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在長征路上的會師,是紅軍長征史上的重大事件,是革命力量的會合和團聚。除了本專題報道的懋功會師、永坪會師、會寧會師、將臺堡會師等,還有幾次會師是值得一提的。
木黃會師
1934年10月24日,賀龍、關向應、夏曦領導的紅三軍與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在貴州省印江縣木黃鎮勝利會師。黨中央特致電祝賀,并決定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的番號。10月28日,紅二、六軍團主力向湘西挺進,開辟創立湘鄂川黔新蘇區,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長征。長征途中,紅二、六軍團受命正式組成紅二方面軍,成為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在人民軍隊征戰史上譜寫了新的篇章。
重溪會師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率領紅十軍團與紅七軍團在江西德興的中共德興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駐地重溪會師。紅七軍團與閩浙贛蘇區的紅十軍團及新升級的地方武裝合編,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對外仍稱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改編為十九師,紅十軍團及新升級的地方武裝改編為二十師、二十一師。同時調整了閩浙贛省軍區領導。
重溪整編,在中國工農紅軍的光榮史冊中留下了閃閃發光的一頁。重溪軍政委員會舊址現仍較完好地保存在原址上。
甘泉會師
1935年8月下旬,紅一、紅四方面軍根據中共中央決定混編成左、右兩路軍,共同北上。當抵達巴西和阿壩地區時,張國燾拒絕執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針,并背著中央電令左路軍和右路軍南下川康地區。為實現北上方針,中共中央率右路軍中的紅一方面軍第一、第三軍和軍委縱隊,以陜甘支隊名義于9月10日由阿壩地區北進,經俄界越過岷山,突破天險臘子口,北渡渭河,翻越六盤山。10月19日,到達陜甘根據地的吳起鎮。11月初,在甘泉地區同紅十五軍團會師。會師后,紅一方面軍恢復番號,紅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
甘孜會師
1936年6月3日,紅六軍團在貴州畢節理化以南之甲洼,與前來迎接的紅三十二軍會師。隨后經理化、巴塘、白玉,于22日到達四川甘孜普玉隆,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受到紅軍總司令部和紅四方面軍領導同志的迎接。30日,紅二軍團到達甘孜附近的絨壩岔,與紅三十軍會師。
7月1日,紅二、紅六軍團全部到達甘孜地區。2日,雙方在甘孜舉行慶祝紅二、紅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的盛大聯歡會。5日,中央軍委頒布組成紅二方面軍及干部任職命令。11日,紅軍離開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