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利萍
(商丘市畜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河南 商丘 476000)
對商丘市蛋雞、肉雞養殖場安全生產現狀的調研與思考
魯利萍
(商丘市畜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河南商丘476000)
根據農業部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文件精神的要求與商丘市畜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統一安排,由商丘市畜產品質檢中心和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動物工程系黃修奇、王中華教授等參與的養殖場調研小組,在各縣區疫病防控中心負責人的帶領下分別于2016年4月7日對虞城縣利民鎮三里井村劉鵬肉雞飼養場、城郊鄉羅莊村阿健生態養殖合作社;4月10日對梁園區王樓鄉元店村秦長嶺肉雞飼養場、梁園區王樓鄉常中林暢鑫禽業;4月11日對睢陽區閆集鎮石營村石紅濤蛋雞飼養場、睢陽區閆集鎮楚廟村閆實芳肉雞飼養場以上6家養雞場進行實地調研,時間3天。
通過對肉雞和蛋雞養殖場的調研,結合產品的藥物殘留的檢測情況,以探明畜禽產品中違禁物質和抗菌藥物的使用現狀,進一步明確畜禽養殖中存在的重要質量安全隱患,為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措施的制定提供決策支撐。為人們提供合格的家禽肉蛋食品,以滿足市場對畜產品的需求。
筆者進入飼養場以后首先聽取該場負責人簡要介紹該場的基本情況,養殖規模、品種、飼養方式,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經濟效益情況,并根據該場生產管理情況認真、仔細地填寫調查問卷,筆者又現場采集了家禽飲用水4瓶(約2 400 ml)、飼料1 kg、新鮮雞糞1 kg、新鮮雞蛋6枚(蛋雞場)、生長肉雞現場剖解,取胸脯肉和雞腿肉一份(250 g左右),密封保存,取用量較大的中獸藥每場2袋,密封保存。
此次調研主要選取的養殖場以中小型為主,蛋雞1~1.5萬只左右,肉雞5 000~10 000只不等,場址選擇以靠近鄉村公路為主,和主要交通要道都保持有2 km的距離,基本選址合理。虞城縣城郊鄉羅莊村阿健生態養殖合作社采用的是生態綜合養殖與加工一條龍模式,規模相對較大,自動化程度較高,所養蛋雞為我國地方品種的改良品種,并且注冊了該場的商標,所生產產品進行嚴格篩選加工和包裝,生產區采取全封閉管理,全場監控,并制定有較為完善的組織機構和日常管理程序,在此次調研的6個場中屬于養殖條件比較好的。其他5個場負責人從事養殖的時間一般都在5年以上,在養殖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學歷普遍較低,處于高中和初中不等,大部分場沒有配備專門的獸醫工作人員,主要依靠場外專職獸醫或大專院校的技術人員作為兼職,在疫病防控方面以防疫為主,各養殖場都制定有自己的免疫程序,防疫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大,約50%左右,在預防性投藥方面所采用藥物以中獸藥為主,未發現添加違禁成分。管理方面都能做到生產區與生活區嚴格分開,生產車間多采用半封閉養殖模式,嚴禁外來人員參觀或進入,有效杜絕了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但是缺乏比較嚴密的疫病防控制度,對于制度的落實情況沒有全面的記錄,場區環境條件相對較差。生產方式采用的都是全進全出制,肉雞采用分批生產,每年5~6批,管理比較合理。由于受畜禽行情大氣候的影響,養殖效益在前一段時間不容樂觀。
2.1雞場選址不合理
養雞場在選址時,主要考慮飼喂方便或受自身場地限制,不考慮對周邊環境污染的影響與防疫隔離條件,而將雞場直接建于村莊前后,有些養殖戶還將雞舍建在居民院內,這樣極不利于防疫隔離和衛生消毒。因此,在選址時應遠離公路主干道、集貿市場等,選擇相對安靜的場址來減小噪音的污染;遠離村莊,飲用水源以深井水和自來水為好,但必須不受污染,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2.2圈舍建設基礎差
農村養雞舍建造過于簡單,其保溫、隔熱基礎條件較差,通風和保溫矛盾突出,特別是在冬季、冬春、秋冬季節轉化時表現明顯,雞群長期處于應激狀態,造成雞體質較差;另外,雞只占籠面積較小,采食飲水空間不足,易造成雞群發育不均衡,導致傳染病發生。
2.3消毒制度不嚴格
對大部分雞場來說,消毒意識雖有,但普遍薄弱。有時抱有僥幸心理,存在麻痹思想;不能對全場進行有效徹底地消毒;有些養雞場雖然設有消毒室、消毒池,但形同虛設,不能正常使用或根本就不用,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如雞場入口處車輛進出的消毒池常年沒有消毒藥液,即使有也不是經常添加消毒液而導致消毒效果不好,安裝的紫外線燈管、更衣室不能夠正常利用,容易造成疫病傳播。
2.4環境條件難調控
在養雞生產中,多數養雞場管理不當(如換氣不良、氨味太重、缺水),在環境改變(如高溫、噪音、氣候突變)時難以對環境條件進行調控,雞群應激反應較大。如只注重溫度的控制,忽視濕度的調控,濕度太低造成機體脫水,粉塵增加,引起呼吸道疾病。冬季濕度過大,使雞群機體散發熱量增大,使其更加寒冷;夏季濕度過高,會使雞群呼吸困難,大量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易引發各種疾病。
2.5使用藥物不規范,亂用、濫用藥物現象比較普遍
養雞場所用飼料多為飼料廠家提供,沒有進行飼料成分的化驗分析,對所使用的添加劑種類不太清楚,有些甚至添加了國家禁止使用的藥物,嚴重影響畜產品質量,同時使消費者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3.1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
3.1.1改善環境條件
環境條件是決定規模養殖場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集約化養殖場必須高度重視養殖環境,不但場址選擇要合理,養殖場內的布局結構也應符合防疫要求和管理要求。通風不良是飼養中最大的危害,空氣中只要有少量的細菌和病毒,就可能被雞群全部吸入,加上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氨氣、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這樣會使雞群無一幸免,因此要時刻注意通風。加強日常飼養管理,改善環境氣候條件,使雞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定期消毒、殺蟲、滅鼠、驅蟲,對雞舍環境、飼料、飲水進行檢測,將有助于減少疾病傳播。
3.1.2提供營養全價的飼料
良好的飼養管理和全價營養是雞群健康無病的必要條件,對不同用途、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雞群應給予相應的全價飼料,有針對性地調整日糧營養水平,這不只是要讓雞群迅速提高生產力,更重要的是讓雞群健康生長發育。
3.1.3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
合理的飼養密度是非常重要的,如飼養密度過高,則有百害無一利,雞群會發育不一致,抵抗力降低,一旦發病,會迅速傳播。
3.1.4盡量做到“全進全出”
盡可能做到同日齡范圍內的雞全進全出,這樣有利于疫病的預防。
3.1.5人員出入需嚴格消毒
嚴格限制人員、動物和運輸工具的流動和進入養殖場,杜絕外來人員的參觀;本場內各雞舍的飼養員禁止互相串舍;技術人員進入不同雞舍要更換衣物,嚴格消毒。
3.2做好防疫監測工作
將防疫工作的指導思想,從以控制為目的轉變為以凈化為目的。防疫的目的不僅滿足于雞群的發病率降低,而是把基本點建立在雞群不帶毒或少帶毒。
免疫應有制度、有計劃,不可隨意進行,不可盲目實施。制定免疫計劃時,既要充分考慮品種特點、疫苗特性,又要結合本地疫情和本場實際,選擇最合適有效的免疫途徑,選擇最可靠的免疫程序,選擇最安全的免疫劑量。堅決禁止使用任何違禁藥物。
抗體監測是檢測動物免疫后免疫效果的有效辦法。健全疫情監測體系,可提高疫情預警預報能力,增強防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3強化檢疫監督
通過個體檢疫,發現群體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或隱患,采取必要的措施對全場豬群進行控制。定期檢疫凈化,定期采血檢疫。日常要詳細記錄整個畜禽的健康情況,出現可疑病例要及時送病料檢驗。
對畜禽規模養殖場加強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的監督,引導養殖場堅持自繁自養,配備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病死畜禽焚燒或深埋設施,不斷建立健全無害化處理記錄等養殖檔案。
健康畜禽的糞、墊料等廢棄物應用專車通過專用通道運出,經發酵后無害化處理;對病畜禽的糞、墊料經焚化或發酵處理。廁所設置化糞池,避免糞水直接進入環境。
3.4強化政策導向
畜禽規模養殖場生物安全,不是養殖場單方面的工作,應該是畜牧、土地、交通、教育等社會各方面共同合作,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理論體系,不斷完善防疫體系,保證集約化生產健康、穩定、全面發展。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等多種手段,發展低能耗綠色經濟。規模畜禽場要有長遠的發展規劃,有計劃地分期完成擴大生產任務和各項防疫措施。
從引種、養殖場、活體健康等全程監督檢驗;對動物品種、飼養環境、疾病控制、藥物使用等進行綜合評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