道名稱中包含“碼頭”的就有13處,其中“萬壽宮碼頭”、“關圣殿碼頭”、“永州碼頭”、“勝利碼頭”是由行幫出面幫建;“鹽店碼頭”則有鹽商這行聚眾而建;“方家碼頭”、“朝陽碼頭”、“新生碼頭”、“朱家碼頭”、“熊家碼頭”則是由某商家獨資興建,才冠以某家碼頭名稱。(新生碼頭舊名曹家碼頭,朝陽碼頭舊名張家碼頭)
(三)政治狀況:地名具有歷史的穩定性,而使得許多地名沿襲下來,但地名也并非一成不變的。改變地名的現象不僅過去有,現在也有。地名的改變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社會政治觀念的不同。新中國建立以后,大批具有新時代氣息,反映無產階級政治思想的地名應運而生,街道名亦如是。例如:人民路、解放南路、勝利路、工農巷、燎原街、紅星巷、愛國巷、友愛巷等等。以上街道名稱深深地打上了新時代新氣息的烙印,很好地描述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美好前景。
結語:本文第一部分對湘潭街道名稱的命名方式進行探析,主要是從其組成結構進行分析,對其專名、通名進行分類并統計。第二部分分析街道名稱蘊含的涵義.街道名稱其實像是一面鏡子,從中折射出許多有關湘潭當地的文化內涵,反映出老百姓的美好愿望,體現出傳統道德觀念、當地人的宗教信仰和重視宗族觀念的思想觀念。從商鋪、會館、碼頭三方面看出過去的湘潭商幫眾多,碼頭遍布,經濟繁榮。從建國初期具有時代氣息的街道名中又能窺探到建國初期的人民渴望當家作主的政治狀況。人們經常聽到、看到街道名,其實豐富多彩的湘潭地方文化都能從街道名中窺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