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寧(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五采油廠)
?
間抽井耗能影響因素分析
孟祥寧(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五采油廠)
為了對不同產液、不同供液能力的間抽井量體裁衣,制定合理的間抽制度,進行了間抽井耗能影響因素分析。通過監測油井產量和能耗隨環空動液面、沉沒度、間抽時間及啟停次數的變化情況,得出油井噸液耗電的變化規律。動液面變化對間抽井耗電量的影響不大,間抽節電量大小取決于停機時間;對間抽井液量影響少、節電量多,應采取大參數運行且多次啟停間抽方式。
節能;間抽;制度;優選
截至2014年底,某廠抽油機開井數為5761口,對比過去機采井數量逐年增加,全年能耗為26 077.02×104kWh,間抽作為重要的管理措施,節電仍有可供挖潛的余地[1-3](表1)。統計流壓在3.0 MPa以下,產液在10 t以下,10~20 t,20~30 t,功圖顯示供液不足井分別有665口、299口、138口,與過去相比供液不足現象有增加的趨勢。因此,對這些不同產液、不同供液能力的間抽井,進行了間抽井耗能影響因素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個性化間抽制度。
1.1不同地面參數對間抽井耗電的影響
采取間抽時,產量相近的井,在不同參數下生產,啟停時間也不同[4]。油井在大小2種參數下間抽生產,生產效率也不同。
1.1.1停機時間不同
選擇二次井網中沉沒度在50~250 m適合間抽的A井為試驗井,進行連抽和間抽對比試驗,通過在實測液面恢復曲線找點的方法,分別制定了大參數停8 h抽4 h和小參數停7 h抽5 h的間抽制度。并安裝電表,比較連抽、大參數間抽、小參數間抽3種狀態下的耗電量(表1)。
通過比較得出大參數間抽與小參數連抽產量相差不大,而單耗卻是小參數連抽的一半;而大參數間抽與小參數間抽相比,大參數下間抽效率更高(圖1、圖2)。

表1 A井不同參數下產液單耗

圖1 大參數執行停8 h抽4 h曲線

圖2 小參數執行停7 h抽5 h曲線
1.1.2停機時間相同
選取B試驗井進行試驗。試驗前,先將B井關停250 min左右,以保證動液面得到一定恢復,該試驗要求動液面恢復到-700~-800 m。試驗中,分別采用2種抽汲參數生產,截取動液面從-800 m降到-900 m時間段的相關參數,見表2。獲得環空變化相同動液面時的2種參數下噸液耗電情況。由表2可以看出,大參數下噸液耗電比小參數下噸液耗電低1.58 kWh/t,說明大參數下間抽效率更高。

表2 B井不同參數下產液單耗對比
通過系統效率角度來分析以上2次試驗結果。可以認為,由于抽油機系統效率一般在25%左右,有75%輸出功率都是在地下桿管摩擦和四連桿傳動中損失,所以在總產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抽吸時間越短,在地下桿管摩擦和四連桿傳動中損失的電量就越少,相對來說就更加節能。
1.2抽油機啟停次數對間抽井耗電的影響
間抽井間抽的目的是把液量積攢起來,啟抽后抽油泵能在高泵效下工作,把之前積攢的液量一起采到地面。應該利用井筒液面恢復速度發生拐點的時間和泵的抽吸最佳配合,因此,地層和泵之間在什么樣的沉沒度即動液面下,才能達到平衡。
以X井為例,正常生產時日產液4.6 t,日產油0.2 t,含水95.0%,示功圖分析該井嚴重供液不足,適合間抽,間抽制度為停18 h抽6 h。對X井動液面測試曲線,以沉沒度50~250 m為間抽井啟停機界限,制定各種不同的間抽制度并利用間抽控制器來控制井的啟停機操作,以此避免人為操作時間上的不便,然后根據各種間抽制度的產液量及耗電量,選出各種方案中效益最高的一種。
從7種方案的效益對比來看,方案1即停5 h抽1 h,無論從效益上還是從與原間抽制度相比節電率上看都是最優方案。相同啟抽時間內,多次啟停要比一次性啟停節電效果更好(表3)。
1.3不同舉升高度對能耗的影響
油井實施間抽后,動液面在一定范圍內變動,抽油機舉升高度也隨之發生變化。在不同舉升高度下,抽油機的能耗的變化規律對間抽節能必然有一定的影響。選D、E、F、3口井,產液級別為小于10 t,大于10 t且小于15 t,大于15 t且小于20 t。

表3 各種間抽制度下的效益評價
試驗方式為流體監測儀測試動液面的變化,測試電量時采用:系統效率儀直接測試有功功率;電表讀數除以時間折算功率。
從間抽試驗井的耗電測試曲線(圖3)可知:不同舉升高度下,試驗井的消耗功率在一定的區間內震蕩,隨著動液面的增加電量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而在一個區間內上下波動。因此,間抽節能的主要來源是間抽停機時節約的電能。

圖3 耗電測試曲線
為達到間抽井液量影響少且多節電的目標,應采取放大地面參數、多次啟停的間抽方式。為實現節能挖潛,油井間抽制度應根據動液面、流壓及地層供液情況作出適時調整。動液面變化對間抽耗電量的影響不大,間抽節電量關鍵取決于停機時間。
[1]何繼峰.抽油機井高能耗原因及降耗措施應用[J].石油石化節能,2013(6):39-40.
[2]劉合,閏建文,薛鳳云,等.大慶油田特高含水期采油工程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4,23(6):65-67.
[3]師國臣,張佳民,魏紀德,等.大慶油田高效舉升與節能技術的新發展[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9,28(5):246-252.
[4]殷雷.低產低效井問抽措施的適應性[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2(9):86.
10.3969/j.issn.2095-1493.2016.03.003
2015-12-29
(編輯 沙力妮)
孟祥寧,2009年畢業于大慶石油學院(石油工程專業),從事采油管理工作,E-mail:xiaomeng056@163.com,地址:黑龍江省大慶油田第五采油廠十三區三隊,16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