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嵐 邱洪斌
重慶有三條主要的旅游線路,渝東北、渝東南,以及渝西,渝東北由長江串聯而成,以長江三峽沿途景色為代表,渝東南則在烏江流域,以神奇的喀斯特地貌為代表。就在這個初夏時節,我們8人組成自駕車隊,走了一次6天5夜的渝東南之旅,那龐大的喀斯特群為我們展示了無比磅礴的氣勢,以及變化莫測的魅力。
酉陽喀斯特里的世外桃源:舊時光停在你的驗上
沿著秀美的烏江前行,是距今1700年的重慶著名古鎮——龔灘古鎮,走進古鎮的剎那,山巒飄渺繚繞的云霧,幽靜安詳的古鎮吊腳樓民居,清幽如玉的石板街和如藍的烏江映入眼簾。煙雨蒙蒙的龔灘,就在這個叫小銀灘的地方,用絕美的水墨畫卷,讓我走進她遙遠的夢境。
千百年來,龔灘用獨具魅力的建筑格調,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描繪了一幅璀璨奪目的歷史畫卷。那時,龔灘兩公里長的石板街青幽如玉,起伏不平,蜿蜓崎嶇,盤亙在烏江東岸,懸空托起氣勢恢弘的土家吊腳樓群。那時,古鎮終日舟楫列岸,商賈云集。國畫大師吳冠中來此寫生時,面對她千年古鎮的迷人風姿,不由得發出“是唐街,是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的贊嘆。曠世丹青《老街》就誕生于此。
就這樣,沐浴著《老街》那醉墨淋漓浸透出來的縷縷墨香,我真真切切地走進了龔灘。石板街,依舊泛著光亮,倒影著“背老二”們的身影。居民們有的還是那樣悠閑地打著“大二”,有的忙碌地招呼著客人。老人們用祖輩流傳下來的工藝制作“綠豆粉”。
桃花源是此行的最后一站,和前幾個景點不同,這兒更呈現人與自然的和樂融洽。因為這兒是人們苦苦追尋的心靈歸隱田園,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是人們遠離塵世喧囂、步入秦晉田園、探尋地質奇觀、回歸綠色天堂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這個季節的桃花源,鮮花盛開、鳥囀蜂飛、河水也清亮歡快,在“美池”里,桃花掩映的涼亭立在水中央,姹紫嫣紅,水中小船橫擺,仙霧飄飄,何等古韻。沿著溪流小徑到“拙園”,苗家阿姨身著華麗的春衫,笑容溫婉,織布和繡花的手輕快而靈巧,一邊忙著手中的活,一邊唱著苗家情歌。在茅舍邊的地里,老農樂呵呵的牽著水牛去耕作,此情此景,如在夢里,不知今昔是何年。
伏羲洞位于桃花源內山腰上,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據說,2009年5月,景區員工進入絕壁之下的山麓小洞探奇,見洞中壯觀可驚武陵,貌獨特可比天下,遂奔走相告。由此撩開了它深藏地下億萬年絢爛瑰麗的面紗。
伏羲洞全長約3000米,洞寬10-25米,高度20-60米。因洞中尚存古人活動的遺跡,與酉陽民間甚傳始祖伏羲曾穴居于此之傳說相印證而得名。單斜構造地層走向發育的縱向洞穴系統,造型奇特,佳景遍布,曲折回環。
洞內石鐘乳成群結隊,有石筍叢生、石幔高掛、石柱巍峨,石簾低垂,石瀑飛流。石峰、石柱巍然高聳、嵯峨嶙峋。或立、或臥、或頂天立地,似瓊花,色澤瑩潤,流光溢彩。如華燈高照,如入云玉柱,如素女含情。像一件件精雕細刻的工藝品,令人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