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北 宜昌 443000)
?
·教學研究·
基于目標達成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張琴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0)
基于現代教學理論下的課堂以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為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一節好課首先要確定準確合理的教學目標,然后基于這個目標去設計相應的學生活動,使學生在各個學習活動中達成教學目標的實現.
光的直線傳播;目標;教學設計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現代課堂教學的思想與理念已經成為教學研究的前沿.現代教學理論下的課堂應該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現代課堂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是合理設計課堂的教學活動,它應該包括:(1) 教學目標清晰、具體、合理;(2) 教學環節設計有意義,能有效落實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師生、生生互動環節;(3) 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有明晰指導;(4) 有可行的目標檢測手段.所以一節好課首先要確定準確合理的教學目標,然后基于這個目標去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各個學習活動中實現教學目標,下面以《光的直線傳播》為例進行闡述.
《光的直線傳播》是人教版八年級第四章《光現象》中的第一節,是學習幾何光學的基礎.本節內容不僅能解釋影子、日食、月食等自然現象,更為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折射規律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儲備.這部分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而且實驗眾多、現象有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欲望.針對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小學階段的《科學》課中已經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他們對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充滿了好奇.但是對于剛剛接觸物理學的孩子們來說,在邏輯思維上還缺乏經驗的積累,對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基本環節的掌握比較欠缺,因此在教學策略上應以學生所熟悉的現象引入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規律、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并逐步去理解和應用.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通過識別光源,知道光源的概念,了解光源的種類(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 通過開放性的實驗,探究光傳播的特點,認識光的直線傳播規律.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體驗成功的愉悅,從而樂于學習物理.
(3) 引導學生應用“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解釋一些簡單的自然現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麗,又有規律可循,而且利用這些規律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創造價值.
(4) 通過閱讀教材、相互討論,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能用光速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建立了清晰、具體、合理的教學目標,就需要針對各個目標設計相應的學生活動,以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筆者以教學目標2的教學片斷為例作出說明.
師:光帶給我們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那么通過剛才對我們身邊光現象的觀察,你們知道光是怎樣傳播的嗎?(學生回答:沿直線傳播!)好,請你們說出理由(學生列舉生活中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陽光束、激光束、投影光束等等).非常好,這些都是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那么在液體和固體中它仍然會沿直線傳播嗎?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桌上合適的實驗器材進行研究.
學習活動1:選擇合適的器材,設計實驗,探究光在介質中的傳播特點.
自主評價1:先分組進行實驗探究,然后小組內總結自己的實驗結果,小組間交流與分享.最后學生代表進行講解展示,其他同學評價補充.
實驗一:用激光筆將一束光射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槽中,觀察到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
實驗二:用激光筆發出的光直接照射果凍或玻璃磚,發現光在果凍和玻璃磚中沿直線傳播.
實驗三:激光可以射過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如果彎曲就無法通過.
實驗四:將激光沿白屏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氣和水中的路徑都是直線,但在空氣和水的界面處發生了偏折.
結論1:光在介質(氣體、液體、固體)中沿直線傳播.
學習活動2:探究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問題1:在剛才的探究活動中,同學們看到了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但是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
學生提出質疑:激光無法通過彎曲的橡皮管;激光在空氣和水的界面處發生了偏折.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光在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的界面上會發生偏折.所以我們前面的結論1要加上一個條件:同種介質.
結論2:光在同種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問題2:光在同種介質中就一定沿直線傳播嗎?
師:播放海市蜃樓、隔著火焰看物體發現物體會晃動等現象的視頻.提出問題: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生:光在同種介質中也不一定沿直線傳播.
師: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

圖1
演示實驗:教師演示光在非均勻糖水中傳播的實驗.如圖1所示,在一個薄水槽中放置一個白屏來顯示光的路徑,將四杯濃度不同的糖水,按濃度從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種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由于各層糖水間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內形成了從上到下濃度逐漸變大的不均勻糖水.然后將一束激光從透明水槽側面沿白屏表面由最上層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勻糖水,可以觀察到激光的路徑在非均勻糖水中向下彎曲.
對比實驗:將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種均勻的蔗糖溶液中,再觀察發現光的路徑仍然是直線.
自主評價2:根據演示實驗現象,同學間交流與分享、總結規律、達成共識.
由此可見我們的結論2之前還要加上一個條件:均勻介質.
結論3: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所以光沿直線傳播是有條件的:在同種均勻介質中.
由此,將光的傳播規律結論修正為: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設計意圖:針對教學目標,筆者設置了實驗探究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及其條件的兩個學習活動.前者是學習重點,后者是學習難點.提出問題之后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做出科學猜想,應用探究性學習方式,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這探究過程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能夠積累活動經驗、形成學科思想、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通過探究的不斷深入,對探究的結論進行不斷修正,使學生體會到了科學結論的得出過程及其嚴謹性;組織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學習,有明確的分工和共享的目標,并有均等的發言機會,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團體合作技能;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多元有效的互動模式使整個課堂充滿了智慧和挑戰.
由此可見,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置有師生、生生互動的學習活動,有效落實教學目標的達成,并有可行的目標檢測手段,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現、證明、應用和驗證的過程,重視原理、方法、態度的遷移,抓住了這些現代課堂的核心要素,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找到了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方法.
[1] 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周長生.為不教而教[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 [日]左藤學著,鐘啟泉譯.課程與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 張慶林、邱江.思維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年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