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平,李世光,寧應俊
(丹東市自來水總公司,遼寧 丹東 118000)
?
提升供水企業產銷量有效途徑的研究
孟凡平,李世光,寧應俊
(丹東市自來水總公司,遼寧 丹東 118000)
城市供水作為工業生產和廣大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在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各級政府或各地供水公司對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可靠性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本文中,筆者針對目前困擾供水企業的供水產銷量低問題進行了詳盡分析,重點探討了如何有效的提高供水產銷量,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產銷量;檢漏;漏損率;供水量;售水量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同時又是水資源浪費較為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擴大,缺水程度日趨嚴重。面對這種日趨嚴重的現狀,一方面各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強水資源的管理,控制水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各地水司的損漏率居高不下,仍是一直困撓著水務公司決策人的一大難題。盡管各地水務公司采取了各種措施,但仍然效果不佳。
本項目力求從水務公司的實際情況出發,利用迄今國際上先進的漏損控制技術及設備,通過對近年的供水量、售水量、維修記錄等與產銷差有關的基礎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再通過對小區檢漏的實踐和經驗的總結,探索一條以降低產銷差為目的漏損控制的有效途徑,用以指導水司的檢漏降差工作[1]。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控制損漏率、節約水資源、降低水成本、提高供水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
我國城市供水企業始建于1915年,迄今已有100年的歷史。現供水能力超10 億 m3/d,供水輸、配水管網總長度達百萬公里以上,供水人口近5億人,供水產銷差率為31%。
我國的自來水系統的管理是由:供水管理、用水管理、管網管理、二次加壓管理、計量管理5個部分組成。
供水行業在生產經營中普遍存在著,供水量與售水量的差值。我們通常用這一差值比供水量,來衡量經營過程中的水損,即是人們常說的產銷差率,它是因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而客觀存在的,也是困擾著水務公司經營者的一大管理難題。
2.1產銷差的形成
產銷差是中國供水企業衡量企業經營和管網管理工作水平的具體指標。為什么叫產銷差,是因為國有企業多年來一直是在重建設、輕管理、政府控制水價,控制投資的環境下生存,有很多供水企業是政策性虧損。人們對水的商品意識淡薄,總以為自來水是自來的。加之管理手段的滯后,就更談不到合理改造管網,優化運行管網,科學管理管網[2-4]。由于體制的制約、資金不足、管理滯后以及歷史欠帳較多等諸多因素;造成了秤不準、家底不清。所以,城市供水企業的管理相對落后于先進的供電、供氣企業。只能采用產銷差這個籠統的定論,概括了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水損,并以此作為衡量供水企業經營情況的重要指標。
2.2產銷差包含的因素
產銷差包含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漏水(包括明漏、暗漏)是產銷差的主要因素,計量不準、管理滯后是產銷差的直接因素,政策問題、地區問題、資金問題是產銷差的客觀因素。
1)管網漏失,包括明漏和暗漏,由于管網老化、腐蝕、材料質量、外力作用、施工質量等因素,造成的漏水每年數以億計。由于缺乏管網改造資金,使得埋設年久的管網不能及時的進行改造,長期處在暗漏狀態。尋線工作均采用被動檢漏方式,不能及時的發現和掌握暗漏情況,使這部分漏水長時間的存在,它是形成產銷差的主要因素[5-7]。
通過對漏水部位、漏水方式、漏水原因、維修方法、管徑規格等漏失原因的分析,掌握暗漏的變化規律,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漏水控制計劃、管網改造計劃基本依據。因此,根據國內一中等城市水務公司2013年至2015年漏水情況,做出漏失原因的分析:見表1~表5。

表1 按漏水部位比漏水件數一覽表

表2 按漏水方式比漏水件數一覽表

表3 按漏水原因比漏水件數一覽表

表4 按維修方法比漏水件數一覽表

表5 按管徑規格比漏水件數一覽表
2)管理手段的滯后,儀表計量比重和計量精度較低,制水量、售水量差距較大,各類用水比例不盡科學。人為因素造成人情量,表含量,用水無計量,故意竊水等現象屢禁不止,造成了一定量的無效水量,是產生產銷差直接因素。見表6、售水量及用水分類統計表見表6,用水量分類比例見圖1~圖2。

表6 2014—2015年售水量及用水分類統計表 km3

圖1 二O一四年售水量構成情況

圖2 二O一五年售水量構成情況
3)政策問題,政府干預較多,缺少法律依據,難以形成依法制水的環境。水價問題一直受政府制約,難以形成水的商品化,水價較低、水損較大,造成供水企業經營慘淡,無能力改造陳舊的管網。這些都是產生產銷差的客觀因素[8-9]。
2.3漏損率的比較
各國普遍認為漏損水約占未計水量水(產銷差)的65-75%。若將漏損水約占未計水量水的70%計算,由此推算我國水務公司的漏損率為:32.15%×70%=22.5%。亞洲一些城市漏損率和未計水量水率統計數字見表7。

表7 有關國家城市供水未計量水率和漏損率統計表
2.4國際通用的標準
衡量管網漏損狀態,一般用漏損率,它可以衡量企業的生產有效率,并用于企業前后對比。從企業經營角度講,多數采用未計量水率(產銷差)漏水和收不到水費的用水,對企業講,同樣受到經濟損失。在上述二個衡量管網漏損的指標里,均不包括管網的特征。實際上要達到漏同樣的水量,管網長的難度比管網短的高,比較合理的應該是單位管長漏水量,它可以橫向比較漏損控制的水平。國際通用的標準主要有三項指標,用以衡量供水企業輸、配水管網漏水控制水平。1)網漏損率即:

(1)
2)單位管長漏水量:
(2)
3)單位供水量的管長:

(3)
4)未計量水率:我們叫產銷差,這是供水總量-售水總量之差與供水總量的比例。
3.1降低產銷差方法的探討
根據產銷差的形成過程,包括的因素及我國水務公司產銷差的現狀,從以下8個方面進行探討:
1)實施管網普查,解決管網底數和檔案資料不清的問題,建立圖文信息系統,使管網資料管理達到動態管理。
2)增加計量儀表,進行水量調查,了解各部分水損基礎數據,將有效水量和無效水量及漏損率分析清楚。
3)實施漏水檢測,最大限度控制漏損和縮短漏水時間。
4)節能降耗,改造泵站,使其達到加壓設備在較經濟狀態下運行
5)運用科技成果,提高儀表計量的準確率和依表計量比重。
6)加大查增力度,提高水費增收率,強化管理手段,以法治水,依法管水。
7)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的水商品意識和法制觀念。
8)加大改造資金的投入,科學合理的改造管網,使之達到控制漏失,降低產銷差的目的。
3.2降低產銷差的有效途徑
供水企業加強產銷差的控制工作,關鍵是做好3個方面工作:管理是基礎;檢漏是關鍵;管網改造是長遠性基本措施。
3.2.1管理是基礎
在計算漏損率時,管網漏損水量包括2部分:①管網及其附屬設施的漏水;②各種收不到費的私自用水和無計量用水。對于前者要靠加強檢漏、及時維修和有計劃地進行管網改造。對于后者要靠加強管理。同時基礎資料、計量管理、管網管理、用水管理、二次加壓管理也是進行有效檢漏和管網改造的重要依據和基礎。只有靠科技進步,才能不斷地提升企業的各項管理水平。
3.2.2檢漏是關鍵
降低漏損的關鍵是及時發現漏水和修復漏水,特別是及時發現暗漏。所以合理選擇檢漏方法、檢漏周期,提高檢漏設備的科技含量,及時維修漏水,才能有效地降低漏損。定期對管網漏水、產銷差率進行分析,制訂科學合理的漏水防止計劃,才能科學有效地達到漏損控制的目標。
3.3管網改造是長遠性基本措施
定期對管網損壞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制訂科學合理的管網改造計劃。要結合城市發展規劃、改善管網水質、降低漏損、優化管網、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適度增加改造資金,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方法、新型管材,因地制宜地進行管網改造。
大量的實踐證明,加強管網漏水檢測和有效的控制漏失,不斷提高供水企業科技發展和管理水平,科學合理的安排管網改造,是降低產銷差經濟有效的途徑。
[1]劉云生.產銷差率產生的原因及解決的辦法[J].科技資訊,2009(23):32-33.
[2]郝東軍,馮景利.關于自來水公司產銷差率的調研報告[J].科技創新導報,2009(27):65-66.
[3]吳元喜,郭曉毅,陳璜.廈門市供水產銷差率控制分析[J].給水排水,2007(09):101-102.
[4]馬婷婷,田昊平.供水產銷差率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7(33):98-100.
[5]王曉輝.加快供水管網改造降低供水產銷差率[J].中國建設信息:水工業市場,2006(04):45-46.
[6]賴桂平.供水企業如何降低產銷差率、提高企業效益的研究[J].廣東科技,2005(07):98-100.
[7]王德運.新鄉市供水管網產銷差率現狀及分析[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5):55-58.
[8]袁志彬.關于城市供水企業多種經營問題的討論[J].城市管理與科技,2003(01):78-79.
[9]趙東勁.強化管理降低供水企業產銷差[J].雞西大學學報,2002(01):50-51.
1007-7596(2016)05-0163-04
2016-03-16
孟凡平(1967-),男,大連莊河人,高級工程師,從事供水安全管理、水質管理等相關工作;李世光(1966-),男,丹東鳳城人,高級工程師,從事給排水專業設計審核等相關工作;寧應俊(1969-),男,山東蓬萊人,工程師,從事供水安全管理等相關工作。
F29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