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龍飛
張正的婚事
□ 龔龍飛

2016年,3月10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這天,安徽蒙城縣辛集鎮城西村桔園生產隊有3場“辦事酒”,整個村落彌漫著鑼鼓和鞭炮聲。64歲的何素梅回到家,關上門。她對兒子張正說,“他們喊你去喝酒,我說你有事,你得從后門走。”
張正今年31歲了,單身。在農村,大齡還未婚的男性在道德上是可恥的,那象征著無能、丑陋,或者愚笨。今年開春,父母命令張正一定要把婚事定了,再外出務工。這天下午,他有一場相親,對象是一個離異女人,帶著一個6歲的女兒。從1月中旬,張正提前返鄉進行了第一次相親,直到3月10日這天,他總共只相過兩次親。現在在農村,未婚的女孩太少了。
從2000年開始,張正就跟著一班親戚進了廣東普寧市流沙鎮的紡織廠,手頭有了技術,他的月薪達到4500元左右,可這些小作坊式的工廠,幾乎沒有女工。到2010年,張正25歲了。這年,通過親戚介紹,一個喪偶的女人劉霞(化名)走進了張家視野,她的丈夫死于車禍,留下一個4歲的女兒。28歲的劉霞頗顯年輕,何素梅讓張正從廣州趕回來相親,劉霞竟然很快就答應了,但要6萬元的彩禮。
張劉二人并沒有領結婚證,見面2周后就辦了婚酒。結婚當天,劉霞就不愿意與張正同房。沒幾天,張正要求劉霞一塊返廠上班,劉霞不愿意去。3位姐姐坐不住了,第一次沖突后,劉霞不得不去了流沙鎮。沒幾個月,劉霞就以懷孕為由回了蒙城。突然一天,劉霞趁何素梅夫婦不在,領著女兒,獨自來到醫院,做了流產手術。隨后,劉霞帶著女兒消失了。
2012年春節,張家認為既然張正不愛說話,就找個不愛說話的對象。在鄰鎮,他談了一個女孩叫吳梅,聾啞人士。吳梅說自己的孩子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性是聾啞人,盡管有風險,何素梅還是挺喜歡她的。吳張見面不久,吳梅就要求張正給她買蘋果手機,后來又買了筆記本電腦,好幾套名牌服裝,并陸續借給她幾次錢。到2013年末,張正去提親,卻被拒絕了,她覺得張正年紀偏大,太節約,兩人有代溝。吳梅還了借的錢,結束了這段感情。
2014年夏天,在張正打工的流沙鎮,工友給他介紹了一個女友叫胡麗(化名)。兩人一起住了一段時間,胡麗還表示,年底想去張正家看看。就在年底到來前,胡麗說父親病了,還帶著張正到醫院掛號,但只是讓張正排隊,并沒有進到病房。胡麗將自己的身份證復印件交給張正,提出要借5萬塊錢給父親看病,5萬就算是彩禮的一部分,她一共只要8萬元彩禮。
張正將此事告訴了媽媽,何素梅感覺不妥,劉霞的事已讓這個家損失慘重了。張正也有些猶豫,何素梅回憶說,“當時感覺就像賭博,但不賭怎么會有機會。”張正將自己一年的工錢5萬元轉給了胡麗。兩周后,胡麗不見了。她用一個廣州的號碼打電話告訴張正,父親病情惡化,轉院到了廣州,還需要3萬元救命錢。她還把電話直接打給了何素梅,并改口叫了“媽”。何素梅疑心更重了,但她覺得,這3萬要是不轉的話,之前的5萬也白花了。
于是何素梅從家里又轉給胡麗3萬元。一周后就是新年了,何素梅非常期待這個還未謀面的兒媳能早點到家。胡麗又打來了一個電話,表示為了給父親看病,已身無分文,需要5000元路費。何素梅已感覺到上當了,但還是寄給了她5000元。就像要抓住渺茫的翻本期望,奮力押上最后的籌碼。之后,胡麗和那個介紹人同時消失。張正報警后才得知,胡麗同時欺騙了好幾個廠的大齡未婚男工人。雖立了案,可案子到現在仍沒有進展。
3月10日的這場相親,何素梅已提前刨根問底,說對方也是老實人。但張正不是很滿意,覺得女方長得太“黑”了,孩子還有慢性病。但對方還是開口要了8萬元的彩禮,張正有些猶豫。
3月14日,消息來了,相親的女子已談妥另外的對象,準備嫁給縣城的一個殘疾人,35歲,但有一處店面,男方彩禮能給10萬元。
3月16日,流沙鎮的老板打電話來,問張正還回不回去上班。張正的姐姐張敏在昆山的電子廠務工,何素梅說,“那里女工多,聽說很多人很容易就帶老婆回家了。”她讓張敏打點好了關系,讓張正盡快過去面試務工。張正只能做普工,每月工錢不到3000元,還不管吃住。但何素梅覺得他可以一邊干活,一邊物色對象。
最終,張正買了回流沙鎮的汽車票。這是他第一次不聽從家里安排,他說,“沒錢更沒機會了。”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