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克
這是一場“雙贏”。失去了最大競爭威脅的滴滴出行可以集中精力實現盈利、發展多元業務。而Uber擺脫在中國市場每年10億美元的虧損,可以騰出手來發展全球其他市場、涉足無人駕駛等前沿科技。
“我們進入的是一個大多數美國互聯網企業都沒有能夠破解其密碼的國度?!惫蚕斫洕亲?、Uber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在寫給Uber中國團隊的一篇博客文章里,如此描述兩年多以前該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情景。
之前,卡蘭尼克曾希望投資中國本土網絡約車平臺滴滴打車,占其40%的股份,但雙方沒有談妥。于是他組織一批精英團隊殺向任何一家全球化企業都無法忽視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志在必得。
博客文章寫于2016年8月1日。這一天,流傳多日的傳聞得到證實,滴滴出行將合并優步中國的全部資產,Uber全球、百度等優步中國股東將獲得合并后公司20%的經濟權益,Uber全球占其中17.7個百分點,但股權比例只有5.89%。
優步中國與本土競爭對手滴滴出行靠補貼司機、乘客以爭奪市場份額的燒錢大戰到此結束。這是一場“雙贏”。失去了最大競爭威脅的滴滴出行可以集中精力實現盈利、發展多元業務。
而Uber擺脫在中國市場每年10億美元的虧損,可以騰出手來發展全球其他市場、涉足無人駕駛等前沿科技。有朝一日公開上市的時候,賬面更好看的Uber還會對更加重視盈利能力的公開市場投資者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這對陷入價格戰泥潭而不能自拔的Uber及其投資人而言是一種解脫,或許也是最明智的選擇。然而,卡蘭尼克壯志未酬,Uber沒有能夠解開中國市場的密碼,戰死在一片蠻荒的中國市場。在它的前面,遍布雅虎、eBay等外資互聯網企業的骸骨。
2014年2月Uber正式進入中國的時候,網絡約車市場的規模遠遠沒有現在這么大。據易觀數據,當月中國各類城市出行APP活躍用戶1143萬人,不到2016年6月同類APP活躍用戶數量5293.47萬人的22%。
當時,Uber在美國上線也才不到四年,連引入中國的產品都還處于需要“再造”的階段。Uber進入中國看上去不算太晚。
但是,Uber推廣的網絡約車概念已在中國創業圈流傳很久,圍繞這一概念,中國已有好幾家創業公司存在。2012年夏季,快的打車、滴滴打車相繼上線。2013年8月,后來與滴滴打車合并為一家公司的快的打車接入支付寶。2014年1月,滴滴打車與微信達成戰略合作,開始接入微信的巨大流量。滴滴打車借背靠微信,快的打車背靠支付寶,掀起轟動全國的補貼大戰,開始穩步提升它們在出租車市場的滲透率,為日后發力專車市場奠定了基礎。
2014年1月,滴滴打車完成C輪融資1億美元。4月,快的打車完成B輪融資超過1億美元。
所以,盡管優步中國來勢洶洶,其市場份額一直被滴滴碾壓??ㄌm尼克曾在2016年年初號稱已經占據中國專車市場30%到35%的份額,但據易觀數據,以專車服務訂單量衡量,2015年第四季度滴滴專車市場份額為79.0%,相比之下優步只有區區8.7%。各個應用市場上,“滴滴出行”下載量都是“優步-Uber”的好幾倍。
如此來看,Uber入華還是太晚。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或許它又進入得太早了。
在Uber進入中國之前,雙方就曾談過合并的可能。2013年夏天,滴滴天使投資人朱嘯虎前往美國Uber全球總部和卡蘭尼克見了一面,探討是否有合并的可能性。但那時,Uber對于合并談判的籌碼要求很高,希望能夠占到滴滴40%的股份。
彼時,滴滴剛剛在中國出行市場嶄露頭角,盡管面臨著快的打車這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但市場和發展前景仍然值得期許,所以它沒有接受Uber占股四成的條件。
一年后,卡蘭尼克曾主動找滴滴,“要么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資,要么被Uber打敗?!钡蔚蜟EO程維的選擇是:打!
在與滴滴出行鏖戰中國市場兩年多、燒掉20億美元之后,卡蘭尼克的態度終于軟化,主動向滴滴方面拋來橄欖枝,只求占股20%。于是雙方很快達成協議。
只能說,卡蘭尼克賭輸了。事后想一想,如果卡蘭尼克選擇不直接進入中國,而是靜觀其變,等中國本土的幾家網絡約車平臺拼到只剩下一家獨大的時候,再與它合作,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按滴滴出行與優步中國合并后350億美元的估值計算,Uber只需要拿出白白燒掉的那20億美元,就可以買下滴滴出行5.7%的股份,與它現在獲得的份額相差不多。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假設。
或許是吸取了其他美國互聯網企業入華的教訓,Uber在中國市場是很重視本地化的。面對潛力無限的中國出行市場,它不敢不重視。
優步中國一直以“中國的創業公司”自居,不僅把服務器搬到中國境內,還打破公司傳統,專門在上海自貿區成立面向中國市場的運營主體,組建了一個完全由中國員工組成、管理和運營的公司。其城市團隊擁有強大的自主權,Uber總部更像戰略投資人,提供資金、技術平臺與品牌形象,而補貼預算、產品分類與定價、營銷等所有事項均由城市團隊決定。
技術上,據優步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說,Uber全球產品團隊奉行一個“中國首發”的概念,任何新技術和新功能都會優先拿到中國市場測試,然后讓其他國家的產品技術團隊借鑒中國團隊的測試結果和應用經驗。順風車服務“優步同行”和城市生活指南“優生活”就是其例。
Uber在中國設有專門的工程團隊,根據中國的用戶體驗對產品進行專門制定。優步中國還與眾多本土伙伴合作,接入百度地圖,整合百度錢包、支付寶等支付體系,并開放API接口,允許第三方集成Uber應用。
但是,優步中國仍然沒有克服外國互聯網企業在中國市場的一些毛病。比如它沒有客服電話,幾乎只能通過郵件聯系,郵件回復率也不高,導致一些問題得不到解決,用戶怨聲載道。直到2016年6月,優步APP才內置了一個客戶服務系統,但也不是中國客戶喜聞樂見的即時溝通。想當初,eBay易趣之所以敗給淘寶,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eBay易趣沒有為買賣雙方提供一個類似于“旺旺”那樣的即時溝通渠道。
優步中國的所謂本土化運營團隊并不怎么“本土”,不少都是海歸,憑著對互聯網和Uber概念的憧憬和一腔熱血加入了中國市場的拼殺。他們背靠母公司的支持,口里念叨著外人聽不懂的英文術語,組成三人左右的團隊去撬動一個個的城市市場。
滴滴的團隊呈現另一種風格。到合并前夕,滴滴員工已經在5000人以上,其中包含數量龐大、作風頑強的地面推廣人員。相比之下,優步中國的員工才800人。
程維高考被調劑到北京化工大學,畢業后賣過保險,在足療店打過工,換了很多次工作之后,才在阿里巴巴穩定下來,從普通業務員做起,六年后成為阿里巴巴B2B部門最年輕的區域經理。創立滴滴之后,他把阿里巴巴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風注入了新的公司。
所以,和優步的海歸團隊相比,滴滴的團隊更切合中國市場的實際,在地面推廣、市場營銷、司機管理等方面發揮出更大的能量。
2013年“兩會”期間,滴滴打車規模還很小、日訂單量才一兩千的時候,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主動找到阿里巴巴出身的程維吃飯,希望能夠投資滴滴。
騰訊的投資一直伴隨滴滴的成長。滴滴打車與對手之間的補貼大戰,少不了騰訊的資金支持。2014年年初,程維找騰訊要800萬人民幣預算推廣微信支付,騰訊覺得太少,給了1500萬人民幣,結果半天花光。
騰訊發現燒錢效果不錯。當時剛剛過完年,由于微信紅包在春節期間火爆,微信支付已經綁了不少銀行卡?!斑^完年以后這些人不用微信紅包,正好滴滴又把微信支付活躍起來。”滴滴天使投資人朱嘯虎回憶。
于是騰訊繼續支持滴滴補貼司機和乘客。快的打車依靠支付寶支持,迅速跟進,雙方展開補貼大戰,一直持續到當年5月份。
除了資金支持,騰訊還為滴滴開放了微信和手機QQ兩大移動端流量入口,并封殺競爭對手優步中國的客服公眾號。技術支持也不可忽略。滴滴打車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張博曾向媒體透露,在幾次補貼大戰中,滴滴面對大流量和高并發的狀況曾經幾度瀕臨宕機,最后在騰訊云的幫助之下轉危為安。
滴滴投資人名單里面包括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分析認為,有“國家隊”做背書,或許會對滴滴在政策上形成重大利好。國家資本的進入無形中會扮演政策改革的力量,最大限度消除運營風險、創造成長空間。
滴滴合并快的后,阿里巴巴成為它背后的又一個有力支持者。阿里巴巴提供的資源除了資金,還有支付寶這一重要的移動支付手段。
梳理滴滴和優步的投資人名單可以發現,滴滴傾向與科技公司結盟,并與這些公司開展業務上的緊密合作。優步中國也謀求與中國本土投資方合作,但多為財務投資者。除了母公司的支持以外,業務上的主要合作方只有百度。百度為優步提供了移動地圖和移動搜索引擎入口,但除此以外沒有什么大的動靜。
與政府的關系,是任何互聯網企業、特別是外國互聯網企業必須認真考慮的事情,因為它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Uber一改它在其他國家鼓動社會運動、推動變法的激進風格,在中國努力規避紅線,低調了很多。通過各種本土化操作,它的法律地位和所處法律環境似乎和滴滴沒有兩樣。
但是現實境遇似乎不同。比如,上海頒發的國內、乃至世界第一張專車牌照發給了滴滴,滴滴在合法化的道路上領先一步。
7月28日,交通部等部委聯合發布被稱為“網約車新政”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總體上賦予網約車合法地位。
優步中國在隨后的聲明中,急切強調自己符合新政當中申請《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所需的所有資質要求。但分析人士認為,落實到地方層面,各地政府對于數據庫和服務器設置、網絡安全管理等敏感問題的拿捏肯定存在差異,外資背景的優步在這方面或許面臨一定的政策風險。
更重要的是,新政規定網約車平臺不得以低于成本價的方式擾亂正常市場競爭,直接剎停滴滴和優步之間的補貼大戰。不靠補貼,優步已經失去翻身機會。這一點或許更加堅定了Uber自己及Uber股東脫身的決心。
朱嘯虎如此總結合并原因:“主要是兩方面原因,第一,在執行力上,中國優步的市場份額一直被滴滴壓著,追上不來。第二,雙方的融資金額越來越大,最新的融資規模都在70億到100億美金,這樣打下去就是無底洞。資本市場的寒冬對促成這次交易的影響也比較大,Uber全球的董事會給卡拉尼克施加了很大壓力,希望他盡快盈利,不能繼續燒錢,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h4>鐵律:海歸干不過“土鱉”?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等人在2015年9月出版的《Uber:開啟“共享經濟”時代》一書中曾經預言優步中國將被吞并。曹磊說,他當時的理由有兩點。
中國市場有其特殊性,人情、關系很重要,不同于法律法規完備的西方社會。絕大部分網絡約車服務都處于非法營運狀態,部分城市偶爾會展開運動性執法,地方政府多數時候只是默認其存在。在這樣的環境中,外資背景的優步風險更大。
外資互聯網企業在中國尚無成功先例。雅虎、eBay、新蛋、日本樂天、1號店都失敗了,谷歌更不用說,亞馬遜、Groupon也是不溫不火。它們或者直接退出,或者通過VIE結構實現財務投資、不謀求控制權,或者與本土公司合作。
優步的命運應驗了預測。那么,外資互聯網企業是不是注定無法在中國市場成功?中國市場上,有沒有可能出現一家占有率第一的外資互聯網企業?
曹磊對《南風窗》特約記者說,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平臺型互聯網企業天生具有壟斷屬性,占有率第二的企業很難翻身?;ヂ摼W企業掌握的大數據涉及經濟安全,容易觸動監管層的神經。而在拳拳到肉的市場競爭中,海歸精英干不過“土鱉”們,或許是個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