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玥
毛澤東:中國也要建“烏拉爾重型機械廠”
韓 玥

1958年,中國留學生在烏拉爾重型機械廠實習時,適逢廠慶25周年
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天,周恩來接到蘇聯外交部副部長安德烈·格羅米柯的電報,電文中寫著蘇聯政府希望與中國建交并互派大使的事項。這一天,新中國的外交大門迎來了第一位客人。與此同時,為了與蘇聯達成同盟,重新簽訂新的條約,毛澤東為第一次出國做了充足的準備。
毛澤東訪蘇的計劃其實從1947年就已經有了想法,可是由于戰爭沒有結束,政權沒有建立,斯大林并沒有同意毛澤東訪蘇。終于等到新中國成立 68天后,也就是1949年12月6日,毛澤東乘火車離開北京,10天后到達莫斯科。
起初,毛澤東在蘇聯的前5天里并不順心。條約問題沒有解決,斯大林的態度也遮遮掩掩,但是斯大林對毛澤東還是很尊敬的。在1949年12月21日斯大林70歲大壽之際,毛澤東一直站在斯大林身邊。為了給斯大林祝壽,毛澤東指示采購了超級有“分量”的禮物,包括一車江西蜜橘和一車山東大蔥。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農產品和繡像、牙雕、景泰藍等傳統手工藝品,以及一副毛澤東親筆所寫的壽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俗話說,禮尚往來。斯大林回贈給毛澤東的禮物顯得“有價值”了很多,包括吉姆牌小轎車、純金的煙斗、煙盒等等。
壽宴結束之后,各國領導人及代表隨即離開,可是毛澤東卻留下不走了。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斯大林終于同意周恩來抵莫斯科商榷條約細節。1950年2月14日,中國和蘇聯兩國政府在莫斯科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這是新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條約。還有《關于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以及《關于蘇聯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議》等文件。
與斯大林會面結束后,在歸國途中,毛澤東一行訪問的最后一站是歐亞交界處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今葉卡捷琳堡)。這座城市位于古老的烏拉爾山脈東麓,伊賽特河畔,是俄羅斯三大城市之一(另外兩個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這里坐落著蘇聯著名的烏拉爾重型機械廠,蔣經國和陳立夫都曾在這里學習過。毛澤東、周恩來專程來到烏拉爾重型機械廠參觀。
烏拉爾重型機械廠當年送給毛澤東的禮物是鑄鐵雕塑《馴馬》,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用鐵做原料制作雕塑作品并不多見,但是烏拉爾地區的礦藏資源極其豐富,鐵礦是這個地區重要的天然富礦之一,也正是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烏拉爾地區成了俄羅斯民族的驕傲。這件反映獨特歷史時期和地域特征的雕塑作品甚是珍貴,雕塑家將人物的肌肉線條比例精準刻畫,馴馬師右手撐著地面,左手緊緊地握著牽馬的韁繩,表現了俄羅斯人民英雄頑強、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
在一戰期間和戰后,隨著俄羅斯工業建設的向東發展,1932年年底,烏拉爾重型機械廠開始投建,從建廠生產的第一天起,便確立了它不可動搖的特殊地位。二戰前,烏拉爾地區還沒有生產坦克,主要生產槍械和火炮。二戰期間,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烏拉爾重型機械廠一共生產了5400輛坦克開往前線,有力地支持了反法西斯戰爭,戰時生產的最后一輛坦克成了廠區里最有紀念意義的一座雕塑。這里的大型設備曾讓毛澤東感慨:有朝一日,中國也要建立自己的“烏拉爾重型機械廠”。作為老牌軍工企業,烏拉爾地區是蘇聯最重要的武器制造中心。如今,烏拉爾重型機械廠是當今世界研制和生產軍用、民用機械產品的最大工業企業之一,也是俄羅斯武裝力量坦克裝甲車輛的主要供貨企業,是俄羅斯最大的工業聯合體之一。
毛澤東成功訪蘇后,中蘇關系逐漸升溫,幾次領導人訪蘇的路線里都安排了到蘇聯大型工礦企業的參觀。
烏拉爾重型機械廠與中國的聯系在兩國關系的“蜜月期”時更加密切。1952年,中國首批赴蘇留學生到達了蘇聯當時最好的教育機構烏拉爾技術學院。在兩國關系攜手向前的10年時光里,蘇聯方面也派出很多專家到中國指導工業化建設。國內很多大型重工企業的創建,都有“烏拉爾重機”的影子。在烏拉爾重型機械廠內,至今還保存著毛澤東、周恩來來此參觀時的簽名,還有陳云寄給該廠的賀年卡片。但1962年之后,中國便沒有公派留學生來到這片厚重的土地上了。
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里,與蘇聯簽訂的156項工程包括了建立綜合性大型現代化重型機器制造廠的項目。東北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從1954年開始,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歷時4年的時間,中國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建成投產。這其中有大量曾經在烏拉爾重型機械廠學習過的留學生。這個新中國的第一家重型機械廠后來更名為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也就是響當當的“中國一重”。后來中蘇交惡,蘇聯的援建工作才停下了腳步,我國進入自主研發的新時期。
(郵箱:chenjianxin1123@126.com)
(責任編輯: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