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桂系”時期廣西桂劇的改革

2016-08-25 09:07:16·王
歌海 2016年3期
關鍵詞:改革

·王 玏

“新桂系”時期廣西桂劇的改革

·王玏

新桂系時期(1925—1949)是廣西桂劇發展的重要時期。“桂劇改革”是桂劇在此時期得以發展的強大推力,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桂林文化城掀起了文化救國運動,桂劇作為廣西重要的傳統戲曲也面臨時代抉擇,如火如荼的“桂劇改革”活動在此時期正式拉開帷幕。從1927年到1949年期間廣西桂劇改革經歷了醞釀、推行、萎頓三個階段。

新桂系;廣西;桂劇;改革

“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先后以廣西為統治基地,以廣西籍軍政人物為主要代表的軍政集團。按代表人物來分,可以分為以陸榮廷為代表的“舊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新桂系”。1924年初,陸榮廷與沈鴻英發生激戰,李宗仁趁機發兵攻打陸榮廷,將陸榮廷的勢力消滅。隨后,李宗仁與沈鴻英爭奪廣西的控制權,同時擊退了企圖進入廣西的滇軍唐繼堯部。戰斗至1925年,李宗仁消滅沈鴻英的勢力,統一廣西。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桂系勢力控制了廣西全境,其勢力又被史學界稱為“新桂系”,以區別于陸榮廷的“舊桂系”。

本文論述廣西桂劇發展階段的時間,限定在1927年至1949年。

一、1927—1937年:桂劇改革的醞釀階段

民國十六年(1927年)國民黨廣西國民政府成立廣西戲劇審查委員會。以審查和取締桂劇等戲曲劇目為主要目的的廣西戲劇審查委員,似乎并未對民間桂劇班社、科班造成極大的影響,以桂、柳為中心的平樂、鹿寨、融水等地的桂劇班社、科班依舊以其蓬勃發展的勢態開展桂劇活動。事實上,審查與取締“舊劇”在客觀上引起了新桂系當局者及文化工作者對桂劇的關注,在報紙、期刊上發文,為桂劇的狀況和發展前景擔憂,或是集思廣益為桂劇發展改良建言獻策。

1934年,羅復在《新語林》半月刊發表《桂戲在桂林》,以“桂戲繁榮在賭城”“最可憐的寄生者”“太平歌舞結緣深”“女伶被捧男伶倒”為標題,從桂劇的生存環境、演出場所、表演形式以及桂劇演員的社會地位幾方面指出當時桂劇發展的狀況:“桂戲在桂林雖有他深入的潛勢力,但保存他的減沒卻全靠賭場和密賣式的女伶本位,因此,桂戲在這種寄生的命運之下,結果,便也將漸漸地走上絕路去了。”①羅復:《桂戲在桂林》,載《新語林》1934年第2期,第24頁。同年,羅復又在《人世間》發表《談桂戲》一文,介紹了桂劇演員的裝扮、臉譜并闡述其與京戲之間的關系,同時為“近年來的桂戲里也種了很多的惡化的因素”的情況擔憂。②羅復:《談桂戲》,載《人世間》1934年第2期,第24頁。

羅復文章中所述桂劇的現狀引起了社會各界對桂劇的廣泛關注。1936年5月3日的《桂林日報》發表了《不適時代要求,桂劇前途殊為黯淡》的報道,該報道指出“桂劇內容腐舊,表演拙劣,總之演員毫無藝術常識,日趨墮落,乃成今日衰微之現象,而業此者又多系惟利是圖之輩,極少數有發揚光大之抱負。且市面蕭條,營業冷淡,桂劇之前途,終不免充滿無限陰影也云云”。該報道文言辭激烈,之后遂有國民黨桂林黨部征求公評及馬君武先生籌建廣西戲劇改進會之舉。③顧樂真:《廣西戲劇史論稿》,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版,第399頁。

1936年9月8日《桂林日報》載周振綱《改良桂劇的嘗試——由〈杏元和番〉說到國防戲劇》一文,對其指導西湖酒家將桂劇《杏元和番》改為“國防戲劇”一舉,他在報道中提到:“在這出戲里,希望能夠顯露漢奸的真面目,把梅良玉和陳春生改變為兩位反帝的戰士。”①周振綱:《改良桂劇的嘗試——由〈杏元和番〉說到國防戲劇》,1936年9月8日《桂林日報》。并指出桂劇應該走“國防戲劇”的道路,應成為抗日救國文化的力量。“國防戲劇,在現在是太需要了,深望熱心改良桂劇的同志們,將有意義的桂劇加以改良,使之成為反帝反封的‘國防戲劇',抗日前途,固可以收相當的助力,而在發揚桂劇這方面,也是有著很大的作用的。”②周振綱:《改良桂劇的嘗試——由〈杏元和番〉說到國防戲劇》,1936年9月8日《桂林日報》。

1936年,“國防戲劇”的口號傳至桂林,一時間,傳統桂劇成為眾矢之的,針對桂劇是否應改良為“國防戲劇”的討論十分激烈,掀起了一場桂劇發展的小波瀾。這從《桂林日報》1936年9月間連續發表的幾篇關于“桂劇”的報道可見一斑。當年9月15日《桂林日報》發表三篇報道,分別是沛棠的《〈改良桂戲〉周振綱訪談》、司徒華的《論改良桂劇為國防戲劇——讀9月8日本刊振綱先生的由〈杏元和番〉說到國防戲劇而作》、時代的《論桂劇與民族革命戲劇》。③顧樂真:《廣西戲劇史論稿》,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版,第276頁、277頁。這幾篇報道是由周振綱指導將桂劇《杏園和番》改為國防戲劇一舉而展開的爭論。

記者沛棠就“改良桂戲”采訪周振綱,周振綱進一步明確桂劇雖然“多數含有濃厚的封建意識”,但是“桂劇可以變成一完全的國防戲劇”。④沛棠:關于《改良桂劇——與周振綱先生的一席談》,1936年9月15日《桂林日報》。

《論桂劇與民族革命戲劇》一文認為,將桂劇改革為“國防戲劇”是“欲暗示漢奸之賣國有如昔日杏元和番的時代”,“至于說到現實所需要的民族革命戲劇,在廣西抗日的民族策源地,可以赤裸裸的表演現實漢奸行為及如何去抗日鋤奸,喚起民眾,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務,絕對不需要影射式的改良桂劇”。“要宣傳有裨現實的民族革命藝術,對桂劇最好是揚棄,最低限度亦只能讓其自生自滅。”⑤時代:《論桂劇與民族革命戲劇》,1936年9月15日《桂林日報》。

司徒華《論改良桂劇為國防戲劇——讀9月8日本刊振綱先生的由〈杏元和番〉說到國防戲劇而作》認為,桂劇是不能改良為國防戲劇的,“桂劇是封建的,我們是反封建的。要把封建的桂劇,硬拖進反封建的國防戲劇的旗下,這舉動,不是戀愛,而是強奸”。“我們還是熱誠的希望振綱先生知難而退,不要把有用的精力,用在毫無意義的地方。”⑥司徒華:《論改良桂劇為國防戲劇——讀九月八日本刊振綱先生的〈由杏元和番說到國防戲劇〉而作》,1936年9月15日《桂林日報》。

此階段的桂劇論爭,既引起社會關注,也促使以審查、取締為己任的廣西省劇審會對桂劇由“禁”到“導”的轉變。⑦顧樂真:《廣西戲劇史論稿》,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版,第276頁、277頁。此后,廣西戲劇審查會正式將桂劇改良提上議程,先后于《桂林日報》《廣西日報》刊登征求劇本啟事,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廣西日報》分別于6月9日—11日第一版、6 月14日—17日第一版和6月24日第一版刊載《廣西省戲劇審查會為改良禁演桂劇先行試演征求社會公評啟事》:

查《酒毒楊勇》《石秀算賬》等桂劇62出,前以涉及神怪及淫褻,曾經本會令飭各戲院在未大加改良以前暫行禁演在案。茲為發揚桂劇藝術起見,特將該項禁演各劇,除《活捉三郎》《鬼鬧飯店》等20馀出,過于神怪及淫褻,無法改良,應予以繼續禁演外,擬提出《酒毒楊勇》《石秀算賬》《莊周夢妻》等30馀出,大加改良,先行試演。試演之后,如認為滿意,即予弛禁。倘禁二次試演尚不能改良者,則仍當加以禁演。⑧《廣西省戲劇審查會為改良禁演桂劇先行試演征求社會公評啟事》,1937年6月9日《廣西日報》。

二、1938—1944年:新桂系時期桂劇改革的推行階段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桂林抗戰文化運動高漲,1938年10月,桂林抗戰文化城形成。自1938年武漢淪陷起,至1944年9月湘桂大撤退止,⑨楊益群編:《桂林文化城概況》,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六年期間,廣西的文化事業空前繁榮,戲劇界知名人士田漢、歐陽予倩、焦菊隱等人抵桂,使得抗戰戲曲隊伍不斷壯大,對桂林文化城的戲劇活動影響深刻。作為廣西代表劇種之一的桂劇也受其影響,以馬君武籌建廣西戲劇改進會為契機,頗具規模的桂劇改革活動正式推行。

1938年4月12日,歐陽予倩應馬君武之邀抵桂參加桂劇改革和話劇活動,在桂林南華戲院排演桂劇《梁紅玉》(內容描寫宋代抗金英雄梁紅玉的故事,旨在歌頌獻身抗敵的愛國精神),激勵人民抗日救國的熱情。①廣西藝術研究所、廣西社會科學院主編:《歐陽予倩與桂劇改革》(丘振聲、楊蔭亭編選),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9頁。《梁紅玉》在表演、化妝、布景等方面進行大膽革新,“《梁紅玉》的演出,可算是我改革舊劇方案確定后第一次實地試驗”②廣西藝術研究所、廣西社會科學院主編:《歐陽予倩與桂劇改革》(丘振聲、楊蔭亭編選),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9頁。。該劇連演二十八場,盛況空前。桂劇改革以《梁紅玉》初次試水成功后,隨即引發系列探討。

1938年5月28日《克敵》周刊第12期開辟“改良桂劇問題專號”,刊發關于桂劇理論改革與方法討論的7篇文章:顧曲的《關于桂劇的改革》、司徒華的《略論改良桂劇》、沛棠的《桂劇的改進問題》、吳彥文的《從“舊瓶裝新酒”說起》、哈庸凡的《名戲劇家歐陽予倩訪問記》、旦娜的《關于劇本的寫作》及唐兆明的《桂劇本身的沒落》,分別針對桂劇理論改革與方法建言獻策。

顧曲的文章《關于桂劇的改革》,從部分改良和徹底革命之爭出發,概括主張徹底革命者的觀點“舊劇(一般舊劇)原是舊時代的產物,一切題材都及富有封建色彩……故欲適合現代之要求,唯有提倡新劇,舊式的桂劇,應予之徹底革命”③顧曲:《關于桂劇的改革》,載《克敵》(周刊)1938年第12期。,及主張部分改良者的觀點“如能加以改良,換其劇本,就其唱做之優長,去其內容之陳腐,則無異注以新的血液,使之成為新的生命,自可適合于現時代的要求”④顧曲:《關于桂劇的改革》,載《克敵》(周刊)1938年第12期。。作者站在支持桂劇改良的立場,期許桂劇改革在經過歐陽予倩的改革后能夠成為抗戰宣傳的武器。而吳彥文的《從“舊瓶裝新酒”說起》則提出改革桂劇的兩種方式:“一是采用桂劇舊有形式改編新的內容的劇本。一是選取含有發揚民族精神的舊劇本刪節其中與時代意義不相適應的部分。”⑤吳彥文:《從“舊瓶裝新酒”說起》,載《克敵》(周刊)1938年第12期。

沛棠的《桂劇的改進問題》一文認為,桂劇雖有封建意識,但也未到不可改進的程度,“尤其是在這抗戰時候,只要有可利用作宣傳工具或機會,就要盡量拿來運用,舊瓶能否裝新酒,新酒是否可裝在舊瓶里面,這是另外的問題”。提出從桂劇人員、桂劇表演技術、桂劇劇本等四個方面對桂劇進行改革:“一是促進從事桂劇人員的人格自覺。二是從表演的技術及劇本以及道具等方面……桂劇未嘗不可成為國防戲劇。”⑥沛棠:《桂劇的改進問題》,載《克敵》(周刊)1938年第12期。

除了上述肯定桂劇應當積極改革,成為抗日救國的力量之外,也仍有人對改革持反對意見。唐兆明《桂劇本身的沒落》一文直接指出:

“目前存在的桂劇,實在僅是桂劇的渣滓,它從前原有的精華,也許隨著時代的推移,逐漸地丟遺,到今天,只見它呈現著江河日下之勢了。”⑦唐兆明:《桂劇本身的沒落》,載《克敵》(周刊)1938年第12期。

“希望那些主張保存桂林‘特有'的藝術——桂劇——的先生們,以及熱心改良桂劇的人士們,大家心平靜氣,承認事實,把桂劇目前所呈露各種現象,好好加以檢討,然后決定怎樣去保存它,或怎樣去改良它,甚至怎樣去推翻它。”⑧唐兆明:《桂劇本身的沒落》,載《克敵》(周刊)1938年第12期。

司徒華的《略論改良桂劇》認為,桂劇納入國防戲劇,“要把它真正放到民眾手里,表現他們的真喜真怒,真哀真樂:反抗是真的反抗,和平是真的和平”⑨司徒華:《略論改良桂劇》,載《克敵》(周刊)1938年第12期。。

雖然桂劇的改革仍然較有爭議,但此時,倡導改革已經成為一般人的呼聲,以期望桂劇能成為抗戰宣傳的武器。但由于1938年歐陽予倩被迫離桂,使得桂劇改革停頓一年。這一年間,桂劇仍然在新華大戲院以及南華戲院上演。1939年《廣西日報》(桂林版)分別于2月6日、8日、10日第一版刊載《桂劇藝員籌款救濟難胞》的報道⑩《桂劇藝員籌款救濟難胞》,1939年2月6日、8日、10日《廣西日報》,第1版。,戲院上演《石龍搶傘》《大鬧酒樓》等傳統劇目,以及周振綱嘗試改變為國防戲劇的《杏元和番》,直至1939年9月歐陽予倩再次受廣西當局邀請來桂。歐陽予倩第二次抵桂后,于當年11月接替馬君武任廣西戲劇改進會會長,將改進會所屬的桂劇團正式更名為桂劇實驗劇團。實驗劇團首演《勝利年》《亂世姻緣》《搜廟反正》,《救亡日報》為此發表評論《改良桂劇第一聲》。①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廣西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5年版,第225頁。

1940年1月,歐陽予倩在《公余生活》發表的《改革桂戲的步驟》②歐陽予倩:《改革桂戲的步驟》,1986年第6期。與刊載于1941年1月《建設研究》第2卷第5期的焦菊隱的《桂劇之整理與改進》③焦菊隱:《桂劇之整理與改進》,載《建設研究》1940年第5期。.兩篇文章,為桂劇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導,確定桂劇改革內容、明晰桂劇改革步驟,并著手貫徹實施。戲劇家與文化工作者也對桂劇改革建言獻策:

“不僅是生吞活剝地把新的意思嵌進去,而是要全部予以新的組織、編劇、演出法、表演法、音樂、舞臺裝置、燈光、服裝、化妝都要予以統一的處理,從而使桂劇逐漸改換一個新的面目。”

“具體改良桂劇,又需根據各劇藝諸部門的單獨理論去求方案,茲有劇本、演技、舞臺、音樂和訓練……”④焦菊隱:《桂劇之整理與改進》,載《建設研究》1940年第5期。.

此時桂劇在桂林上演了《桃花扇》《人面桃花》《搜廟反正》《廣西娘子軍》《梁紅玉》等改編、新創桂劇劇目。

1942年2月,廣西戲劇改進會附設戲劇學校在桂林正式成立,設桂劇班。但由于戰爭的原因,桂劇學校只開辦一期便停辦。1943年2月26日的《力報》副刊上如此評價桂劇學校:“廣西戲劇改進會附設至戲劇學校等于舊時的科班,改進不大。”⑤顧樂真:《廣西戲劇史論稿》,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版,第394頁。

1943年11月,歐陽予倩、田漢等進步戲劇工作者,為加強戲劇界的團結和交流,促進戲劇運動的發展,決定在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2月15日舉行“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和“西南戲劇工作大會”。此次戲劇展覽會規模空前,預定展期兩個月,參加的單位為粵桂湘黔滇西南五省及相鄰的鄂閩贛三省的戲劇團隊。⑦丘振聲等編選:《西南劇展》,桂林:漓江出版社,1984年版,第452頁、457頁。“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在桂林新落成的廣西藝術館隆重開幕,首場演出為桂劇實驗劇團的桂劇《木蘭從軍》,桂劇參展的演出劇目還有《女斬子》《人面桃花》等(見下表)。

西南劇展桂劇上演劇目

“從舊劇的舞臺演出中可以發現,不論是新編的劇目,還是加工整理的傳統劇目,都較注重劇作的文學性,新編劇目《梁紅玉》《木蘭從軍》《人面桃花》等情景融合,有較高的欣賞價值。”⑥丘振聲等編選:《西南劇展》,桂林:漓江出版社,1984年版,第452頁、457頁。西南劇展的舉行使得正值漸趨衰落的桂林文化城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讓出現危機的桂劇改革運動有了新希望。“西南劇展”后,日寇入侵桂林,歐陽予倩與省立藝術館人員和部分文化工作者疏散到昭平縣黃姚鎮,1944年11月10日,桂林淪陷,11月,南寧第二次淪陷,桂劇改革進入萎頓階段。

三、1945—1949年:桂劇改革的萎頓階段

1944年,侵華日軍悍然發動“豫湘桂戰役”,由于日軍的入侵和破壞,桂林文化城相比淪陷前的盛況,“形勢日非”。⑦丘振聲等編選:《西南劇展》,桂林:漓江出版社,1984年版,第452頁、457頁。桂林的文化事業遭受了沉重打擊,在此之前,戲劇、音樂、舞蹈等多方面的文化活動對宣傳抗日救國活動起重要作用,然而入侵的日軍大肆破壞文化設施,使得開展文化活動的物質基礎不復存在,在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桂劇演出活動也屈指可數,桂劇改革活動幾乎萎頓。

歐陽予倩率部分戲劇工作者疏散到昭平縣黃姚鎮,在進行抗日宣傳的同時,組織創辦《廣西日報》(昭平版)。桂林文化城盛極一時的光環不再,此時曾聚集在桂劇周圍的戲劇工作者也開始大規模撤退,廣西戲劇改進會、廣西桂劇實驗劇團、廣西戲劇學校均自動解體,桂劇實驗團和桂劇學校成員各自分散避難,有的逃難到今永福、融水等地。“臨近解放,外地藝人很多流浪到融水,藝人多了就自動組成戲班,并在大同街歐家祠堂賣票演出,一直演到1951年。”有的則去了融安、平樂等地,“民國33年,桂林桂戲班蔣金凱等來長安(融安舊稱),組班演出折子戲,不久兵荒馬亂,戲班散伙。民國34年,日軍撤出長安,謝少瓊、何松桂等人重振旗鼓,合伙建立同善戲院,直到解放”①政協融水苗族自治縣委員會編:《融水文史資料(第6輯)》,1990年版,第72頁。。流散于各地的戲劇工作者和桂劇藝人,有的在當地組臨時班演出,有的依靠演藝謀生,在桂劇改革萎頓后倒也促進了各地桂劇文化的發展。以馬君武在新桂系領導認可下組織廣西戲劇改進會發起,由歐陽予倩、田漢、焦菊隱等戲劇工作者著手進行的“桂劇改革”由此結束。

四、結語

回顧桂劇改革的始末,歐陽予倩編創的《梁紅玉》的上演,為“改良桂劇第一聲”。②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廣西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5年版,第225頁。桂劇改良的爭論與桂劇的試演,都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桂劇改革的推行奠定基礎。此后,馬君武籌建廣西戲劇改進會,開始頗具規模的桂劇改革活動。改革活動在歐陽予倩的組織下,以抗日救國為主題創編新劇本,綜合各家之言,改革主要從“桂劇劇本內容改革、桂劇表演形式改革、桂劇藝員素質改革”三個方面進行,對新桂系時期直至解放后桂劇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桂劇改革對于新桂系時期的桂劇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劇本劇目的內容、表演形式等方面都為傳統桂劇注入了新鮮血液,提高了桂劇藝員的素質。盡管這樣,由于抗日救國這一特殊時代背景,加上新桂系統治廣西時期復雜的政治環境,桂劇改革也有其局限的地方及存在的問題:

其一,桂劇改革不可否認是圍繞抗日救國的時代背景展開的,同時也是國共兩黨政治運動的產物。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因此,文化界參與抗日救亡是當時最為重要的任務,在內容上首先是反映抗戰的現實,歌頌抗戰的壯烈,以及激發人民群眾奮勇抗戰的士氣。田漢在論及其戲劇改革的理念時說:“建劇一如建軍,必須有一個最高的目的,而隨時抱定這一目的去推動、去督勵、去檢查。這目的應當與我們今天的歷史任務一致那就是用戲劇來爭取中華民族在對日抗戰中的勝利。”③田漢:《田漢文集(第15卷)》,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6年版,第112頁。因此,新桂系時期桂劇改革的理念、內容也始終以“抗日救國”為首要任務。歐陽予倩在總結其在桂林進行的桂劇改革及抗戰歷程時也提到:“在廣西我所排的戲完全為了抗戰;我自己寫的戲,也是為了抗戰。”因此,盡管編創了《梁紅玉》《廣西娘子軍》等新的桂劇劇目,但桂劇劇目題材單一。

其二,桂劇作為廣西有代表的地方劇種,其唱腔是劇種的“靈魂”,在桂劇改革的過程中,雖然有提及對于“音樂”的改革,但唱腔仍然沒變,依舊是南北路(西皮二黃)。如果說桂劇改革是桂劇現代化的第一次嘗試,雖然改革對于桂劇音樂未能深入,但從另一個側面這也不失為保留桂劇“精華”部分的舉措。

總的說來,新桂系時期的桂劇改革是推動這一時期桂劇發展的動力,回顧桂劇改革,從醞釀、推行到最后萎頓這三個階段,不僅能尋覓到桂劇在新桂系軍事政治集團統治廣西時期桂劇的發展足跡,更能看到馬君武、田漢、歐陽予倩以及焦菊隱等一批文化人士及戲劇工作者對桂劇改革所作出的貢獻。與清末的唐景崧以及舊桂系時期的陸榮廷不同的是,這批文化人士除了個人對桂劇的愛好外,更深刻的時代背景是他們擔負了“文化救國”的重任,因此在特殊政治背景下,桂劇責任重于娛樂,這使生長于民間土壤、長期受民間文化浸潤的桂劇,在歷史上注志中的音樂史料中可以看出,音樂生活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樂”的使用伴隨“禮”的產生而廣泛運用于各種禮俗活動,并且配合禮數的規定有著嚴格的用樂規范,音樂之于儀式具備了更多的程式性,以致于在一定的情況下,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音樂來分辨儀式步驟進行的狀況。而在祠祀用樂方面,音樂作為人與神靈間交流的載體,寄托著人們的期盼,在儀式中起到了烘托嚴肅而神秘的祭祀氛圍的作用。總之,音樂貫穿于清代桂林府社會生活中各個部分,對此深入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當時的政治面貌、社會文化與經濟狀況,為研究桂林歷史文化提供新的視角。

王玏,女,土家族,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助教。

猜你喜歡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中國外匯(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02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個稅改革,你的稅后收入會增加嗎
中國外匯(2019年7期)2019-07-13 05:45:00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看片国产|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四虎影院国产|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天堂| 91无码网站| lhav亚洲精品| 国产在线欧美| 亚洲精品老司机|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在线亚洲小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91青青视频| 97se亚洲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的|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一级片网址|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99er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欧美极品|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久久网综合|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a天堂视频在线| 欧美另类第一页| 毛片卡一卡二|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国产理论一区| 午夜天堂视频|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99激情网|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色综合婷婷| 青青极品在线|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亚洲天堂首页|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中文无码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999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专区欧美|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美女毛片在线|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亚洲成肉网|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