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

案情介紹: 張某系一農戶,娶妻劉某,生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張某以務農為生計,用自己的收入蓋了十六間磚房并依法辦理了相關房產手續(xù),該十六間房產都在張某的名下。后來兒女都長大了,大兒子結婚后生了一個兒子,小兒子沒有結婚,兩個兒子和張某夫婦住在一起。女兒結婚后生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女兒住在其丈夫家中。2014年春天,為了進城購買春耕的種子和化肥,張某駕車不慎,客貨車不幸翻落。被人發(fā)現時,張某和兩個兒子都已經死亡,該客貨車也已經完全報廢。
發(fā)生如此慘劇,張某一家悲痛欲絕。在為三位去世者辦完喪事之后,劉某找到大兒媳,對大兒媳說:“現在老大已經去世了,你已經不是我們家人了,不過我也念及舊情,讓你在我們家先住著,等你再找到人家,你就搬走吧?!贝髢合甭牭狡牌湃绱苏f之后非常震驚,她聽得出來婆婆的話外音是告訴自己對房屋沒有份額,希望自己能夠離開張家。但是對于大兒媳而言,這樣的結果也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某一家找到律師咨詢。
來一點家法:在本案中,到底應該由哪些人來繼承張某的哪些遺產呢?劉某的說法又是否合法?
確定張某的遺產范圍,即哪些財產是張某的遺產。該十六間磚房均在張某名下,但是這樣并不意味著該十六間磚房均歸張某所有,雖然在房屋產權證明文件上并沒有標明劉某作為房屋所有權人或者共有人,但是根據我國婚姻法以及繼承法的相關規(guī)定,該十六間磚房是在張某與劉某的夫妻存續(xù)關系期間內用張先生耕種的收入所建造的,該財產應屬于張某與劉某的夫妻共同財產。在對張某的遺產進行繼承之前,應先將屬于劉某的八間磚房剔除,其余八間為被繼承人張某的遺產。
在我國《繼承法》中,繼承的方式分為兩種: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所謂遺囑繼承,顧名思義,就是指被繼承人在去世之前立下了合法有效的遺囑,在被繼承人死后繼承人依據遺囑內容來繼承被繼承人的遺產。而法定繼承則是指,在被繼承人沒有合法有效遺囑的前提下,各繼承人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順位來繼承被繼承人的遺產。在本案中,張某因意外而去世,去世前并未留下遺囑,所以對于張某的遺產,應依照法定繼承的方式進行繼承。
根據繼承法的規(guī)定,繼承人分為兩個順序,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為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的繼承人為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喪偶的兒媳對公、婆,喪偶的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而且只有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情況下第二順序繼承人才有繼承權。同時繼承法明確規(guī)定繼承權男女平等。因此,劉某和張某的女兒肯定應當有繼承權。但是,由于張某的兩個兒子和張某一同死亡而且無法確定死亡的先后順序,那么他們之間的遺產繼承關系如何確定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guī)定:“ 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后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份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份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fā)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的繼承人分別繼承。”本案中因為無法確認張某和兩個兒子的死亡順序,根據上述規(guī)定應當推定張某先死亡。因此,本案中張某的財產應當有如下繼承人:劉某、張某的兩個兒子和張某的女兒。
在確定了張某遺產范圍和有權繼承人之后應當確定該遺產如何分配。張某的遺產為八間房產,由劉某、張某的兩個兒子和張某的女兒平均分配,各得二間。由于張某的兩個兒子也已經死亡,根據我國繼承法意見有關轉繼承的相關規(guī)定:張某大兒子的遺產應當首先分出一半即一間房產作為夫妻財產歸張某大兒子的妻子所有,另一間房產由張某大兒子的妻子、張某大兒子的兒子和劉某平均繼承。在本案中,劉某對大兒媳說的一席話有著明顯著意圖侵吞大兒媳繼承份額的意思,是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即使大兒媳日后改嫁,大兒媳仍有權享有并處分她所可以繼承的遺產;而張某二兒子的遺產,根據繼承法的規(guī)定應當由劉某繼承。因此,僅就遺產繼承考慮,張某的遺產繼承完畢后,劉某應當取得十二間房產的所有權;張某的大兒媳婦應當取得一間房產的所有權;張某的孫子應當與其母和劉某共同所有一間房產;張某的女兒分得兩間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