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時候,我決定去健身。
為了不在健身這件事情上摔倒,我開始思考如何克服“放棄”這個惡習。跑步需要跑20分鐘,到第12分鐘的時候我就想放棄了。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如果堅持不到20分鐘,我負責的節(jié)目就會被公司停掉。”為了不讓自己的節(jié)目被停掉,我哪怕喘著大氣也要朝20分鐘的目標奔跑。越過最后一秒時,我長舒了一口氣,告訴自己:“你救了你的節(jié)目,你救了那群特別拼命工作的小伙伴,你真是人民的英雄啊,你太有毅力了,必須給你點個贊!”
如果當時有人留意到我的表情,一定會覺得我腦子壞掉了。
后來的情況越來越相似,我總是設定出自己最不能接受的結(jié)局來進行挑戰(zhàn)。
舉杠鈴舉不到20下,我就默念:“舉不到20下,我下一本書的銷量就會很差!”然后我就會舉到25下,再代表出版社感謝自己創(chuàng)造了銷量奇跡。
做俯臥撐做不到50下,我就默念:“做不到50下,今年的感情注定會失敗!”然后我就會一口氣做到55下,再遙望遠方,贊美自己的感情。
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以前我每年都會浪費一張健身卡,現(xiàn)在我一周不去3次健身房就會感覺渾身不自在。同事問我:“為什么你能堅持下來呢?”
我特別認真地練了幾次,看到了自己身體的變化,付出有了回報,自然就有了信心,也就這么堅持下來了。堅持下去,必定會得到他人的肯定,他人的肯定最終會成為驚喜。只不過太多人看到好處才愿意付出,他們不知道,大部分事情都是付出了才會看到好處。
有人說有結(jié)果的付出叫付出,沒結(jié)果的付出叫代價。其實,人在年輕的時候,無論有沒有結(jié)果,都要去付出,并沒有什么別的選擇。
因為知道了不要盲目地追求結(jié)果,所以開始變得不著急。我把所有的著眼點都放在了每一次眼前的行動上,只有對自己的每一次行動負責,才會收獲一個美好的結(jié)果。
一切都來得及,不用那么著急地往前趕。越是著急,越是什么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