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曹智明
摘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這是一項基礎性工程,政治性強、影響面廣,通常由國家法規政策進行規范和調整。對退役士兵妥善安置,是全社會的共同義務,不僅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發展和穩定,而且直接影響軍隊戰斗力的生成和提高。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具有軍事、經濟與社會的多重效益。
關鍵詞:退役士兵;安置;安置就業;保障體制
2015年是《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的第四年,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認真貫徹全國、全省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堅決執行新的《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條例》及現行有關政策規定,逐步建立以扶持就業為主,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切實維護退役士兵合法權益,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1切實做好符合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就業
一是強化依法安置力度。繼續堅持人社、民政部門聯合下達城鎮退役士兵安置計劃,全省事業單位計劃不得低于應安置人數的6%,且將事業單位安置計劃的60%,國有大型企業安置計劃的20%用于重點安置對象,努力提高重點對象安置質量。省里安置計劃下達后,指導各地盡快抓好落實。
二是加大“陽光安置”力度。堅持公開安置政策、公開考試考核成績、公開選擇崗位、自覺接受社會全程監督的“三公開一監督”陽光安置辦法,事業單位安置計劃全部通過檔案考核打分和文化考試排名選崗。要進一步完善《城鎮退役士兵安置檔案考核計分辦法》,合理確定分值。
三是加大自謀職業力度。新老安置政策過渡期間,自謀職業仍是緩解政府安置壓力、解決城鎮退役士兵安置難的有效途徑。
2建立完善的退役士兵就業培訓制度
應認真貫徹落實國發[2010]42號文件精神,著力在提高“三率”上下功夫。
一是在提高退役士兵“參訓率”上下功夫。通過當地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確保退役士兵對教育培訓政策知曉率達到100%,參訓率力爭達到80%。
二是在提高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合格率”上下功夫。要進一步抓好組織實施,通過招標的形式,選擇那些師資力量強、實訓設施好、教學質量高的培訓機構,來承擔退役士兵教育培訓任務。切實加強對退役士兵學員的管理,確保退役士兵學員畢(結)業證和職業資格證“雙證”獲取率均達到95%以上。
三是在提高退役士兵“就業率”上下功夫。大力開展“訂單式”教育培訓,通過舉辦專場招聘會、就業洽談會,提供就業指導等形式,為退役士兵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服務,確保參訓人員就業率在80%以上。
3建立完善的貨幣補償制度
3.1確立多要素貨幣補償標準
對自謀職業退役士兵實行貨幣補償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保證退役上兵待業期間的基本生活,為實現再就業提供必要的條件。初步研究考慮,對退役士兵的貨幣補償,可確定以基本生活、服役貢獻、謀職風險、社會保險、安家補助和住房基金為主要內容的補償要素:以保生活為主要目的、以不低于已安置退役士兵的生活待遇水平為基點的補償標準。
3.2建立多渠道經費保障體制
1、財政負擔的比例
中央財政,主要承擔基本生活、服役貢獻補償所需的經費,約占退役士兵貨幣補償總額的2/3。
地方財政,主要承擔謀職風險、社會保險、安家補助、住房基金補償以及數額不等的基本生活補償中的地區補差部分,約占退役士兵補償總額的1/3。
地方負擔部分貨幣補償經費,既是為了體現地方政府在安置退役士兵上所應承擔的責任,也是為了在實施過程中便于操作。同時,由于數額相對較少,也便于地方政府落實。
2、經費的給付辦法
基本生活、服役貢獻、謀職風險、安家補助補償費的給付,主要由當地政府的民政部門一次性發給退役士兵本人。既可以現金兌付,也可以由本人到指定銀行領取。
4努力解決城鎮退役士兵安置遺留問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部署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時指出,要完善兵役制度、士官制度、退役軍人安置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我國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將實現以下三個方面的轉變。
1、實現由解困型安置向優厚型安置轉變
未來我國退役軍人安置將依據需要與可能相統一的原則,確立科學合理的退役軍人安置保障參考指標,建立自然增長機制,穩步提高退役軍人安置對象的生活、醫療、住房等保障水平,讓他們更好地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2、實現由偏重物質保障向物質和精神并重轉變
長期的和平環境,導致一些地區和部門國防觀念和擁軍優屬意識弱化,軍人軍屬的社會地位和榮譽感受到了影響。特別是退役士兵安置優惠保障政策,更多的是偏重物質保障,缺乏對精神意識層面的激勵。
3、實現由粗放型安置向精細化安置轉變
當前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信息化建設明顯滯后于社會發展,隨著安置對象數量、類型的增多,傳統的工作手段難以適應形勢發展需要,迫切要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由粗放型安置向精細化安置轉變。未來我國可以在組織退役士兵安置信息全面普查的基礎上,構建覆蓋全面、內容具體、更新及時、安全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統和信息數據核查系統,使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