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資訊

2016年7月22日,“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科普創新聯盟”在京正式成立。該聯盟由中國電子學會、新華網、微軟公司、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知識就是力量》雜志、《電子制作》雜志以及創客界知名的ARM、Arduino、創首國際等機構共同發起,聚合了北大、清華、北航、北郵等高校,以及三十余家青少年電子信息研發與創客教育機構共同參與。中國科協和工信部為聯盟指導單位。
聯盟秘書長劉明亮表示,聯盟將致力于打造我國全民關注科普傳播、社會化力量支持科普建設的公益平臺。聯盟還將面向我國重點產業的未來發展需求,以電子信息領域為基礎,建設適合中國青少年群體的科普資源、能力評價、競賽活動體系,并與國際機構共同開發公益科普項目。
聯盟揭牌儀式及專家聘任儀式后,還舉行了科普經驗分享會。
微軟公司帶來“編程一小時”、“酷豆兒”和“不插電計算機科學游戲”。新華網介紹了科普工作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優秀成果。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的魯潤澤教授介紹了以《相關元素螺旋體助力動能》理論打造的少年工程師綜合訓練營。國內老牌科普雜志《知識就是力量》介紹了科普與新媒體融合的經驗思路。以VEX大賽馳名的美國創首國際公司,介紹了青少年走向國際化的成長模式。會上,中國電子學會表示,將向聯盟成員開放旗下的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級考試和青少年電子信息創新大賽活動,將優質品牌資源進行分享。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關于設立第六批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有關問題的通知》(人社廳發〔2016〕114號),中國電子學會成功獲批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項目2011年啟動,計劃于2020年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現有施教機構,分期分批建設200家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中國電子學會是目前120家獲批基地中唯一一個科技社團組織。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是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建設的重大舉措,以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補充、更新知識,拓展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內容開展教育培訓的機構,是國家培養培訓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的服務平臺。
開展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是中國電子學會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已累計培訓培養100萬人次。為全面提升我國電子信息人才的綜合素質、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中國電子學會于2016年正式啟動了“全國電子信息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其中綠色數據中心、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信息安全、項目經理等系列品牌課程得到了主管單位、行業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中國電子學會將以獲批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為契機,在全國電子信息人才能力提升工程的基礎上,邀請業內專家和專業機構,通過創新發展模式、完善管理體系、整合辦學資源、保障培訓質量,積極開展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培訓工作,不斷探索完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繼續教育模式,努力建成一流的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2016年7月22日,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打造綠色供應鏈,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2016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論壇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以及信息、汽車等制造企業有關代表100余人參加會議。
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有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了推進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背景情況及工作思路,提出將按照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堅持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重點推進綠色供應鏈管理標準體系建設及試點企業創建,引導企業將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理念貫穿到企業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生產、銷售、廢棄產品回收處理全過程,發揮核心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協調與協作,建立企業經濟活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來自產業界和科研院所專家就綠色供應鏈管理理論、商業模式及最佳實踐等議題發表了專題演講,與會代表圍繞完善綠色供應鏈管理相關法律政策、統一行業標準等問題進行了交流討論。
2016年7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組織召開了首批部重點實驗室座談會,部科技司副司長范書建出席會議并講話。部屬各高校、部直屬研究單位有關負責人及首批認定的25家部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各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就本單位實驗室的建設運行情況、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問題作了發言,并交流了各自開展實驗室建設工作的經驗和做法,對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提出了建議。
范書建就下一步部重點實驗室建設提了三點要求:一是高度重視,部重點實驗室是工信領域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依托單位應高度重視實驗室建設工作;二是加強管理,依托單位應加強對已認定部重點實驗室的監督管理,成立專門的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機構,對部重點實驗室進行年度考核,同時部重點實驗室也應加強自身管理;三是加大支持,各依托單位應從體制機制、資金、人才、場地等方面大力支持部重點實驗室建設,提升部重點實驗室創新能力。
2016年7月14日,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研制的“LNG用大型開架式氣化器”通過了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鑒定委員會現場考察了LNG用大型開架式氣化器運行情況,審查了項目材料,聽取了企業對技術報告、研制報告和使用報告等匯報,并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質詢。鑒定委員會認為:該產品的研制成功實現了開架式氣化器的自主研制,打破了國外公司壟斷,替代了進口,該產品從部件到整機產品的研發、設計和制造均實現了國產化,其中抗震動、低溫極限運行等性能明顯優于國外產品,同意通過成果鑒定。
目前該產品已在中石油江蘇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江蘇LNG接收站二期正式運行,其工作穩定性優于進口氣化器,滿足國內市場對LNG氣化器的迫切需求,有利于國家能源戰略的實施,對促進我國LNG清潔能源戰略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重大技術裝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