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會結束了,4年的等待在這16天中得到了盡情釋放。當圣火熄滅時,心有不甘恐怕是體育迷們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16天中,那些關于中國代表團的奧運記憶,讓我們難以忘懷。
女排精神順應體育規律
文 伽葉
女排奪冠那天是周日,睡到中午起床,朋友圈被刷屏了。一個久違的詞回到了輿論中心——女排精神。
今天的中國女排贏了,當然是因為有著百折不撓,永不言棄的內在精神支持,但是,之前處于低谷中的中國女排同樣是在傳承這種精神,狂歡中不能忘了那些打著封閉還在場上的一代代女排隊員。
郎平是相對封閉的中國體育界中難得的清醒之人,也是最早的職業體育人。她有赫赫戰功,本可以如隊友們一樣在體制中謀得相當好的位置,但她選擇了“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新生活。
那個時代的運動員,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郎平從頭學習英語,考取了新墨西哥大學體育管理專業的研究生。正是有了看世界的經歷,有在國際執掌教鞭的實戰,才有了這批用科學專業的國際化方法訓練出的90后姑娘們。
面對傷痛,不是說我當年比你們練得苦多了,你們怎么不能練,而是與時俱進廢除了過去陳舊的觀念,建立全新的康復團隊,才能有現在的舉國歡慶。
有些時候我們談精神,是因為我們物質上一無所有。男籃在奧運會上的表現告訴我們,沒有硬實力,心中再多的精神和熱血只能憋著。所以說,多學學女排合理的體制、專業的管理、科學的訓練,對中國體育有好處。
女排精神和國球救了中國體育
文 張北門
里約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26枚金牌,這是悉尼奧運會以來的最低金牌數,也是最近三屆奧運會以來金牌首次沒有突破30枚。
縱觀全部奧運會比賽日,中國隊的一些傳統優勢項目在衰退,游泳、體操、羽毛球都出現了滑坡,其中游泳和體操下滑最嚴重,尤其是中國游泳隊,在比賽中暴露的問題不斷。
首當其沖的就是陳欣怡的興奮劑事件,這是中國奧運代表團在本屆奧運會上的最大污點。同時,這一事件的爆發,也讓之前的孫楊和霍頓之爭不戰而敗。
中國游泳隊在這屆奧運會比賽中只有孫楊獲得一枚金牌,備受輿論喜愛和期待的寧澤濤比賽成績一塌糊涂,成了外強中干的繡花枕頭。新晉網紅傅園慧雖然憑借各種段子紅遍互聯網,但比賽期閬的視頻直播也讓游泳隊的紀律問題備受關注,在場外不斷成為輿論焦點。
除了游泳,體操和羽毛球也出現了下滑。如果說體操有裁判人為因素,那么羽毛球則是新老接替的陣痛開始了。更可憐的是三大球項目,男足、男排根本沒有打人奧運會決賽圈,男籃奧運會上一場沒贏。女籃表現也不理想。
在奧運比賽進行到中段的時候,甚至有人開始擔心中國金牌無法突破20枚。
所幸,在奧運會的中后段,中國乒乓球隊和中國女排站了出來,穩住了中國奧運代表團略顯衰敗的氣勢。
中國乒乓球隊讓乒乓球無愧“國球”稱號,包攬了4枚金牌。最后一個比賽日,中國女排更是逆轉塞爾維亞,打出了一場蕩氣回腸的比賽,把中國觀眾的情緒帶回了倡導“女排精神”的年代,從各種不爽中走了出來。可是回過頭來會看看,中國隊本次奧運會金牌數大幅下滑,主要是優勢項目出現了一些問題,縱然有自行車、跆拳道等過去的冷門項目添磚加瓦,但畢竟貢獻有限。仔細來看,下滑的優勢項目其實都是內部問題導致。尤其是游泳和羽毛球在奧運會期間多次被體育迷們批評,也有不少內幕爆出,很顯然是內部管理出了問題。
本屆奧運會期間,新華社曾發表文章稱中國體育需要對舉國體制反思。這也引發了很多體育迷的共鳴。中國目前的優勢項目大部分還是過于小眾,像跳水、舉重、射擊、體操等等,這些項目在世界體育里所占的分量太小,金牌數量因為等級、項目較多而占了多數,含金量不如三大球、田徑和游泳這種大眾化項目。反過來說,大眾化項目在中國的發展并不好,是否適合舉國體制也備受爭論。
不過,這種爭論對于中國體育來說其實是好事,畢竟國人都更希望在參與人數最多的項目中拿到一枚金牌,而不要總靠著女排精神和國球來救急。

里約奧運會的“中國驚喜”
文 卡拉
里約奧運會16個比賽日見證了來自各國體育健兒的精彩表現。這屆奧運整體上也許不能用“完美”來形容,但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順利”一詞比較合適。籌備期麻煩不斷,比賽過程中無論場內場外都有不少意外和奇葩事情發生,但作為首個在南美洲舉辦奧運賽事的國家,巴西還是順利地舉辦了一場世界體育盛典。
中國軍團的整體表現也和里約奧運的情況相似,雖然國人已淡然“唯金牌論”,但里約奧運的整體成績較前幾屆奧運相比也有所回落,傳統競技項目處于過渡期或調整期,加上場外內因素的影響,中國隊的表現有點“力不從心”。盡管如此,部分項目的表現也足夠驚艷。
首當其沖的一定是中國女排,賽前僅以奪取獎牌作為目標的中國女排在小組賽2勝3負僅列第四,八強賽就要面對強大的東道主巴西女排,不少國人似乎對女排的表現已經失望至極。但女排總能否極泰來,在逆境中爆發出強悍的抗壓能力和競技水平,以3比2淘汰了巴西女排。隨后面對小組賽曾經擊敗自己的荷蘭女排,中國女排乘勝追擊,以3比1淘汰荷蘭,決賽面對曾在半決賽擊敗強大的美國女排的塞爾維亞,中國女排依靠著團體的發揮反敗為勝,贏得一場蕩氣回腸的勝利,時隔12年重新登上奧運之巔。郎平這位中國女排標志性人物讓世人看到了樂觀積極、從不言敗的女排精神,也扛起了中國三大球的希望。
同樣令人感到驚喜的還有來自場地自行車的兩位中國選手鐘天使和宮金杰。她們以32.107秒的成績強勢摘金,并刷新奧運會和世界紀錄,這是中國奧運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場地自行車的金牌,在奧運項目的版圖上增添了一面五星紅旗。她倆自行車頭盔中花木蘭和穆桂英的圖案也足夠搶鏡。
跆拳道賽場上,趙帥在男子58公斤級比賽中以6比4戰勝泰國選手漢普拉布,獲得中國在跆拳道男子項目上的首枚奧運會金牌。隨后一天的女子67公斤級決賽,中國選手鄭姝音戰勝墨西哥選手埃斯皮諾薩,獲得了金牌。
此外,華天在馬術三項賽個人障礙賽中獲得第八,董斌在男子三級跳遠中摘銅,馮珊珊在女子高爾夫獲得銅牌等比賽也突破了歷史。在國人不再執著“唯金牌論”時,單項的歷史突破更加振奮人心,看到田徑賽場上蘇炳添等小伙的“中國速度”,盡管我們知道獲得獎牌的幾率不大,但依然帶給我們足夠的驚喜。畢竟,比賽不止于冠軍。
當然,里約奧運會的“中國驚喜”,除了體現在比賽成績之外,還體現在運動員們的心態和場外表現上。傅園慧活潑開朗的性格以及她那經典的“洪荒之力”驚呆了觀眾,張繼科、傅園慧、徐莉佳等選手在比賽過后也紛紛在直播平臺與觀眾互動,拉近了運動員和觀眾的生活距離,這些都是里約奧運帶給我們的“中國驚喜”。4年后的東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意外驚喜,我們期待。
尋常人的奧運不尋常
文 丹尼
里約奧運會不同于以往幾屆,拿金牌拿到手軟的感覺似乎已不在。然而中國人的奧運情結不減,是因為奧運會給我們帶來的遠遠超過了金牌榜上的國家排名。中國持續在頂級賽場展現實力、獲得榮譽,人們的視野不會長期局限在四年一次的成績單上,而會逐步拓展,包括投向民間體育。奧運會金牌與排名是象征,群眾熱情、全民健身才是一個國家成為體育強國的基礎。
中國連續多屆奧運會的輝煌表現,使得金牌在人們頭腦當中成為簡單的數量累加,當然一些弱勢項目除外。人們逐漸希望獎牌榜上不斷跳動的數字能成為現實中積極投入各種運動中的激勵因素,或者更透徹地說,不要讓中國的體育發展在奧運與民間形成相對隔離的二元結構。拿奧運金牌需要系統與機制的維護,而民間參與體育運動則更多需要客觀條件與主觀意愿。觀看奧運會,感受奧運激情,尤其是看到中國健兒爭金奪銀,的確是對民間體育熱情的巨大激勵。
中國從2009年起,就將每年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這直接來自北京奧運會的推動。伴隨每四年一屆的奧運會,全民健身宣傳相比以往更為廣泛,民間組織和參與全民健身活動也更為集中,向公眾免費開放公共體育設施的程度也明顯提高。在當今中國,奧林匹克精神深入人心,廣泛參與、拼搏向上的心態與精神狀態逐漸成為這一時期很多人的日常寫照。人們在工作之余觀看奧運,在閑暇時談論奧運,在清晨、傍晚,很多人會擺脫鬧鐘、拒絕應酬,走向戶外或健身房,用力所能及的運動方式參與奧運。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隨處可見。
如今,中國的很多城市遍布體育場和健身房,很多地方開設了游泳館,農村也有天然的戶外場地,這個夏天明顯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運動當中。就拿某個普通縣城的露天體育場為例,除了司空見慣的廣場舞、乒乓球、籃球、足球等項目參與者,體育場上還多起了打網球和玩排球的人,甚至有人玩起了摔跤。在里約奧運會上,程訓釗為中國男子柔道奪得了歷史上的首枚奧運獎牌。往常少有人問津的游泳館近期人滿為患,還有免費開放的優惠日活動,這些都讓人們更有意愿去嘗試平日較少接觸的運動項目,或許在今后就會成為一種運動習慣。個人運動自拍照連同奧運新聞一起填滿了微信朋友圈。
隨著奧運席卷而來,人們日益增長的運動需求被推動到現實體驗當中,豐富愉悅了生活。這個奧運的夏天燃燒著一種激情,似乎全世界的脈搏都在運動中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