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
老總有個怪脾氣
阿P大學畢業后,應聘到“袁氏公司”,這是一家家族企業,創始人叫袁海。阿P去了才知道,袁海已退休在家,現在總經理是袁海的女兒袁圓。阿P剛進公司,被安排到業務科,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點業績來。
這天,阿P拿著文件去經理室匯報,還沒等進去,就見一個人進了經理室,一閃身就出來了。阿P心想,難道總經理不在嗎?他遲疑了一下,還是進去了,見總經理正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前,阿P說:“總經理,這個文件請你過目一下。”
總經理袁圓卻沒理他,也不知低頭在做什么。阿P提高聲音又說了一遍,袁圓嚇了一跳,抬頭看了阿P一眼,問:“你有什么事?”
阿P說:“是這樣的,總經理,有個文件想請你過目一下。”
袁圓卻忽地一下站起來,指著一件東西,說:“你看到這是什么了嗎?”
阿P這才看到,辦公桌上放著個木偶小擺件,木偶正面朝外,形象很簡單,臉上有兩只眼睛和嘴,嘴角是向下的,是個不高興的表情。
阿P疑惑地說:“這是木偶呀!”
袁圓說:“這不僅僅是木偶,這代表我的心情,你在我不高興的時候來打擾,這不是添亂嗎?以后再這樣就炒你魷魚!”
阿P嚇得后退兩步,趕忙走出辦公室。
等阿P一出來,就發現有幾個同事正沖他笑,其中一個說:“怎么樣,挨訓了吧?”
阿P不好意思地笑笑,問:“這是怎么回事呀, 咱經理怎么跟小孩似的,說翻臉就翻臉呀?”
同事告訴阿P,這是總經理袁圓的怪脾氣,她高興時跟誰都合得來,可她一個月中總會有幾天不高興,不高興的時候,誰也不見。阿P就說:“這脾氣還真古怪,關鍵是,誰能摸清她啥時候高興、啥時候不高興呢?”
同事說:“你沒看到她辦公桌上的那個木偶嗎?”
原來,那個木偶是兩面的,一面是高興的表情,一面是不高興的表情,袁圓高興時,就把高興的表情朝外,不高興了,自然把不高興的表情朝外。這樣大家一進去,看到木偶的表情,就知道總經理的情緒了……
第二天,阿P繼續昨天的工作,把文件送到總經理辦公室,一進門,就看到辦公桌上的木偶已經嘴角向上,向他笑了。
等阿P進去了,袁圓笑臉相迎:“阿P,你好!”
阿P把那份文件拿出來,袁圓只看了幾眼,就簽了字。從辦公室里出來,阿P暗想,今天與昨天,真是冰火兩重天呀!
這下,阿P也算摸著了門道,可阿P是個有責任心的人,他擔憂:這做生意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怎么憑情緒做事呢?這樣下去,遲早會出事的。
拼命留住大客戶
事實證明,阿P的擔憂并不是杞人憂天。
這天,公司里來了個外國人,負責接待的阿P笑臉相迎:“請問,我有什么能為你服務的嗎?”
外國人說:“我要找你們袁經理,我是他的老朋友了。”
阿P看他這年齡,不像跟袁圓是老朋友的樣子,就說現在的總經理是以前總經理的女兒。
那個外國人就說:“原來是我老朋友袁海的女兒呀,那也好。”
等阿P一問,這個老外可不一般,他叫彼得,是一家大公司的經理,這可是個大客戶呀,阿P趕忙領著彼得去袁圓的辦公室。
阿P進了總經理辦公室,卻見辦公桌上的木偶是“不高興”的那一面朝外,他心里“咯噔”一下,硬著頭皮撞進去,還沒等說話,袁圓就煩了:“難道你不知道公司的規矩?今天我誰也不見。”
阿P還想說什么,可袁圓根本就不讓他說,拍桌子讓他出去。阿P只好退出來,看到彼得,就說:“實在不好意思,我們總經理今天不能見你。”
彼得問:“為什么,她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事嗎?”
阿P答不上來,突然他急中生智,迅速轉移話題:“彼得先生,你有好些年沒來中國了吧?”
彼得點點頭,阿P忙說:“現在中國變化很大,這里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想必你還不知道吧?不嫌棄的話,我可以為你效勞。”
彼得看著滿臉堆笑的阿P,說:“那可就麻煩你了。”
于是阿P帶著彼得出去游玩,走了幾個景點,又吃了當地名吃,彼得很開心。晚上,阿P回來一算,這一天花了一千多,不由得一陣心疼,暗想:如果明天袁圓還不高興,又要哄這個老外一天,自己可就虧大了。
第二天一早,阿P先去了公司,問同事們袁圓今天情緒怎么樣。同事說,木偶還是不高興的那一面朝外。阿P頭大了,回到賓館,他強顏歡笑對彼得說:“彼得先生,我們總經理太忙了,還是不能見你,她叫我領著你到處轉轉。”
彼得挺高興,說:“昨天我還真沒玩盡興呢,那今天咱就繼續。”
阿P暗暗叫苦:你不把我的積蓄都玩進去是不行呀!
阿P和彼得轉了幾個新景點,一天下來,又花了兩千多。
回到家,阿P不由得犯起了愁:明天袁圓的情緒會不會好起來呀?再這樣下去,自己可真要撐不住了。想來想去,只有冒險來這一招了。于是,阿P連夜悄悄地回了公司……
每天都是好情緒
第二天,阿P去接彼得,說:“彼得先生,我們袁經理今天有空了,要和你面談。”
彼得有些意外,但還是跟阿P去了公司。
這次,阿P直接領著彼得進了總經理辦公室。辦公室里,袁圓正坐在桌前扳動著那個木偶,木偶此時是笑臉的一面朝外。
阿P一進來就說:“總經理,彼得先生來了兩天了,想跟你洽談業務。”
袁圓想要發怒,可木偶現在是笑臉朝外,她沒有發火的借口,只好擠出一絲笑容,說:“彼得先生,讓您久等了,這幾天我有些事,一直沒能和您見面……”
接著,兩個人就坐下談起來,阿P悄悄地退了出來。回到辦公室,阿P暗自高興:總算留住了財神,但愿他們洽談成功,公司里效益好了,自己也能多發獎金。
就在這時,又有個外國人進來,這是個年輕人,他用中國話對阿P說:“先生,我的父親叫彼得,我和他一起來貴公司洽談一項重要業務。你能帶我去見袁圓經理嗎?”
阿P不敢怠慢,忙把小彼得帶到經理辦公室。袁圓跟彼得聊得正投機,看到那個年輕的外國人,臉色立刻沉了下來,說:“小彼得,你怎么來了,你不是說要分手嗎?”
小彼得苦著臉說:“我是一時氣話,哪想到你認真了。”
阿P此時一頭霧水,正不明白怎么回事,辦公室的門開了,又進來一個人,卻是公司的創始人——袁圓的老爸袁海。他一進門就笑著說:“哎呀,大家都來了,實在不好意思呀!”
袁圓問:“爸,這是怎么回事呀?”
袁海只好把真相說出來:
原來,袁海退下來后,對女兒有些不放心,就在暗地里密切關注著她。他聽說女兒好鬧情緒,情緒一上來,什么都不管了。袁海很著急,他的老朋友彼得知道后,主動提出幫忙,袁海就拜托老友在女兒鬧情緒時“出現”,故意把生意談崩,好給她一個教訓,讓她改掉這個毛病。彼得在袁圓那里碰了釘子后,本想借機發作,不料卻碰上了阿P,被阿P的熱情所感化,才沒有趁勢發火……
而袁圓這幾天心情之所以不好,卻是因為情場失意。她在留學時和小彼得是同學,兩個人情投意合,可袁圓總愛鬧脾氣,平時都是小彼得讓著她,這次吵架,小彼得忍無可忍,說了“分手”,這下讓袁圓的情緒一下子降到了谷底,連著幾天木偶都是哭臉朝外。小彼得事后也后悔了,這不,立刻跟著他老爸趕來中國負荊請罪了。
事情都弄明白了,袁圓誠懇地說:“我以后一定努力控制情緒,不再任性。這次的事,多虧了阿P……”
阿P咧開嘴連連擺手,說:“其實,我也犯了個錯誤——總經理,你辦公桌上的木偶,是我偷偷粘住的,固定在笑臉的那一面了。”
袁圓聽了,還沒說話,袁海卻笑了,說:“粘得好!我們做生意,就要把自己和笑臉‘綁定。”
幾天后,阿P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被提升為副經理。
以后,公司里就有了一個規矩,每個人的辦公桌上都擺放著一個笑臉木偶。公司上下一團和氣,不笑不說話。后來,人們越看那張笑臉越像是阿P,特別是阿P張嘴一笑的時候,更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