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

1949年,新中國成立,2010年,中國名義GDP超過日本,經濟體量躍居世界第二,在國際輿論的話語體系里被與美國并列為兩強之一;1952年,習酒廠始建,2016年,習酒來到了60余年發展的巔峰,品牌價值首次進入行業前10,成為公眾認可的中國白酒十強之一。
一甲子風云,寫在歷史深處;一杯習酒里,依稀照見一個國家的身影。習酒的發展過程,每一步都打上了共和國曲折前行的印記。
個體命運和企業命運,歸根到底都是國家命運的縮寫。在習酒人的回憶里,滿布滄桑與唏噓,然而,一個企業能在國家前行的宏大敘事背景下來回顧自己的所來之路,其實幸何如之。
習酒之名,與地處習水縣有關,與古習國的歷史文化也有關,而前人篳路藍縷的學習求索,今人對前人精神的繼承與升華,更讓一個“習”字在滄海桑田中一詠三嘆。
共和國建立之初,容顏何似?
“一窮二白”,寫在多少代中國孩子的歷史書里。
在那個時代,在絲毫不能引人注目的貴州群山之中建立起來的一間酒廠,又是什么樣子?
“黃荊坪”,這個地名說明了一切。
1952年,是中國工業化的開端,自然和歷史條件決定了貴州仁懷縣必然選擇釀酒工業??h工業局派出人員,從茅臺鎮出發,沿赤水河而下,尋找一個新的適合釀酒的環境。黃荊坪,一片荊棘叢生、荒涼貧瘠的土地,就這樣開始了和歷史的邂逅。
黃荊坪被看中,是因為此地水質上佳,生態環境也和茅臺酒廠相近,理應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白酒。受縣工業局委托,茅臺酒廠副廠長鄒定謙在黃荊坪買下了一間作坊、兩間民房,招收了30多名工人,“仁懷縣郎廟酒廠”就成立了,這就是習酒廠的前身。這間酒廠年產散裝“貴州回沙郎酒”約100噸,采用茅臺酒生產工藝。
1998年習酒并入茅臺集團,冥冥中的姻緣,似乎早已注定于初生的年代。
篳路藍縷,習酒出發了。在后來的歲月里,這間從作坊起步的酒廠歷經波折,數易其名,不斷發展壯大,到2012年習酒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在酒廠的帶動下,當地經濟同步前行,昔日鄉土已成為小城一座,釀酒廠區在赤水河畔營造出一種視覺震撼,氤氳酒香昭告著人的福祉。
黃荊坪,也已悄然演化為“黃金坪”,前后的名字,都名副其實。
1958年,“大躍進”席卷中國大地,全國上下,以大煉鋼鐵為第一要務,其它一切生產都受到沖擊。酒廠停工,工人解散,接下來的3年時間里,廠房寂寂,設備蒙塵。
1962年,當地政府決定重建酒廠,曾前德、肖明清、蔡世昌3人,被指派為重建負責人。不過此時,技術工人散了,廠房破敗了,恢復生產,需要的投資不亞于初創之時。而上級主管供銷社能拿出來的重建資金,只有區區20元。
“貴州回沙郎酒”,是一種醬香型白酒,酒名里的“回沙”二字,就是醬香酒的傳統釀造工藝。“沙”是指原材料,細如沙粒的紅高粱,“回”是多次、反復之意。反復多次,意味著投入大、周期長。
20元錢,無法“回沙”。人們只能舍棄擅長的醬香酒,轉而烤制小曲白酒。
買了設備、工具以及計量器具,廠房修繕費用捉襟見肘。周邊百姓無償幫忙,泥瓦木匠,各展神通,再次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建起一座酒廠。
敘述中國歷史的時候,經常要暫時放下“理性的經濟人”的思維,去理解“奉獻”行為的精神內涵,這是其中一例。
3位重建負責人剩下要做的,就是抓緊掌握小曲白酒的釀制技藝。雖然他們是醬香酒釀制的行家里手,也要遍尋老酒師,一切再從頭。
習酒,以滿足人民群眾物質生活需求的名義,再次回到它的歷史軌道上,正常的生產恢復了。而宏觀背景是,這一年召開的7000人大會,糾正了“大躍進”的錯誤。
1965年,黃荊坪劃歸習水縣管轄,酒廠也從“仁懷郎廟酒廠”更名為“習水郎廟酒廠”。只是一個小幅的行政區劃調整,對于今天的習酒而言卻有無形的意義—酒名得到了一種“天意”的支持。
只不過,川法小曲撐不起今天習酒的風骨,它太輕,太薄。
赤水河被稱為“美酒河”,在河畔一個最適合釀酒的地方釀制小曲,在曾前德看來就是暴殄天物。這時的酒廠領導班子,早已諳熟小曲酒的各種門道,但不安分于小格局的沖動,驅使他們再次扔掉了“看家本領”。
他們決定做大曲酒,曾前德主持成立了濃香型大曲酒課題小組,主動將過去歸零,又是一個新的開始。他們度過赤水,到對岸的四川郎廟酒廠學習技術和經驗,再回到廠里反復試驗,當年就成功釀制出香濃味正的大曲。
在當時的時代語境里,這就叫“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
新生的大曲酒,與文革撞個滿懷。1966年,郎廟鄉被改名為“紅衛公社”,郎廟酒廠也變身“紅衛酒廠”,生產的大曲酒順理成章就是“紅衛大曲”,甫一出世,就名動四方。
1967年,酒廠收歸國營,得到了特定時代下的體制支持,最令酒廠上下振奮的是,他們就要用上電力。今天的人們無法想象,一家企業不但沒電,竟然連公路都不通,“生產靠手,運輸靠走”,就這樣運轉了十幾年。
1970年,習水縣政府配給了酒廠一臺6350型柴油發電機,結束了這家釀酒企業沒有電的歷史。機器、電,是工業化的標記,在這臺發電機到來之前,酒廠基本處于前工業化時代。
這一年,能用上電的中國人,收聽到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之后從太空播送的《東方紅》樂曲。
因為不通公路,發電機要送到廠里,可謂歷盡艱辛。
工人們先用汽車把它從縣城運到酒廠下游的土城,然后搬到船上,由纖夫人力拖拉,溯赤水河而上,一直拉到二郎灘,再一步步抬進廠里。機器到位,沒有人會使用,于是請來兩名知青共同研究。
馬達聲終于響起,電燈發亮的一刻,許多人淚流滿面。圍觀的群眾也難掩激動,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100多年之后,這些深居大山的人們才第一次看到電的光亮。
也正是從那一刻起,中國各地的人們喝到的“紅衛大曲”,開始帶上了現代化生產的嬰兒期的體溫。
電,是機器的血液,然而有電了,卻沒有機器。
酒糟從甑鍋里起出來到入池發酵,有一個中間環節叫“攤涼”,就是快速降溫,這在濃香型大曲酒的生產流程里非常重要。沒有電的時候,全靠人工,工人們用麻袋、芭蕉葉對著酒糟扇風來加速降溫,危險、累人,而且效率極低。有了電之后,他們就動手仿制出一臺攤涼機,構造與鋼鐵制的攤涼機完全一致,只是用料全部是木材,包括受力的齒輪。
這臺木制攤涼機至今仍在,早已是習酒廠敝帚自珍的重要文物,常令一代代習酒人摩挲太息。前人的智慧與堅韌,是今人的動力與勇氣來源之一。
通電力之后是通公路,1973年,赤水河沿河公路通到酒廠。那時酒廠有20多名工人,因為“地無三尺平”,除了工作之外幾乎無事可干。公路修通之后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崎嶇的道路上找到一段100米長、勉強可算平攤的直路,舉辦了第一屆職工運動會。這屆簡陋的運動會被戲稱為“短路運動會”,卻也是習酒人的一個重要的精神坐標。
酒廠和酒的每一次名稱變換,都是時代刻在習酒身上的銘文。
1974年,“紅衛大曲”更名“習水大曲”,喜歡它的人們,一直飲用到今天,再未更名。名稱的正?;约胺€定化,隱喻著一個波瀾壯闊的新時代即將開啟。1976年,“習水縣紅衛酒廠”也更名為“貴州省習水酒廠”。
中國社會破繭重生之后,進入了一個以市場的接受度來確認產品品質的時代,習酒廠通向外界的那條公路,變得越來越寬闊、平坦,艱難而不改初心的累年求索,獲得了對等的回報。
1985,習水大曲榮獲“群眾喜愛的貴州產品”酒類第一名;同年10月,榮獲國家商業部“金爵獎”;11月,習水大曲被選定為國家名優酒,參加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國際貿易博覽會。
酒廠位處二郎灘,是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地理遺址,常有當年紅軍、四方名流來此回訪故地、憑吊歷史,少不了以酒騁懷。許多遍嘗天下佳釀的酒中高士,飲過習酒大曲之后無不贊嘆有加,著名軍旅作家魏巍,還在酒廠當場揮毫,題寫“金牌在望”四字相贈。
就在習水大曲名滿天下之后,“曾前德式的沖動”又再萌生,醬香酒,是時候回來了。1977年,曾前德就已帶領團隊按茅臺酒工藝釀制醬香習酒并獲得成功,但因種種原因未能投產。1981年,貴州省科委同意習水酒廠研制醬香型習酒,并下撥3萬元生產試制經費,當地人最引以為傲的醬香酒駕云回歸。
1988年,對于今天的習酒至關重要,這年8月,習字牌習酒繼習酒大曲之后被評為國家優質酒,同年12月,兩款產品均榮獲國家商業部第三屆評酒會“金爵獎”。
一濃一醬,如插雙翅,習酒廠開始騰飛,開啟它在自由市場上闊步前進的10年。此時,中國改革開放也正好走到了第10個年頭。
高歌猛進,來到了1997。此時的中國,已經與世界緊密相連,一場金融攻擊,從泰國開始,蔓延亞洲。
1998年,金融危機加深造成的產業鏈下游信貸緊縮,直接導致消費市場對白酒需求量的大幅萎縮。另一方面,部分知名品牌白酒出現品質危機,進一步打擊消費者信心。而過去的10年,并不僅僅是習酒在快速生長,其他品牌也在不斷擴產,造成供給大量過剩。
兩相疊加,習酒陷入資金鏈斷裂危機,為重生計,并入了茅臺集團,兩個醬香巨頭,在市場風云中合體。
人們還記得,1952年在一片荊棘的黃荊坪上張羅起習酒廠雛形的,是茅臺酒廠副廠長鄒定謙。在經過一番艱難、激烈的心理斗爭之后,習酒人最終接受了一個事實:46年后,游子歸家。
進入茅臺大家庭后的次年,習酒廠的各項經濟指標就開始大幅度增長,當年實現利潤500.44萬元。增長勢頭一直持續到2012年,這一年,習酒總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這一年,市場再次深度調整,不過此時的習酒,已從一個蠻荒生長的激情少年,轉變為一個溫厚持重的成年人,風云變幻,信步閑庭。
“質勝于文則野,文勝于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從成長意義上說,習酒一甲子有余的發展史,就是起于質樸,顛沛而不稍改誠意,成于正心,百折而未敢忘修身,最終成就溫潤的君子品質。
“君品文化”,在歷盡曲折、嘗遍艱辛、見慣得失之后,最終被定位為一家有抱負的企業的集體人格向往—商道有情,責任至重。2016年6月,“習酒·我的大學”大型公益助學活動創立10周年之際,習酒宣布以600萬元助學金資助貧寒學子上大學,10年里,習酒共計已出資7400萬元資助了上萬名大學生。也就在這年,習酒以199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中國白酒行業第8位。
今天看中國,已經走到了離百年民族復興夢最近的位置,大國自信回歸,主動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同時對外展示5000年深厚文化的魅力。其實,翻開一部習酒史,同時看到的是一篇新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