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瓊
?
皇帝的江南耳目清代的江南三織造
張瓊
故宮博物院宮廷部研究館員
明、清兩代在江寧(今南京市)、蘇州、杭州設有專為皇室和官方服務的皇家織造工場,通稱「江南三織造」。清代的江南三織造是在明代的基礎上恢復重建的,但在體制上有繼承又有創新。特別是在管理體制和織造官員的委任上有所不同,這是由明、清兩代完全不同的政治體制決定的:明代織造隸屬工部,織造官由在皇帝身邊的宦官充任;清代織造隸屬內務府,織造官則是從皇帝的上三旗包衣中選派,他們的身份是皇帝的家奴,對皇帝有著絕對的忠誠。他們是精英,都有著很高的才干和個人修養,可以勝任織造和皇帝交派的織造以外的工作,這是有清一代織造一職的重要特點。
清代蘇州織造在三織造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尤其是在清初,順治三年(一六四六年)即「奉旨遣工部侍郎陳有明、滿洲官尚志等織造蘇杭」。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詳盡的有關三織造的材料,也只有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年)由吳縣生員孫佩編輯纂修的《蘇州織造局志》十二卷,里面詳細記載了清初蘇州織造局的沿革、職員、官署、機張、工料、口糧、緞匹、宦跡、人役等,是我們研究清初皇家織造的最重要資料。
在清代歷任的蘇州織造中,最有影響的人物要數曹寅和李煦。曹寅是著名的《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李煦的妹丈。
曹寅的父親曹璽,在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被任命為江寧織造,母親曾經是康熙帝的保姆。由于他的個人才能和特殊的家世身份,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二年,曹寅被任命為蘇州織造,此前他在內務府慎刑司任郎中,康熙三十一年調任江寧織造直至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三十一年至康熙三十二年同時任蘇州和江寧織造)。此后這個職位由曹寅的兒子曹顒繼任直到他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年)早逝,又傳到曹寅的繼子曹頫手中,直到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年)。在這之前,織造這一職位的任期都被限制在三年,自曹寅的父親曹璽任命時改為「停差江寧、蘇州、杭州織造,工部揀選內務府官各一員,久任監造」。這項制度性的改革,將織造的任命從官僚機構工部正式轉到了皇帝直接管轄的內務府手中。
李煦,清康雍間人,正白旗滿洲,祖籍山東萊州府。其父李士楨做過廣東巡撫。李煦早年歷官內閣中書、韶州知府、寧波知府、暢春園總管。在康熙三十二年時接替曹寅出任蘇州織造。曹家和李煦都是正白旗的包衣,包衣的身份雖然很低,但因接近皇室,其中有才能的人往往能有機會得到皇帝的賞識而被委以重任,成為皇帝的親信,曹家和李煦就是如此。康熙皇帝從制度上做出改革,將織造的任命從工部轉到自己手中,這既說明了清代內務府制度的特殊和重要性,也意味著有清一代織造一職將擔負更多的職能。
織造任務
清代的江南三織造每年需按照工部下達的指令完成皇室和官方的織造任務。三處織造在管理上為一體,在織造上根據所長有所分工:江寧擅長妝花織物的織造,另設有倭緞局和神帛堂;蘇州以緙絲、仿宋錦和刺繡為主;杭州織造絹、紡、綢、縐等輕薄類織物。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在一些重大節日和慶典時,由于對織物的需求量大,往往是由三處織造共同承擔完成。在織造完成后由三處織造輪流押送抵京。為保證質量、防止受潮,大致是上用緞匹走陸路,官用緞匹走水路。乾隆朝《欽定大清會典則例》記載:
(順治)十八年奏準:供奉上用段疋,三處織造輪委官員筆帖式馳驛,由陸路運送。官用段疋,輪委筆帖式庫使由水路運至楊村,報府移咨兵部,用官車起運交庫。到京后需集中進行質量檢驗,合格的方可入庫。對于不合格數量超過規定數目的,在經濟賠償外還要進行處罰。如《康熙會典》所記:
凡造作不如法者,笞四十。若成造軍器不如法及織造段疋粗糙紕薄者,各笞五十。若不堪用及應改造者,各并計所損財物及所費雇工錢,重者坐贓論,其應供奉御用之物加二等。工匠各以所由為罪,局官減工匠一等,提調官吏又減局官一等,并均償物價工錢還官。
嘉慶《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也有記載:
(乾隆)三十八年奏準:三處織造解到緞疋,如上用緞疋內,挑出不堪應用一二疋者,著落補織,不準開銷;三疋以上者補織,不準開銷外,將該織造嚴加治罪。官用緞疋,如挑出不堪應用十疋以內者,著落補織,不準開銷;十疋以上者補織,不準開銷外,仍將該織造議處。
每年用于織造的款項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最基本的費用是一處十萬五千兩,由戶部提供。《康熙會典》記載:
順治初年,江寧、蘇州、杭州三局織造錢糧事宜俱隸戶部。八年,俱令工部管理。康熙三年,錢糧復歸戶部,其織造事宜仍隸工部。
康熙四十八年(一七〇九年)以后,這筆錢則完全來自鹽稅。清代織造的人選由皇帝從內務府郎中或員外郎中選派,他們的品級不高,是五品或從五品官,但因是欽差官員,享有許多特權。自康熙四十四年開始,曹寅和李煦曾經輪流擔任過兩淮巡鹽御史這一肥缺,并且從鹽稅中獲得一些盈余來彌補紡織虧空。
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代理鹽差所得余銀盡歸曹顒補帑折》:
竊我萬歲如天如地之仁,軫念曹寅身后錢糧,特命臣代理鹽差一年,將所得余銀盡歸曹寅之子曹顒,清完所欠錢糧。如此弘慈,真亙古之所未有也。今臣于十月十二日已完代理一差之事,謹遵旨意,不敢自圖己私,凡一應余銀,臣眼同兩淮商人親交曹顒。而計所得之銀,共五十八萬六千兩零。內解江、蘇二織造錢糧二十一萬兩,解江、蘇二織造買辦、修理機房、自備船只、水腳錢糧共五千兩,解江寧織造衙門備辦誥命、神帛、養匠錢糧一萬兩千兩零,代商人完欠歸收運庫二十三萬兩,又解補江寧織造衙門虧欠九萬二千兩零,
共五十四萬九千兩零。臣俱眼同曹顒解補清完訖。尚余銀三萬六千余兩,俱曹顒收受。
竊念曹寅、曹顒父子,仰荷圣主格外洪恩,上以彌補錢糧,下以保全妻子。不特曹寅感泣地下,曹顒母子頂戴生全,臣與曹寅親戚共事,見其仰荷隆恩,善全身后,臣寤寐之間,時為感激涕零也。
臣代理已畢,曹顒補帑已完,理合具折奏聞,伏乞睿鑒。臣煦臨奏不勝惶悚感戴之至。
江南耳目
康熙皇帝對于曹家和李煦如此「格外洪恩」,絕不僅僅是將其視為一個小小的織造或者鹽差。康熙四十四年十月李煦《接任兩淮鹽差日期并進冬筍折》朱批:
凡蘇州來的各行人等,倘有多事者,爾察明即當奏知,不可少懈,不時訪訪才好。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初二日康熙皇帝在李煦的《請安折》的批語中說:
朕無可以托人打聽,爾等受恩深重,但有所聞,可以親手書折奏聞才好。此話斷不可叫人知道。若有人知,爾即招禍矣。
清代康熙年間的江南三織造,實際上是康熙皇帝派駐江南的耳目,負責監視官場,密報民情,是康熙皇帝授予江南織造的秘密任務。所以現在可以看到的李煦在蘇州織造任內的四百一十三條奏折中,與織造有關的只有寥寥數條,更多的則是關于雨水、收成、米價等重大民生問題,這關系到江南社會的穩定。清代的江南織造,尤其是在康熙時期,擔負著織造以外更多的政治任務,是皇帝的心腹之人。
自康熙四十四年開始,由曹寅和李煦輪流擔任兩淮巡鹽御史這一肥缺,也不是一次簡單的調整和任命。康熙皇帝六次南巡的后四次都是由曹寅和李煦負責接待的。織造衙署成為皇帝南巡時的行宮,皇帝還會帶皇子和宮眷去織造工場看工匠織機。康熙皇帝這樣的安排,事實上是「把皇帝的銀子用在了皇帝自己身上」。康熙四十四年,因預備康熙皇帝的第五次南巡有功,曹寅、李煦二人還得到了獎賞:
因江、蘇織造預備行宮,勤勞誠敬,江寧織造府曹寅加授通政使司;蘇州織造李煦加授光祿寺卿(筆者按:實應為大理寺卿)。
這次獎賞達到了曹寅仕途生涯的頂點三品官,并在這次南巡時受命編修刊刻《全唐詩》。在曹寅的監督下,內含四萬八千九百首詩的九百卷《全唐詩》全套校對刊刻工作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就完成了。此前,三織造還曾受命印制類書《佩文韻府》,由曹寅挑選工匠,孫文成采辦紙張,李煦監督刻印。辭典材料的收集由大學士張玉書負責,歷時八年多才編輯完成。辭典的刻印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贊賞「此書刻得好的極處。」
李煦先后八次兼任巡視兩淮鹽課監察御史,如他在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年)十一月初二日《再留巡視兩淮鹽課一年謝恩折》中所說:「兩淮自設巡鹽衙門以來,從無一人之身得以八視淮鹺,而千古未有之事。」又以「補完鹽課虧欠」,議敘加戶部右侍郎銜。這是一種榮譽,是一等二品官員的地位。
洋貨進貢與選送匠人
從李煦的奏折中,可以看到作為織造進貢的貨品單中不僅有蘇州當地特產的各種時鮮蔬果、物品,還有洋貨。這是清代織造的又一職責,采辦各地新奇物品這一項是有明文規定的動用公項制買。嘉慶《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
惟織造、關差、鹽差等官,進貢物件向系動用公項制買,以備賞賜之用,與百姓無涉,不在禁例。其督撫有牧民之責者,著概行停止貢獻。

清順治 藍色緙絲四團云龍紋褂料及黃條衣長一四四厘米 兩袖通長一三六厘米 下擺寬一二八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清順治 藍色緙絲云龍紋袍料及局部衣長一四八厘米 兩袖通長一三八厘米 下擺寬一二〇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藍色地團龍萬壽龜背紋織金錦長六〇八厘米 寬七二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織造在采辦新奇物品之外,還擔負著各類工匠高手的選送工作,這些工匠高手包括做樂器人、挑花匠、織匠、玉匠等。
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與曹顒會奏護送做樂器人上京并進各樣竹子折》:
上諭:諭李煦、曹顒,朕集數十年功,將律歷淵源御書將近告成,但乏做器好竹。爾等傳于蘇州清客周姓的老人,他家會做樂器的人,并各樣好竹子多選些進來,還問他可以知律呂有人一同送來。但他年老了走不得,必打發要緊人來才好。特諭。欽此欽遵。
臣等遵即傳于蘇州清客周啟蘭,著他選擇做樂器的人。周啟蘭年老不能行走,謹舉薦錢君達、張玉成二人知道律呂,會做樂器。臣等差家人護送上京,伏候諭旨,并將各樣竹子進呈。

清乾隆 藍色地福壽三多龜背紋錦長一七八厘米 寬七九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第此等竹子,俱產浙江,必于冬間取起方好,今年來蘇州的俱已賣完,一時未有佳者。目下正值冬天,臣已差人往產竹地方前去尋覓,俟一得,隨即星赍進上。
另有嘉慶《欽定大清會典》記載
南匠:挑花匠三人,紡車匠三人,高手織匠六人,由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處送京。每人月給銀三兩,米六斗。
南匠的技術高,京內造辦處的許多高手工匠都是由三織造選送。到京后先進行試用,好的留在宮里供職,不夠好的再由織造領回。織造的南匠高手采用的是輪班制,這說明了技藝的傳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代江南三織造在完成每年由工部派發的各項織造任務的同時,還兼任巡鹽御史、皇帝南巡的接待以及采辦新奇物品、選送高手工匠等多項工作。尤其是在清初,織造李煦、曹寅的關于江南社會、民情以及官員的奏折,成為康熙皇帝最終決策的重要依據。

清乾隆 石青色云龍紋妝花緞朝袍料及款識、黃封故宮博物院藏

清嘉慶 石青色花果紋織金緞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