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歐陽云霜
付研是名大夫,也是泰康燕園康復醫院院長,她愛人叫施亮。施亮的父親是已故翻譯家施咸榮,而施咸榮正是錢鍾書摯愛的學生之一。多年來,付研既是楊絳的保健大夫,又是她的孫女。
長期陪在楊絳身邊,付研最大的感受是,楊絳用她的一生踐行著這樣兩句話:只要心態年輕,年齡不過是個數字;只要堅持科學的養生之道,長壽不會是個夢。
練八段錦
“鍛煉身體是楊絳一生的堅持。”付研說, 2012年春節她和施亮去看楊絳時,楊絳自語:“原來我練大雁功,動作太大,老人不適合。這些年,我改練八段錦了。”
隨后,老人順手用筆寫下了八段錦的口訣: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付研說:“我也要學!”時已102歲高齡的楊絳馬上起身,一番演示讓人贊嘆不已。
專家評析:八段錦動作柔和、緩慢,很適合老人練習;它強健筋骨,有助老人筋骨皮肉得到滋養;濡養臟腑,促進全身氣血的運行和輸布;調節心神,讓人在“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中,收獲心靈的寧靜和身體的健康。
飲食清淡
付研說,楊絳一直堅持規律生活和飲食,早起通常慢飲兩杯涼白開,早餐主食麥片粥,中午吃黑木耳,飯前吃水果,晚飯尤其簡單、清淡。
專家評析:楊絳的飲食習慣的確比較健康,早上空腹喝杯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早餐麥片粥,不僅補充了膳食纖維,有助預防便秘,還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黑木耳富含蛋白質、鐵和鈣,是一種天然的補血食品,其中的多糖還有促進機體免疫的功能;不過,老人的飲食也不宜過于清淡,否則會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
練習書法
楊絳曾告訴付研,她小時候字寫得并不好,老師讓她每天寫大字。她這一寫就是一輩子。
專家評析:練書法是寓動于靜的運動,通過運動手指、手腕來帶動手臂和全身,集渾身之氣力于筆端;既能舒筋活絡、暢通經脈,又能使人情志舒暢、身心放松,從而調和內外、延緩衰老。
按摩耳朵
付研說,楊絳晚年一度聽力不好,后來每天堅持按摩耳部30分鐘,按了一段時間后,原來的耳聾好多了,不戴助聽器就能和別人聊天了。
專家評析:耳朵上分布著密密麻麻的穴位,全身臟腑在這里都有特定的反射點,每天抽點時間給耳朵做按摩,能起到防治疾病,增強生命力的作用。手摩耳輪,拇指和食指沿耳輪上下往返推摩,可健腦、聰耳、明目;提拉耳垂,可緩解耳鳴、頭痛、頭昏。此外,叩齒、提肛、手指梳頭等都是傳統養生妙招。
堅持寫作
付研說,楊絳這一輩子都沒停止過寫作,2005年她從北京醫院出院后,便開始寫那部探討人生和靈魂的《走到人生邊上》。
雖然這本書的真正撰寫時間不長,但準備撰寫以及初稿形成卻花了楊絳三年時間,中間還撕掉了很多半截的草稿。每逢談起寫作,楊絳總是那么興奮。
專家評析:大腦用進廢退,而寫作必然經歷思考,對維持、提升腦力作用非常大。寫作還有助于舒緩情緒、讓人樂觀、改進睡眠。楊絳的書稿幾乎全部手寫,這對健康也非常有益。
內心強大
1997年,楊絳愛女錢瑗去世。一年后,錢鐘書臨終,一眼未合好,楊絳附在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呢!”其內心之沉穩和強大,令人肅然起敬。
她還說:“錢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專家評析:能夠堅強面對愛女和丈夫的離世,楊絳的“心理彈性”一定很大;心理彈性可以理解為心理恢復能力,包括抗壓能力、看待問題的靈活度,以及抵御和應對挫折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彈性就像心理的“免疫系統”,能幫我們有效對抗各種精神刺激和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