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憲
近幾年來夏日的上海街頭,時不時地可以看見一些少男少女身穿一種“圓領短袖”款式,通身印有藍白色相間的、均寬在1厘米左右裝飾橫條的針織上衣,讓周邊環境增添了一些與藍色大海關聯的返璞歸真的氣息,多了一份清涼的感覺。哦!久違了,我們50后年少時曾經鐘愛過的服裝——海魂衫。
海魂衫,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大海為伴、為魂的服裝。它起源于國外,原先是一種在船上工作的水手們穿著的服裝,印有黑白相間的橫條,據稱是為了表示水手這行當風險很大,常游走于生死之間。后來海魂衫演變成為海軍專用的一種裝束,是專供海軍士兵穿著的內衣。1949年4月23日,新中國海軍在江蘇泰州誕生,不久,一種印有藍白相間橫條,具有民族特色的海魂衫,便成為了我國海軍戰士固有著裝的一種內衣款式。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要準備打仗”的口號深入人心,鞏固國防,反擊外侵,讓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斗志昂揚,那是一個擁軍尚武、崇拜和景仰戰斗英雄的年代。大凡解放軍的裝束,都會成為青少年男女的最愛。像什么綠軍帽、綠軍裝、黃挎包,都成了那一代人喜歡的穿著用品,哪怕是能夠擁有其中的某一樣,也可以在小伙伴中趾高氣揚一陣子了。

當時我軍的海魂衫以全棉纖維為織造原料,周身染織成藍白兩色相間、寬度均等的橫條,設計意圖主要是為了與蔚藍色海面和層層白浪相間的海洋環境相匹配。那種藍是明度較高的中藍色,帶著迷人的海洋氣息,與白色十分協調,兩種顏色搭配起來能給人十分清朗的感覺。海魂衫的面料采用針織方式織造,即利用針織機將紗線彎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織物,針織基布與機織基布的不同之處就在于紗線在織物中的形態不同,它形成的質地比機織織物更加細膩,更加柔軟,這也是針織面料服裝適合于貼身穿著的原因。針織方式可以分為緯編(weft knitted fabric)和經編(warp knitted fabric)兩種形式。海魂衫的面料一般是采取緯編方式形成的,緯編針織面料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延伸性,尺寸穩定性好,懸垂性優良,還具備毛型感較強、堅牢耐皺、織物柔軟、親膚性好且易洗快干等特點,而這些特點十分符合海魂衫使用方式及環境要求。海魂衫面料的組織形式為毛圈結構,外觀和手感要比采用平針結構生成的針織面料如汗布等更厚實一些。采用這種針織面料,并通過實施縫合肩縫、擺縫、底邊,裝拼領口邊、袖口邊等加工工藝,一件海魂衫最終得以成型。海魂衫柔軟舒適,透氣性好,涼爽感強,很適合在夏季穿著,由于在領口處裝有一圈約2厘米寬的羅紋領圈(也為中藍色),富有較大彈力和回縮性,便于整件服裝可以從頭部穿脫,使用十分方便。

現代版的海魂衫
記得是到了文革后期,我國人民海軍士兵恢復了傳統的著裝形式。戰士們穿著那種白色基調,采用敞領加披肩款式的夏季外穿類軍服上衣后,里面的海魂衫便可在領口處露出藍白色橫條相間的色調,也為他們的整體裝束增添了一抹色彩鮮明的英豪之氣……原先海魂衫與其他軍用服裝用品一樣,在市面上是沒有銷售的,后來也不知道怎么,海魂衫居然可以在百貨商店、體育用品商店里買到,且分長袖和短袖兩種,而其他軍用服裝在市面上仍然看不到銷售。
當時,吾輩之所以喜愛穿海魂衫,一方面是受了電影的影響。不論先前的《長虹號起義》《海魂》《海鷹》,還是后來描寫我國與南越西沙海戰的《南海風云》等有關描寫海洋戰斗場景的國產故事片,讓我們看得血脈僨張、混身帶勁兒,影片中那些身穿海魂衫的主人公英雄形象也深深地映入腦海中,模仿的沖動便由此而生……而另一方面,從實用性的角度分析,海魂衫穿著方便,隨意性強,也是我們喜歡穿著的理由。那時對于半大的男孩而言,大熱天外出,上身穿一件短袖海魂衫足矣,因為它比背心私密,又比襯衫方便,穿著時無需扣鈕扣,往頭上一套,兩臂一伸下拉衣擺即可。說它是內衣,可它比一抹白色的汗衫要漂亮多了,且如果到電影院、上公共汽車等公共場所,穿背心、汗衫是不讓入內的,而穿海魂衫則完全沒有問題。秋涼了,在海魂衫外面套上一件上青色紗卡中山裝,并且有意不扣上最上面領口的那粒扣子,讓海魂衫白藍相間的橫條在頸間敞露,帶著幾分隨意、幾分生動和幾分灑脫……富有鮮明時代印記的海魂衫,曾伴隨筆者及周邊的伙伴度過了整個中學時代和部分青工時代,所以現在再看到它出現不免生出一些感慨,其中既有一種親切感,又有一種時代滄桑感。
現如今海魂衫的回歸,似乎還應驗了一句英國的時尚格言:一種流行的服裝,一年以后再穿就顯得有點過時;五年以后再穿就會帶有古董的味道;過七年再穿會招來恥笑;而等到三十年以后再穿著又會成為新奇、時髦的服裝了。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盡管現在少男少女穿著海魂衫不會有我們那時候的追崇、那時候的感覺,也不再會是簡單地重復我們昔日穿著時的模樣,而是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時代時尚風尚和娛樂流行文化新內涵。但是筆者仍感覺到,海魂衫的現身還是體現出一種穿著打扮上的老時代韻味和新時代風尚的美好結合,這種結合不僅滿足了現代年輕人追逐時尚文化的心理需求,也能夠讓過來之人細細回味那段曾經走過的人生履跡。
這也許可以算作是一種服飾文化功能的彰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