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方興
“e租寶”控制人丁寧的命運沉浮
□ 易方興

在鈺誠集團的針對法人代表丁寧的官方簡歷上,標注了丁寧幾個重要的頭銜:丁寧,1982年7月生,漢族,民革黨員,企業家,應用化學專家,高級化學工程師,計算機工程師。在這些頭銜背后,其23歲之前的經歷,被一筆帶過,僅有一句話:“1999年,辦理長期休學進入蚌埠巖柏施封鎖廠任技術員、銷售員。”
一名在安徽蚌埠曾與丁寧有過生意來往的人告訴記者,丁寧家里家境在當地不錯,他母親1997年在當地開辦了一家巖柏施封鎖廠,這是一家家庭式的小型廠子,主要以生產鐵路鉛封為主。所謂鐵路鉛封,是指鐵路上的貨物裝入集裝箱并關閉箱門后,由特定人員施加的類似于鎖扣的設備。這種產品技術含量低,家庭式的廠子就能夠生產。
這名熟悉丁寧的人說:“90年代電腦可以算是奢侈品,但丁寧當時電腦已經玩得不錯了,他學習成績不好,去的安徽工貿職業學院。”丁寧顯然對這個專科學校沒太多興趣,辦理了長期休學,回家之后沒事做,就去了母親開的廠子里上班。那時丁寧17歲,尚未成年。
2000年前后,正是中國互聯網創業起步的黃金年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學習不好的丁寧,反而發揮出“玩電腦”的特長,利用新興的電子商務,為家里的巖柏施封鎖廠拿下幾筆在當時看來頗大的訂單,“為工廠帶來了300多萬元的銷售額和70萬元的凈利潤。”后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丁寧回憶:“那時用電子商務進行貿易,最難的是找網吧上網,整個省也沒幾家網吧,在蚌埠可能一家也沒有。”
彼時,丁寧剛剛成年不久,他一躍成為家中的“少年英雄”,并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年僅20歲的丁寧,在同齡人還在校園里念書的時候,他就接手了管理的工作,成為了巖柏施封鎖廠的廠長。而他利用互聯網商務賺取的第一桶金,也為他今后命運的轉變埋下伏筆。
由于廠里利潤的來源“鐵路鉛封”技術含量低,銷量又依賴于鐵路系統,丁寧覺得沒有安全感,便想到生產一些別的東西來賺錢。
2001年,丁寧利用積累的100多萬元原始資金,在巖柏施封鎖廠里添加了一條生產線,從事五金加工,主要生產開罐器和螺絲。因為丁寧覺得這兩樣東西“好生產、需求大”。在那個產能遠未過剩的時代,各式各樣的水果罐頭幾乎是人們訪親會友的“標配禮品”,于是開罐器便有了巨大的潛在市場。這也是日后丁寧得以一再成功的能力之一——敏銳的商業嗅覺。
在2015年7月份,已經是鈺誠集團董事會主席的丁寧,在接受中國政府網的專訪時,被問及“如何選擇創業方向”的問題時,就回答“如果你想做一個非常好的創業成功者的話,一定要有發現別人看不見的東西的能力。我自己也感覺到每五到六年就會出現一次人生的機遇,怎么抓住這個機遇是非常關鍵的。”
丁寧確實有擅長“發現別人看不見的東西的能力”。2001年到2006年間,丁寧旗下的開罐器年產值已突破400萬元,并占領了全國近九成的細分市場份額。但一路生意上順風順水的丁寧,做螺絲卻并不順利——他低估了螺絲的技術含量。丁寧曾經對專訪的媒體說:“螺絲涉及的熱處理和金屬表面處理技術,其復雜程度遠超我的想象。”但這種核心技術反而引起了丁寧的興趣。
記者找到的相關資料顯示,丁寧對具有核心技術的產品生產更加重視,2005年,他重組了家里的巖柏施封鎖廠,成立了蚌埠市鈺誠五金工貿有限公司,并親自擔任公司的總經理兼技術中心主任。
丁寧曾對媒體表示,“當時,作為一個文科生去專攻應用化學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沒有好方法,只有多看多學”。不久,他成了掌握生產螺絲的核心技術的一名專業人員,11道工序他一人便可全部獨立操作。螺絲的生產和銷售也開始走上正軌,其年數百萬的銷售額,已經占到公司業績的一半。此后,在鈺誠集團發展道路上碰到的“技術”難題,丁寧再沒想過要假手他人。
丁寧曾說:“不能依賴外部技術人員。企業池子小,容納不下過多的技術人員。如果技術人員過于強大,他自己完全可以獨立出去,如果不強,對企業用處也不大。”
2007年,25歲的丁寧身為家族企業的總經理,已經有了相當的資本積累。2010年,他又成立了蚌埠市鈺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合肥工業大學聯合成立“合工大金屬表面處理研究中心”。借此機會,丁寧終于有機會更新了自己的學位簡歷,也是在2010年的這段時間里,專科都未畢業的他,在自己的企業與合肥工業大學合作期間,他自己成為了合肥工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導師。
一系列專利在這段時間里被研究出來,并且丁寧都參與了署名。不過,專利并沒有帶來很顯著的利潤,自從2007年起,美國發生次貸危機,繼而發展成全面金融危機,并向實體經濟滲透,向全球蔓延,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影響。中國的實體經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到了2011年前后,相當一部分實體企業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丁寧自己的企業也不例外。通過鈺誠集團對外公布的資料,記者發現,2012年時,丁寧突然轉型,放下了一直堅持做的開罐器和螺絲生產,轉而成立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知情者透露稱,早在成立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之前,丁寧就利用公司的部分利潤,“做了一些民間放貸的生意,并且嘗到了甜頭。”
丁寧又開始了像當年學習生產螺絲的技術時的勁頭,開始學習互聯網金融知識。在一系列金融產品之中,他相中了“融資租賃”。他曾經多次對外宣稱:“民間資金流入實體工業生產中,這是大勢所趨。而將實體經濟和金融有效結合的最佳方式就是融資租賃。”
2013年,由支付寶打造的“余額寶”的成功,讓同樣投身互聯網金融的丁寧眼紅不已。2014年2月,丁寧創立了“e租寶”,跟他所推崇的“余額寶”一樣,三個字的名字里都有個“寶”字。而從一名專科休學學生,到在網上賣鐵路鉛封,到生產螺絲和開罐器,再到金屬表面的技術處理,最后又轉到金融領域,再到如今的互聯網金融,丁寧從17歲到33歲的16年間,已經轉型了5次。
談及這5次轉型,在媒體的報道中,丁寧對自己頗為滿意:“我們要領悟到創新是人類發展的動力,只有改變才能前進。我們都是在已有基礎累積上的不斷創新,創新應該是我們企業最大的動力。”而對于鈺誠集團企業的戰略,丁寧則表示“我們企業沒有戰略,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顛覆和速度。”
互聯網時代,離不開商業包裝,丁寧深刻領悟到了這一點。尤其是如今做的“e租寶”這種互聯網金融產品,更離不開宣傳。
包裝,先從自己身上做起。丁寧很少對媒體談起自己專科學校的經歷,在鈺誠集團的官方簡歷中,這一部分也被省略掉,而添加上了“合肥工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導師”的經歷。在其從事金融領域之后,又添加了一條經濟方面的經歷——“安徽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記者發現,這些碩士研究生導師的頭銜,都與其公司與該院校的項目合作有關。
除此之外,丁寧曾經從事的領域也被鈺誠集團美化了。比如,家庭工廠里生產鐵路鉛封的經歷,被寫成了“從事鐵路專用五金件生產”,而生產螺絲相關的技術,則被稱作“應用化學材料生產”。
對于他所創辦的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也少不了包裝一番,被稱為“安徽省第一家外資融資租賃公司”。記者究其外資來源發現,合資的公司中文名是格蘭伍德進出口有限公司。根據蚌埠政府新聞網上的資料顯示,這家格蘭伍德進出口有限公司,是由丁寧的堂弟丁未巍出國留學的時候成立的。就這樣,堂兄和堂弟一起合資成立的公司,就變成了中外合資公司。
接下來,就剩下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據業內人士透露,“e租寶”電視、地鐵、公交車廣告,密布全國各地,去年上半年,僅電視渠道的投放體量在1.5億元左右。相關媒體報道,“e租寶”在央視投放廣告費是3102萬,北京衛視2454萬,江蘇衛視1440萬,東方衛視1479萬,天津衛視1440萬,總計就是9915萬,如果再加上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安徽衛視,預估至少每家1500萬,河北衛視也有300~500萬。
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包裝,給丁寧帶來了瘋狂增長的財富。在這之前,丁寧生產螺絲的蚌埠市鈺誠五金工貿有限公司,在2013年銷售額為1.4億元。但到了2015年,鈺誠集團的總資產已超過500億元。
實際上,“鈺誠系”的高管們對公司的實際狀況都心知肚明。“‘e租寶’的窟窿只會越滾越大,然后在某個點集中爆發,賬上沒錢還給老客戶,也不能還給新客戶。”張敏說,自己曾在2015年9月讓公司的數據中心進行測算,結果顯示,“e租寶”的贖回量將在2016年1月達到9億,此后贖回量逐月遞增。
丁寧坦言,鈺誠集團旗下僅有鈺誠租賃、鈺誠五金和鈺誠新材料三家公司能產生實際的經營利潤,但三家企業的總收入不足8億,利潤尚不足一億。因此,除了靠瘋狂占用“e租寶”吸收來的資金,“鈺誠系”的正常收入根本不足以覆蓋其龐大的開支。
如今,丁寧面對的,必將是法律的制裁,但千萬人的血汗錢,又將何去何從呢?
(摘自《法律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