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周周
提起細菌,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霍亂菌、傷寒菌、結核菌……這些臭名昭著的病菌,傳播疾病,危害人類健康,大家都很討厭它們。然而細菌也有好壞之分。
在成員眾多的細菌大家庭中,并不是所有的細菌都對人有害。有不少細菌對人類反而有貢獻。例如,我們吃的泡菜、酸奶,都是經過一些細菌的“加工”才制成的;農村使用的沼氣池,也是靠細菌發酵產生沼氣;豆科植物的根瘤細菌,能夠合成氮肥,增加植物養料;有些細菌還能分解土壤中的動植物遺體,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近年來,隨著對細菌世界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學家發現了許多新的對人類有益的細菌。這些神通廣大的細菌,有些能在工業戰線上顯身手,有些能在農業戰場上出大力,在新技術革命的行列中,成為人們的得力幫手。
防爆細菌
“轟隆隆!……”悶雷似的響聲把人們從酣睡中驚醒。遠處,火光沖天,煙柱騰空而起,頃刻間,一座煤礦礦井化為灰燼。1960年5月8日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684人,為新中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礦難,這次爆炸造成的損失無法計算。
瓦斯爆炸為什么這么厲害?原來瓦斯是甲烷等易燃物體的統稱,這種氣體是在煤礦中自然產生的,在礦井里常越積越多,積累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引起井毀人亡的大爆炸。
怎樣避免這類慘禍的發生呢?科學家研究了不少辦法,但都不夠理想。不久前,印度科學家在細菌世界中找到了一種甲烷細菌。這種細菌生來就愛“吃”甲烷,易燃的甲烷經過它們“消化”,就會變成不會燃燒的氣體。試驗證明,在空氣中含甲烷濃度達99%的礦井中,放進大量甲烷細菌,不出一星期,細菌就能吃掉其中84%的甲烷。這樣,就能輕而易舉地預防爆炸了。
滅蚊細菌
說起蚊子,人人都痛恨。為了消滅這些“吸血鬼”,科學家動足腦筋,想出種種辦法。然而蚊香、殺蟲劑、昆蟲激素等作為滅蚊武器,都有很大缺點。最近,在中東某地的沼澤里,科學家找到一種滅蚊細菌。這種本領高強的細菌,能鉆進蚊子體內進行繁殖。這些細菌產生出一種能吸水的蛋白質,透過蚊子的細胞膜,吸收細胞中的水分。蚊子細胞失水收縮,組織器官會像曬干的泥土,龜裂開來,蚊子也就見了閻王。奇怪的是,滅蚊細菌只對蚊子感興趣,對別的昆蟲、鳥獸、家禽、家畜一概無害。在試驗中,科學家把0.4公斤的滅蚊細菌噴灑在4000平方米地里,48小時內,就消滅了90%以上的蚊子。由于這種滅蚊方法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效果遠比殺蟲劑好。
催雨細菌
炎炎夏日,太陽曬得土地龜裂,莊稼渴得低下頭。忽然,一架飛機轟隆隆地飛來,“刷刷刷”,飛機上扔下許多圓球。圓球接二連三地在空中爆炸,從里面飛出無數細菌,天空馬上布滿烏云,亮起閃電,響起雷聲。接著,就下起了瓢潑大雨。原來,這是催雨細菌在天上大顯神通。
在科學發達的今天,科學家已經研究出不少人工降雨的方法,其中,細菌降雨是最奇妙的一種。在洶涌的大海里,美國科學家發現了好幾種催雨細菌,這種細菌有凝聚水蒸氣的本領。在自然界,它們“住”在大海中的氣泡里,海浪擊碎氣泡,細菌升到空中,把空中的水蒸氣凝聚成水滴,降下雨來。科學家已在實驗室里繁殖了這種細菌,并在實驗中成功地降下細雨。不遠的將來,就能派這些細菌到藍天上去耕云播雨了。

甲烷細菌
細菌電池
燃料電池能直接把燃料中的化學能轉變成電能,是八十年代誕生的新型高效電池。在這種電池中,一種加速化學反應進行的催化劑是技術關鍵。起先,燃料電池中采用鈀、鉑等金屬做催化劑,這些金屬太貴重,使得這種新型電池難以推廣普及。
近年來,科學家從一種細菌中提取出甲醇脫氫酶,用這種酶代替金屬做催化劑,可以使電池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效率提高60%~70%。而且,這些細菌可以大量繁殖,產生出大量酶,電池的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用細菌酶做的電池,被稱為細菌電池。
細菌產油
地球上石油和煤炭資源越來越少,到哪兒去開發新的能源呢?微生物學家告訴我們,細菌能幫助人類擺脫能源緊缺的局面。在加拿大的一個咸水湖里,科學家發現了兩種共生在一起的細菌——紫色細菌和無色細菌。紫色細菌能“吞”進二氧化碳,“吐”出有機物;然后無色細菌再“吞”下這種有機物,“吐”出一種含有碳氫化合物的液體。這種液體經過加工,就能成為可以提取燃料的原油。據試驗,在3平方公里的湖水中培養這種細菌,1年之內就能制造出22億升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