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蓮
前些日子有幸參加了蘭州一所很好的小學五年級學生的主題班會,跟小朋友們分享了一些非常有趣、神奇的宇宙發現。
孩子們第一次看見那些令人驚訝的宇宙圖片、第一次聽說那些神奇的發現,非常興奮,班會結束后一直圍著我討論。因為提到了外星生命的問題,我順便跟他們講了講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的一些非常奇怪的生命,比如只靠電為生的細菌等。
這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小學,有豐富的課外活動,我驚訝于這些學生廣闊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以及他們鮮活的想象力。他們問了我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比如,地球人會不會是外星人圈養的動物;會不會存在一種外星生命,它們生存不需要水,而需要石頭……回答這樣的問題真是太令人興奮了!
但是,即便在這樣一所學校里,天文、地質、生物的最新發現對他們來說,還是很遙遠。
在我小時候,獲得科普教育最方便的途徑是《十萬個為什么》,幾十年后,這一切似乎并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常常逛書店的童書區,真是很難遇到一本讓自己眼前一亮的青少年科普讀物,包括我們的《飛碟探索》做得也不夠好——我們的內容足夠新,卻有點難了。
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習慣于回答孩子的問題,比如為什么有打雷下雨,為什么有冬天夏天;或者給他們講一些基礎的科學知識。
但是,小朋友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總會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而變淡,我們總要引領他們走進更遙遠、更神秘的未知世界,讓他們知道,在自己熟悉的世界之外,還有無數神奇而美麗的存在,等著他們去發現。
遺憾的是,在這一點上,我們缺位了。我們在科普教育上依然奉行填鴨式教育。或許是因為這是最簡單、最容易見“效果”的方式吧。
也是由于這個原因,我們一直想要成為這樣一個窗口,這也是我們從去年開始舉辦野外科考觀星活動的初衷。
我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孩子接觸真實的宇宙深空,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賞真實的宇宙天體,親眼看看那些千姿百態的星云、星系、恒星和行星;讓真正的科學家(而不是科普工作者)帶領他們了解最新鮮的科學發現。
很幸運,去年我們成功辦了兩期,今年的第一期還在報名中。因為種種客觀原因,我們沒法接納太多人報名,但會盡可能地滿足大家的要求。
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希望能組織一些時間更短的、周末就可以進行的科學活動,讓經濟不那么寬裕的家庭的孩子也能近距離接觸科學家、接觸科學,讓真實而有趣的科學世界激發他們生機勃勃的好奇心,和科學家一起仰望星空,探索未來。
這是《飛碟探索》所有同仁的一個小小的夢想,不知道最終能否實現,希望能夠實現,至少,希望能在甘肅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