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
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研究
李琳
目的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方法本研究對象選取2010年2月—2015年4月80例過敏性紫癜患者,隨機分成治療I組和治療II組。治療I組患者給予西醫方法治療,治療II組患者給予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血清補體C3的差異,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結果治療II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高于治療I組(P<0.05)。治療II組IgA、C3改善均明顯優于治療I組,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治療I組(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血清學指標,縮短住院時間,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
中西醫結合;過敏性紫癜;中西醫結合療法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多累及皮膚、胃腸道、關節、腎臟等靶器官毛細血管,導致毛細血管滲透性、脆性增加而造成出血癥狀。臨床表現為皮膚紫癜、腹痛、關節痛、便血、血尿、蛋白尿等癥狀,好發于兒童[1]。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可引發紫癜性腎炎,影響患者預后。本研究分析了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研究對象選取2010年2月—2015年4月80例過敏性紫癜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2組,其中治療I組男女分別為25例和15例。歲數最小3歲,最高35歲,平均(21.32±0.42)歲。治療II組男女分別為24例和16例。歲數最小4歲,最高36歲,平均(21.23±0.45)歲。采用統計學分析方法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發現兩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為首次治療者,均符合過敏性紫癜診斷標準[2]。臨床癥狀主要為臀部、下肢等過敏性紫癜,伴隨癥狀包括小腿酸脹、蛋白尿、血尿、關節疼痛、咽痛、發熱、腹痛、皮膚瘙癢等,入院前均未進行抗感染、糖皮質激素治療,排除原發性消化系統疾病或血液系統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和腹痛者。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1.3方法治療I組患者給予西醫方法治療,包括口服維生素C、醋酸潑尼松片、鹽酸左西替利嗪片等,并給予積極抗感染治療。治療II組患者給予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中醫方劑為:丹參20 g,牡丹皮、木瓜、三七、生地黃、益母草、白茅根各15 g。關節痛者加秦艽15 g;咽痛者加牛蒡子9 g;皮膚瘙癢者加蟬蛻6 g,防風9 g;腹痛者加仙鶴草30 g。用水煎服,每天1劑,分早晚2次飯后溫服,治療3周。
1.4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血清補體C3的差異,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
治療3周,顯效:患者過敏性紫癜、小腿酸脹、關節疼痛、咽痛、發熱、腹痛、皮膚瘙癢等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臨床實驗室指標監測復常;有效:過敏性紫癜、小腿酸脹、關節疼痛、咽痛、發熱、腹痛、皮膚瘙癢等癥狀緩解,臨床實驗室指標監測好轉;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指標均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為顯效率+有效率[3]。

2.1臨床效果比較治療II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高于治療I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例,%)
注:與治療I組對比,1)表示P值<0.05
2.2血清學指標比較經過數據統計發現,治療II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血清補體C3改善幅度均明顯大于治療I組,組間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 ±s)
注:與干預前對比,1)表示P<0.05;與治療I組干預后對比,2)表示P<0.05
2.3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經過數據統計發現,治療II組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治療I組,組間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s)
注:與治療I組對比,1)表示P值<0.05
過敏性紫癜為臨床常見疾病,其為感染、藥物、食物、預防接種、花粉等致敏因素所致,導致敏感體質機體出現變態反應,并產生自身抗原,進而產生相應的抗體,促成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形成,并在全身小血管壁中沉著,引發血管炎癥。過敏性紫癜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臨床表現復雜,治療難度大,為兒科常見難治之癥。同時,過敏性紫癜在成年人中也不少見。目前,臨床上對于過敏性紫癜尚無特效治療藥物,西醫多采取維生素C、抗過敏藥物、激素等藥物進行聯合使用,但副作用多,且療程長[4]。
從中醫角度看,過敏性紫癜屬于“葡萄疫”“血風瘡”范疇,中醫認為其臨床治療應以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疏風通絡為主[5]。在本研究中所應用的中藥方劑藥物組成為丹參、牡丹皮、木瓜、三七、生地黃、益母草、白茅根等,丹參可通經活血、行血通脈;牡丹皮、生地黃均可清熱涼血;木瓜可引藥下行;益母草可利尿清熱、活血化瘀;白茅根可利尿清熱、涼血止血;三七可止血化瘀。諸藥合用,可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功。并隨癥加減,以促進患者臨床療效的提升。中西醫聯合治療,可發揮中西醫藥物協同作用,有助于腎功能和微循環的改善,促進胃腸道痙攣的緩解,有助于清除氧自由基,調節免疫功能,促進組織修復、同時也可有效克服單純西醫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安全性提高[6]。
本研究中,治療I組患者給予西醫方法治療,治療II組患者給予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結果顯示,治療II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高于治療I組,治療II組IgA、C3改善均明顯優于治療I組,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治療I組,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血清學指標,縮短住院時間,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
[1]姚紅霞,肖玉蓮.不同劑量甲潑尼龍治療小兒重癥過敏性紫癜的療效對比[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2):3591-3592.
[2]師小萌,李領娥,邊莉,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成人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研究[J].臨床誤診誤治,2012,25(11):84-87.
[3]閆平,姚曉燕,任翠錚,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腎炎30例[J].陜西中醫,2015,23(2):162-164.
[4]宇清濤.脾氨肽口服凍干粉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療過敏性紫癜4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3,35(5):749.
[5]邊莉,師小萌,張立欣,等.四物消風飲治療過敏性紫癜及對腎損害的預防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4,12(6):1036-1037.
[6]孫越英,李曉燕,丁紅煒.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246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4,26(3):392-393.
河南省濟源市第三人民醫院皮膚科(濟源 459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6.047
1003-8914(2016)-16-2400-02
(本文校對:申紅衛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