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楊其聰
?
TDMA數據鏈系統定位導航設計與應用
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楊其聰
本文針對時分多址(TDMA)數據鏈導航和慣性導航的系統不足,實現了一種基于TDMA接入方式的數據鏈導航處理器,通過卡爾曼濾波將慣性導航系統(INS)與數據鏈結合起來,提高導航精度,增強數據鏈系統作戰性能,符合現代化立體作戰發展需求。
TDMA;數據鏈;INS;卡爾曼濾波
戰術數據鏈在現代戰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數據鏈應用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信息化戰爭的水平和能力。但是,數據鏈系統自身位置信息更新率較低、無姿態信息,難以滿足高動態戰機火控和轟炸機武器投放的要求。作為自主式推航系統,INS隱蔽性好、短時精度高、輸出信號連續,并能提供姿態數據,但有積累誤差,限制了長時間工作的性能。若將數據鏈與INS構成組合導航系統,相互取長補短,互為余度,將可提高系統定位導航精度和可靠性。
系統中的各個成員接收其他成員播發的P消息(參與者精確定位與識別消息)帶的位置信息,結合信號到達時間(TOA),以確定自己的地理位置。
系統的時間同步和TOA測量是實現定位導航的基礎之一。用戶根據源的位置數據和測出的距離,采用基于多個源的多邊定位方法,測量出用戶在空間中的位置。然而,在TDMA工作情況下,各源按一定時間順序輪流輻射,并且源和用戶都在運動,不可能在同一時刻測出到三個源的距離,如圖1所示。

圖1 TDMA系統TOA測量
因此,利用經典的導航定位方法不可能得到準確的位置數據。數據鏈系統的導航功能須將TOA測量與慣性導航系統相組合,用TOA不斷校正慣導的誤差,以提供高精度位置、速度、航向姿態角和時間信息,并保留較強抗干擾能力。
組合定位導航處理器由多個功能模塊組成,總體結構框圖如圖2所示。
導航處理器是通過濾波器解算出用戶的時、空狀態(用戶的位置、時間等),其核心部分在于濾波器的設計。濾波器利用實時更新的TOA、RTT和P消息中源的狀態數據還有INS的數據,循環進行濾波計算,不斷輸出用戶的實時狀態濾波估計值和濾波誤差協方差矩陣,并將濾波定位結果外推到相應時刻,得到用于播發或濾波的用戶外推狀態。
卡爾曼濾波是一種遞推、線性的最優估計,用戶用自己的估算位置坐標(Xu,Yu,Zu)和鐘差估計值以及接收到的任一源報告的位置坐標(Xs,Ys,Zs),求出兩者之間的計算偽距。同時,根據測定的這一源信號的到達時間,求出用戶到源間的測量偽距,而是由估算位置確定出來的,二者之差代表了用戶估算位置與真實位置的偏差,用此差值對估算的用戶位置坐標進行修正,得到濾波估計值;按照用戶運動規律外推到下一濾波時刻,再次測量,再次修正,…,經過多次測量,逐步修正,就可得到精度較高的用戶實時位置。

圖2 導航處理器軟件的總體結構
濾波狀態量主要由與慣導相關的用戶位置誤差、速度誤差、姿態角誤差,以及時鐘的頻差、相對位置誤差、相對速度誤差。濾波觀測量主要包括偽距測量和RTT測量。根據濾波中的兩個觀測量相互獨立性,以及定位空間要求兩方面考慮,進一步將成員濾波器分解為有源校時RTT濾波器和地理濾波器2個濾波器,以提高濾波定位解算速度。
為兼顧工程實現難度和保證長時間工作條件下的濾波精度,對經度誤差、緯度誤差、成員鐘差、相對位置誤差等主要狀態量采用誤差累加閉環校正,將誤差估值累加,抵消校正INS和數據鏈的輸出數據,可以保證濾波模型的準確性和濾波精度,同時保證各子系統工作穩定,如圖3所示。

圖3 采用誤差累加校正的組合導航系統閉環校正原理
引起系統定位的主要誤差源有INS誤差模型、設備延遲、時鐘同步、位置基準源、電波傳播、多徑等,其中部分誤差源是系統固有誤差。在實驗室條件下,以3臺實裝設備進行系統性能測試,主要需進行基于特定環境的INS測量數據和設備P消息模擬。
INS測量數據由理論值和INS誤差量兩部分構成。理論值由慣導物理運動方程直接得到的數據。INS誤差量主要考慮由陀螺漂移和加速度零偏所引起的誤差,其它方面引起的導航誤差統一歸入系統噪聲。INS誤差量初始值模擬為均值為0、方差為σ2的高斯噪聲,并在濾波過程中按慣導誤差傳播方程更新,其1σ值見表1。

表1 INS初始誤差參數
表2為測試結果。可以看出,INS積累誤差的變大對濾波輸出結果有影響。但是隨著導航濾波器的收斂,濾波輸出結果仍能保持較好。

表2 組合導航處理濾波結果
本文提出的數據鏈與INS構成組合導航處理器設計方法,經工程化設備驗證測試滿足設計要求,使系統獲得了數據更新率較高的多維精確導航信息。
[1]梅文化,蔡善法.JTIDS/LINK16數據鏈[M].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2]劉凱,劉慧.GPS/INS組合制導技術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全球定位系統,2005.
[3]秦永元,張洪鉞.卡爾曼濾波及組合導航原理.[B].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