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根 王 威 徐 日 李 博 徐曉蓓 卜維靜
·綜述·
針刺治療腸易激綜合征Meta分析
李瑞根王威徐日李博徐曉蓓卜維靜
目的 評價針刺治療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Cochrane、PubMed、EMBASE、CBM、CNKI、萬方、VIP等數據庫,配合手工檢索以提高查全率;使用“偏倚風險評估工具”評價文獻的方法學質量,Review Manager 5.3進行Meta分析。結果 納入合格研究12篇,總計715病例數,Meta分析示隨訪3個月復發率:95%CI為[0.35~0.68],P<0.00001,提示試驗組(針刺)隨訪3個月復發率小于對照組;針刺或針刺+西藥vs西藥臨床癥狀改善總體有效率:95%CI為[1.08~1.26],P<0.0001,并且漏斗圖結果顯示基本對稱,提示試驗組改善IBS臨床癥狀優于對照組。結論 受納入研究方法學質量不高及偏倚風險客觀存在,本研究所提供證據尚不足以證明針刺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療效優于對照組。亟待今后的臨床試驗能用高質量、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驗證針刺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
針刺療法; 腸易激綜合征; Meta分析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為臨床消化科門診的常見病,是排除胃腸道器質性病變的慢性遷延性疾病,臨床表現與個性及心理因素、社會因素息息相關[1],主要包括周期性或反復性發作的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或大便性狀異常等[2]。迄今為止,由于實驗室檢查缺乏形態學及生化指標異常改變證據;發病機制無法用某單一的病理生理機制來解釋,常規藥物療效差強人意,患者生活質量倍受影響,社會醫藥資源被長期消耗,消化領域工作者一直以來都在致力于尋找一種力專效宏、簡驗效廉的替換療法。
本研究盡可能全面收集國內外有關針刺治療IBS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進行Meta分析,客觀評價針刺治療IBS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價值。
1.1資料
圍繞研究對象、干預措施、結局指標、研究類型四方面進行結構化,并充分考慮本課題實施的可行性。1.1.1 研究對象 患者的年齡、性別、種族不作限制,診斷標準符合羅馬診斷標準等。
1.1.2研究類型 與課題相關的隨機對照試驗,語言種類限制為中英文,中醫辨證分型及發表年限無限制。
1.1.3干預措施 試驗組干預措施以針刺療法為主,組間具有可比性。
1.2結局指標
1.2.1主要結局指標 臨床癥狀總有效率;隨訪3個月復發率。
1.2.2次要結局指標 心理精神(即 HAMA、HAMD量表)評分改善;消化道總體癥狀積分改善。
1.3排除標準
(1)排除不同穴位之間比較的臨床試驗;(2)重復發表、數據片面、不完整且又與作者無法取得聯系的研究;(3)排除其他疾病合并IBS以及存在明顯精神癥狀或長期接受胃腸疾病藥物治療的患者;(4)組間基線可比性差的研究;(5)診斷標準不明的研究;(6)結局指標選擇與本課題不一致的臨床試驗研究。
1.4檢索策略
首先,檢索策略制定均采用主題詞或關鍵詞與自由詞組配;其次,確定檢索表達式之前經過多次預檢索(目的在于提高查全率)。
檢索范圍:優先選擇更新速度快、入口途徑多的計算機檢索:Cochrane臨床對照試驗中心注冊庫、PubMed、CBM、CNKI、VIP、萬方數據庫。檢索時間從建庫至2015年6月。此外,手工檢索納入研究的參考文獻作為補充。
檢索表達式:在檢索過程中,針對不同數據庫系統特點,靈活運用組配、截詞符、加權、擴展、限定等檢索功能優化檢索表達式。參照使用Cochrane協作網推薦專門針對檢索RCT高敏感度策略。中文檢索詞包括“針灸”“針刺”“針灸療法”“針刺療法”“腸易激綜合征”,外文檢索詞包括“acupuncture-moxibustion”“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cupuncture therapy”等。
1.5數據提取
為了避免數據提取過程中遺漏重要數據或發生錯誤,提高結果可靠性和保證數據來源可查性,本研究設計統一的原始研究數據提取表。
1.6方法學質量評價
為了盡可能減少評價者主觀因素的干擾,本研究采用Cochrane協作網推薦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替代Jadad量表或Delphi清單對納入文獻的方法學質量進行評價,并報告其結果。
2.1文獻篩選和納入結果
首先通過初步篩選納入相關文獻947篇,其中去掉重復文獻20篇,動物實驗120篇;再次通過瀏覽標題和摘要,去掉與納入標準不符合的研究588篇;最后通篇閱讀剩下219篇,剔除不合格研究207篇,最終納入研究12篇。
2.2納入文獻基本特征
最終納入符合標準12篇研究中,總計715病例數,其中試驗組356例,對照組359例;所有納入研究試驗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病程都無統計學差異(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見表1。
納入研究中,陳躍華等[8]報告了 HAMA和HAMD量表評分在治療前后的改善情況,由于與原始研究第一作者無法取得聯系,不能獲取原始數據計算治療前后差值的均數和標準差(x±s),因此無法就此結局指標進行Meta分析。
2.3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
納入的12個研究中,關于隨機分配方法的實施,1個研究[17]提及用隨機數字表;關于分配方案隱藏、盲法實施,所有的試驗均未有提及。結果用偏倚風險圖(圖1)和偏倚風險匯總圖(圖2)直觀表示。
2.4Meta分析結果
2.4.1治療后隨訪3個月復發率發生情況比較28個試驗中,有4個試驗[9,12-13,17]報告了治療后隨訪3個月復發率發生情況,具體結果如圖3所示。(1)異質性檢驗結果:卡方檢驗(X2=3.22,P=0.36>0.01),I2=7%<50%,可認為該4個獨立同類研究具有同質性,因此合并統計量的統計學方法選擇固定效應模型;(2)RR=0.49,95%CI為[0.35~0.68]<1,提示針刺對于IBS治療后3個月復發率是一種保護作用,即試驗組隨訪3個月復發率小于對照組;(3)合并統計量的檢驗 Z值=4.30,P<0.00001,有統計學意義。

表1 12篇納入文獻基本特征

圖1 12個研究偏倚風險匯總圖

圖3 治療后隨訪3個月復發率情況森林圖

圖4 針刺或針刺+西藥vs西藥臨床癥狀改善總體有效率森林圖
2.4.2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比較 12個研究中,有9個試驗[8,10-11,14-19]報告了針刺或針刺+西藥vs西藥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具體結果如4圖所示。(1)異質性檢驗結果:卡方檢驗(X2=3.87,P= 0.87>0.01),I2=0%<50%,可認為該9個獨立同類研究具有同質性,因此合并統計量的統計學方法選擇固定效應模型;(2)RR=1.17,95%CI為[1.08~1.26]>1,可認為試驗組與IBS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的增加相關聯,即試驗組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3)合并統計量的檢驗Z值=4.09,P<0.0001,有統計學意義。納入的9個獨立同類研究漏斗圖5所示:圖形左右基本對稱,可認為9個研究的偏倚較小。
2.5不良事件報告情況
納入的12個研究中,孔素平2014[15]描述了試驗組與對照組的脫落病例。其余試驗均未報告不良事件。
受納入研究方法學質量低,如隨機分配方法的不規范化實施,分配方案隱藏及盲法應用的不重視,結局指標報告、穴位處方選擇的非標準化等以及偏倚風險客觀存在,本研究結果尚不足以證明針刺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有效性優于對照組。
3.1研究結論的影響因素

圖5 針刺或針刺+西藥vs西藥臨床癥狀改善總體有效率漏斗圖
(1)診斷標準不統一:納入的12個研究中,除1篇[12]采用國內行業標準,其余雖然均使用Rome標準,但RomeⅠ、Ⅱ、Ⅲ彼此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別。診斷標準的不統一容易造成在病例的選擇和收集上導致選擇性偏倚發生。(2)癥狀改善評定標準不規范:關于療效評定標準制定整體較粗糙,甚者有些研究人員采用自擬標準進行療效評定或者采用的癥狀評定量表未進行信效度檢驗,因此一定程度上影響研究的證據水平。(3)結局指標選擇:長期受到IBS困擾的患者經常伴有焦慮、抑郁癥狀,國際上推薦普及反映IBS療效的評價指標有IBS-QOL、IBS-SSS等,而國內試驗較少選擇基于IBS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評價的指標。納入的12篇研究中,國內僅有2篇報告了IBS-QOL[10,15],但缺乏數據完整性,由此帶來的報告偏倚會對Meta分析結果和結論分析造成一定干擾。(4)納入研究本身的偏倚:很多研究報告僅注重報告的文字描述,實際操作與研究的設計和實施要求相差甚遠,由此造成的選擇性偏倚也會對結論產生一定影響。
3.2本研究存在的問題
5名評價者均非攻讀文獻檢索專業,文獻檢索策略的制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時由于外文數據庫權限問題,無法獲取更多非免費文獻,并且缺乏獲取灰色文獻和陰性結果研究途徑。不同分型的IBS因病因病機不同,在針灸治療尤其是治法和選穴上存在差異。國內研究較少對IBS進行中醫辨證分型治療,其臨床選穴無標準可循,無法為針灸治療IBS提供全面性證據。納入的12篇研究中多數研究的樣本量不大,這會造成檢驗效能偏低。
雖然此次研究結果尚不足以證明針刺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優于對照組,但是問題的發現為日后再次評價針灸治療腸易激綜合療效及安全性有深遠的意義,同時希冀國內外研究人員能夠合作交流,取長補短,以更好地為針刺治療IBS提供有據可循的臨床療效證據。
[1] 劉建莊.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個性和心理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1):269-270.
[2] 陳寒昱,孫志廣.腸易激綜合征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0(2):243-245.
[3] 李智浩,杜元灝,黎波,等.針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證據[J].遼寧中醫雜志,2012,55(2):338-341.
[4] 李靜,王家良.系統評價的方法與評價原則[J].中華醫學雜志,2001,8(1):56-58.
[5] 曾憲濤,孫竹,湯紅明.Meta分析系列之十:合格標準的制定[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3,6(1):6-9.
[6] 陳耀龍,王夢書,張文娟,等.如何閱讀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9,9(9):1010-1017.
[7] 王丹,翟俊霞,牟振云,等.Meta分析中的異質性及其處理方法[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9,9(10):1115-1118.
[8] 陳躍華,陳興奎,尹小君,等.電針與益生菌合用黛力新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比較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32(5):594-598.
[9] 張濱濱,張萍萍.疏肝健脾針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34例[J].江西中醫藥,2014,62(7):60-62.
[10] 劉淑英.調神健脾針刺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廣西中醫藥,2014,37(4):55-57.
[11] 劉瑩,李平.“通督調神”針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31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4,30(2):73-74.
[12] 鄧瓊.溫針灸治療60例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9):119-120.
[13] 洪珍梅,王樟連,陳曉軍.穴位埋線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1,31(4):311-313.
[14] 龍澤榮,于存海,于洋,等.針刺加微生態制劑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6,26(6):403-405.
[15] 孔素平,王文琴,肖寧,等.針刺配合隔姜灸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臨床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10):895-898.
[16] 石志敏,朱葉珊,王清賢,等.針刺與西藥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療效對照觀察[J].中國針灸,2011,31(7):607-609.
[17] 李浩,裴麗霞,周俊靈,等.針刺與西藥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對照觀察[J].中國針灸,2012,32(8):679-682.
[18] 竇寶峰,王威,徐日.針刺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2,26(18):80-81.
[19] 魏波,呂文波,張毅敏,等.針刺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2011,32(6):657-659.
[20] Forbes A,Jackson S,Walter C,et al.Acupuncture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26):4040-4044.
[21] Lembo AJ,Conboy L,Kelley JM,et al.A treatment trial of acupuncture in IBS patients[J].Am J Gastroenterol,2009,104(6):1489-1497.
[22] Schneider A,Enck P,Streitberger K,et al.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Gut,2006,55(5):649-654.
(本文編輯:董歷華)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Methods All the information came from Cochrane,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VIP database,and manual searching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recall ratio.The risk of bias(ROB)too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terature methodology,the Review Manager 5.3 was used for the Meta-analysis.Results 12 eligible trials(n=715)were included,Me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currence rate of 3 months:95%CI[0.35~0.68],P<0.00001,3 months follow-up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acupuncture)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cupuncture or acupuncture plus Western medicine 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s of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men:95%CI[1.08~1.26]P<0.00001,and funnel plot results showed the atlas were basic symmetry,suggesting that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IB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 Due to the poor assessment of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all the inclusive studies and the risk of bias exists objectively.The evidenceof this systematic review wasn't sufficient to prove that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Hoping the future clinical trials with high quality,multi centerand large sample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o further verif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for IBS.
Acupuncture therap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Meta-analysis
R245.3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6.06.044
Meta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LI Rui-gen,Wang Wei,XU Ri,et al. College of Acu-moxibustion and Tuina,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China
基金來源:遼寧省科技廳優秀人才培育計劃(2015020374)
110032 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
李瑞根(1989-),2013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針刺臨床機理研究。E-mail:begeer1314@ 163.com
王威(1965-),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針刺臨床機理研究。E-mail:syweil@163.com
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