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紅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 400044
?
環境權探析
趙海紅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400044
良好的環境不僅關涉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同時也與國家、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對環境的態度從人類中心主義到生態中心主義,再到后來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的產生,在觀念轉變的過程中,環境權被越來越多的學者、國家和機構探討和研究。環境權概念最早是在1970年3月國際社會科學評議會發表的《東京宣言》明確提出的:“我們請求,把每個人享有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環境的權利和當代傳給后代的遺產應是一種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資源,作為一種基本人權,在法律體系中確定下來”。①但目前為止,學界針對環境權主體、權利屬性等相關內容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環境權;主體;性質
近年來,隨著環境危機的不斷加深,環境權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社會組織所重視,但目前針對環境權的概念,國內外學界并沒有統一的界定。對于環境權概念,學界的主流觀點有以下幾種:(1)武漢大學蔡守秋教授:“環境權為環境法律關系主體就其賴以生存、發展的環境所享有的基本權利和承擔的基本義務”②。(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呂忠梅教授:“環境權是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壞的環境中生存和利用資源的權利”③。(3)福州大學陳泉生教授:“環境權是環境法律關系主體享有適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環境,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基本權利”④。(4)中國海洋大學徐祥民教授:“環境權是一種自得權,它產生于環境危機時代,是以自負義務的履行為實現手段的保有和維護適宜人類生存繁衍的自然環境的人類權利”⑤。(5)復旦大學周訓芳教授:“環境權是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有適宜于人類健康的環境中生活以及合理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權利,包括良好環境權和環境資源開發利用權兩個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各國的公民以及作為各國公民整體的人類”⑥。(6)《環境科學大辭典》:“全體社會成員所享有的在健康、安全和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的權利,包括生命健康權、財產安全權、生活和工作環境舒適的權利等”。⑦(7)《聯合國人類環境權利宣言》:“人類有權在一種能夠過著尊嚴和福利的生活的環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條件的基本權利,并且負有保護和改善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的環境的莊嚴責任”。
針對學者們對環境權所下的定義進行對比分析,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它們之間主要的區別在于所論述的環境權的主體不同。通過蔡守秋教授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他所說的環境權,指的是一項綜合性環境權,不僅含有權利,同時也包括義務。而在呂忠梅教授看來,環境權的主體僅限于公民,且單指公民享有的環境權利,并不含有環境義務,通常被稱作狹義的公民環境權。陳泉生教授的定義被認為是廣義的公民環境權,她認為環境權不應僅僅是個人和國家享有,還應當包括法人、其他組織還有全人類。徐祥民教授則認為環境權的主體應僅限于人類,國家、法人等并不享有環境權。而在周訓芳教授看來,環境權的主體除了人類整體,還應當包括人類整體,可以看出,他也排除了國家、法人等的環境權主體資格。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環境科學大辭典》中對環境權主體也作出了規定,通過其規定可以看出,環境權主體為全體社會成員。
哪些主體可以享有環境權?雖然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環境如果作為一項權利,它的享有者不應僅限于個人,應具有更加廣泛的主體。環境和我們個人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公民個人作為環境權主體的資格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環境對國家、法人等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惡化的環境同樣會嚴重阻礙國家、社會、法人等的發展,所以國家、法人等也應當為適格環境權主體。
(一)環境權是一項基本人權
近年來針對環境權的性質、構成要件等,學者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學者認為環境權不滿足作為一項基本人權的條件,僅可作為某些基本人權的延伸項,也有學者認為隨著近年來環境問題的不斷突出,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為了保護和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必須將環境權提升到基本人權的層面,賦予環境權基本人權的地位。根據杰克·唐納利所著的《普遍人權的理論與實踐》一書我們可以了解到,針對人權的劃分方法有很多種,包括公民-政治和經濟-社會兩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和代際劃分法⑧。環境權在人權的代際劃分法中被明確列入了第三代人權的行列,與發展權、民族自決權等構成發展中國家要求的新興第三代人權。
(二)環境權是一項兼具個人和集體權利屬性的權利
環境權作為一項基本權利,主體不僅限于公民個人,還包括有國家、法人等。因此,當環境權主體為公民個人時,其為個人權利,但當主體為國家或者法人等時,它又是一項集體權利。由此看來,環境權是個人權利和集體權利的集合體。
(三)環境權是環境法律權利和環境法律義務的統一
馬克思曾經說過:“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對于環境權來說同樣適用。在環境法律關系中,人們在擁有利用和享受良好環境的權利的同時,更是有義務承擔不對他人及后代享受良好環境造成損害的義務,并且還有義務保護自己生存的環境不被破壞。因此,環境權是環境法律關系主體享受環境權利和履行環境義務的統一。
憲法作為每個國家的基本法律,它所規定的權利均為人們的基本權利。環境權要想成為一項公認的基本人權,首先要得到各個國家的承認,而各個國家對基本權利的規定往往是通過憲法文本的規定體現出來的。本文通過對歐洲40個國家憲法文本所規定的環境權及其相關內容的統計和分析,并按照一定順序進行分類整理,較為清晰的展現出環境權作為一項基本權利在各國憲法中的重要地位。統計及匯總情況如表一:

表一 歐洲40個國家憲法對環境權的規定
通過對這40個國家的憲法文本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環境權在各國憲法中規定的方式主要由以下幾種:(1)直接以作為公民基本權利的環境權或者健康環境權的形式進行規定。通過對環境權或健康環境權的具體內容的規定,明確了環境權或健康環境權作為基本人權的地位。(2)以公民基本權利義務形式對環境相關內容進行規定,這是目前多數國家憲法對環境規定所采取的方式。雖然沒有明確的提到環境權,但通過公民基本權利對保護環境相關內容進行規定,揭示環境在權利體系中的重要地位。(3)以環境憲章形式進行規定。法蘭西共和國是唯一一個以單獨的憲章形式對環境相關內容作出明確規定,可以看出環境在法蘭西共和國的重要地位。(4)以其他形式進行規定。通過一些條款規定國家或者公民的環境義務的形式作出規定,以突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根據對這40個國家憲法文本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環境權作為一項獨立的基本權利被好多國家寫入憲法,還有大部分國家雖然在憲法中沒有明確提到環境權,但卻在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部分中對環境及環境相關內容進行了規定。當然也有一部分國家并沒有對環境及環境相關內容作任何憲法性規定。所以,總體上看,大多數國家還是承認環境權的基本人權地位的。
對環境權主體、權利屬性以及憲法文本進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的認識環境權,了解環境權的重要地位,從而對進一步分析和研究環境權及環境權相關內容打下理論基礎。對環境權的研究不僅有利于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更是在保護人類自己,實現當代人和后代人的可持續發展。
[注釋]
①岳欽,趙全東.第三代人權之實現與政府職能轉型[J].法制與社會,2011(2).
②蔡守秋.環境權初探[J].中國社會科學,1982,(3).
③呂忠梅.論公民環境權[J].法學研究,1995,(2).
④陳泉聲.環境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⑤徐祥民.環境權論[J].中國社會科學,2004(4):138.
⑥周訓芳.環境權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69,159.
⑦<環境科學大辭典>編委會.環境科學大辭典[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
⑧人權的代際劃分法又叫人權的三代劃分法,第一代人權以公民權和政治權為核心,第二代人權以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為主要內容,第三代人權以環境權和發展權為核心.
⑨除挪威王國外,另外四個國家分別為:羅馬尼亞共和國、摩爾多瓦共和國、葡萄牙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
⑩除塞爾維亞共和國外,還有愛沙尼亞共和國、保加利亞共和國、芬蘭共和國、荷蘭王國、盧森堡大公國、克羅地亞共和國、拉脫維亞共和國、立陶宛、比利時、波蘭共和國、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安道爾、白俄羅斯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共和國、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烏克蘭、西班牙、希臘、馬其頓共和國.


[1]朱福惠,邵自紅.世界各國憲法文本匯編[歐洲卷][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
[2]岳欽,趙全東.第三代人權之實現與政府職能轉型[J].法制與社會,2011(2).
[3]陳德敏,董正愛.環境權理念: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視角審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8(1).
[4][美]杰克·唐納德著,王浦劬等譯,普遍人權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9).
[5]江麗丹.論環境權與人權的關系及其實現[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0(4).
[6]侯懷霞.論人權法上的環境權[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3).
[7]王良海.環境權理論與思考[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5,10(5).
D922.6
A
2095-4379-(2016)26-0059-03
趙海紅(1991-),女,漢族,河南洛陽人,重慶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學理論及國際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