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亮
(中國民航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 300300)
“一帶一路”視角下的中國航空電子口岸建設研究
王嘉亮
(中國民航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 300300)
大通關的前提是口岸實現電子化,中國民航只有融入國家電子口岸,才能滿足國際航空貨運的快速發展需求。在航空口岸電子化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只有從信息系統整合、流程重塑、政策保障等多方面,才能真正實現航空口岸的電子化。
大通關;電子口岸;航空貨運
2013年9月,習總書記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投資貿易合作成為“一帶一路”重點建設內容。近年來,國內自貿區的建立,促進了中國與周邊經濟體的貿易往來。其中,貿易便利化是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在宏觀上,2014年我國進出口額達4.3萬億美元,全球貨物貿易國排名第一位,全球市場份額穩中有升。隨著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貿易規模的持續擴大,2014年12月26日,國務院印發《落實“三互”推進大通關建設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立有效的大通關協作機制,優化通關流程。顯然,國際航空貨運的通關環境依賴于大通關服務體系建設,其通關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在中觀上,2014年,中國民航業國際航線完成貨郵運輸量168.4萬噸,比去年增長9.0%。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以及跨境電商的興起,國際航空貨運將迎來利好的發展局面。然而,我國航空貨運業仍存在著許多不足,自身行業信息化建設遲緩,沒有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目前,全國63個空運口岸電子化程度低,仍以手工模式操作。構建科學、高效的信息平臺、整合貨運行業的業務,有助于升級行業信息化水平,推進貿易便利化建設。
在微觀上,航空貨運鏈涉及企業多、流程復雜。運輸作為貨物流通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國際航空貨運中,通關效率影響著生產企業的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有利于提升企業產品競爭力,助力“中國制造”參與國際貿易市場角逐。
“一帶一路”的建設是系統工程,構建大通關服務體系是貿易便利化的基礎,航空運輸建設是重要支撐點,其中,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信息化平臺成為推動互聯互通的重點。因此,對于航空貨運業來說,需要實現航空口岸電子化、“一站式作業”,在電子化口岸這一平臺健全航空貨運信息共享機制,推進航空貨運全流程的可視化和無紙化、一體化通關管理,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通關。因此,實現航空口岸電子化是現階段各方的重要任務。
口岸作為國際物流的重要節點之一,如何保障口岸物流、單證流、資金流、信息流高效、順暢地運轉,是口岸電子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大通關建設的目的是減少審批程序,協調口岸各方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通過科學的監管,實現口岸管理部門有效監管和高效服務。因此,航空電子口岸是在大通關體系的指導下進行建設,既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又需要優化通關流程、提高企業通關效率,促進對外貿易的快速健康發展。因此,航空電子口岸的建設需要滿足以下原則。
2.1滿足先進性和可靠性
運用先進且成熟的信息技術,在構建航空電子口岸平臺的同時,確保硬件的可靠性、軟件程序的穩定性以及數據保存、傳輸的流暢,并且建立資料備份機制、應急處理機制,為航空貨運管理提供可靠支撐。
2.2統一規劃,共同實施
建立航空電子口岸需要各聯檢單位的共同努力與配合,對于制定的口岸工作機制,各方共同實施,才能實現服務標準、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的統一。
2.3滿足開放性和延展性
航空電子口岸的業務涉及海關、稅務、工商、質檢及外匯等政府部門,與各聯檢單位的系統相連接時,需要滿足接口和協議的標準化。并且,航空電子口岸平臺本身應是可擴展的,通過不斷的更新與優化,滿足航空貨運未來發展需求。
3.1航空電子口岸建設思路
我國航空電子口岸是從航空貨運發展需求的角度出發,以中國電子口岸平臺為基礎,以大通關建設為服務理念,運用RFID技術、GPS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借助國家電信公網,將國家各行政管理機關分別管理的進出口業務信息流、資金流、貨物流電子底賬數據集中存放,實現數據共享和數據交換的公共數據中心。
3.2航空電子口岸技術支撐平臺
技術平臺是建設航空電子口岸的基礎,通過塑造信息集成環境,聚合各個環節分散、異構的電子貨運信息資源,在訪問Web版或軟件版航空電子口岸時,實現非結構化貨運文檔信息、結構化貨運數據資源和聯檢單位內網及其辦公系統跨數據庫、跨系統的無縫連接,航空電子口岸平臺支持貨運信息搜索、查詢、傳輸。此外,根據企業業務特點,為不同企業用戶提供滿足其需求的業務辦理。詳細功能如圖1所示。①身份認證子系統:航空電子口岸作為中國電子口岸的子單位,空運企業用戶必須登錄中國電子口岸,進行IC/IK統一身份認證。②統一權限管理子系統:國際航空貨運中,涉及網上支付系統、進口付匯系統、減免稅系統、加工貿易系統、出口退稅系統、艙單申報系統、出口收匯系統,企業用戶需多次登錄,也給系統管理帶來大量煩瑣且不必要的重復工作,通過統一權限管理子系統,實現企業用戶“一次登錄,多系統多次使用”,由于權限管理控制臺、權限數據庫均部署在航空電子口岸,向用戶提供靈活和方便的使用模式,也明確各聯檢單位定義、業務權限管理。③數據交換子系統:航空電子口岸涉及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等監管部門的應用系統,其次,為貫徹航空電子口岸建設的原則,保證貨運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實現貨運單據等信息互聯,數據交換系統的建立承擔了相關系統的數據傳輸、交互。
3.3航空電子口岸功能介紹
航空電子口岸服務平臺作為中國電子口岸的重要組成部門,是面向空運企業和航空口岸管理部門等多方用戶提供的數據信息服務平臺,它通過整合信息資源,實現航空貨運各環節的聯檢單位與聯檢單位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聯檢單位之間的協同運作。如圖2所示,航空電子口岸的功能架構基本覆蓋了政務、商務、物流發展的基本需求。在國際航空貨運中,需要經過海關、稅務、工商、質檢、外匯等政府管理部門的審批,航空電子口岸這一平臺通過整合貨運申報系統、貨運通關狀態綜合查詢系統等資源,監管部門可實行其對管理相對人的監督和約束,并行使電子通關、電子報稅等功能,起到維護政治經濟秩序的目的。另一方面,航空電子口岸平臺同時兼具電子商務的有關功能,其推出的一系列網上交易服務工具,如口岸支付一卡通,推動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通過數據中心,空運企業還可以獲得運輸、倉儲、銀行、保險等行業的中介服務。同時,空運企業間也可以進行聯網,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并且,電子口岸平臺在提供貨運信息方面具有專項優勢,可以將政府監管信息(如報關、報檢、結匯、退稅等)、航空口岸信息、企業物流信息(如運輸、配送等)進行整合,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數據交換和聯網核查。

圖1 航空電子口岸總體架構

圖2 我國航空電子口岸系統功能體系
根據流程梳理與現狀調查的結果,經分析,發現目前在航空口岸電子化建設中,存在以下問題。
4.1航空電子口岸建設沒有明確的政策
在航空電子口岸的建設中,從國家的層面,至今尚未出臺相關政策。其次,雖然民航局作為口岸建設的重要成員之一,但處于被動局面。目前,海關在口岸建設中處于主導地位,航空口岸電子化建設需要各聯檢單位的協調與配合,而航空口岸實現電子化的業務包括出口退稅部門的完稅金額、境內企業名稱數據、外管部門的進口付匯、出口結匯,由于其他聯檢單位的通關業務未整合到口岸平臺,尚無法完成航空電子口岸建設。
4.2航空電子口岸建設沒有統一的實施方案
各聯檢單位間原有的系統接口和協議不統一,加之,近年來電子政務的盛行,各聯檢單位針對自身口岸監管業務,自行開發信息系統。例如:海關新艙單系統進港部分上線以來,由于系統的斷層導致各個部門的數據傳輸都是人工紙質的方式,且艙單預錄工作由第三方公司操作,導致“無紙化”實際上還是“有紙”,信息傳遞不及時、差錯率高、貨物滯后、人力物力成本高,致使電子口岸淪為擺設。此外,各地機場所使用的貨運系統不統一,且相互獨立,不能進行數據共享,在數據傳遞上浪費了人力和物力。如此一來,航空貨運流程變得更加復雜,未能實現數據傳輸、共享標準。
5.1中國航空電子口岸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落地,建立與之相配套、相適應的通關管理機制勢在必行,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也是支撐“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一步。另外,全國貿易一體化的新形勢下,“大通關”建設的重點是國際貿易和國際口岸的便利化。航空電子口岸既符合“大通關”的建設理念,也落實了“三互”改革方案,針對目前口岸管理體制機制所帶來的通關效率低等問題,航空電子口岸建設簡化貨運通關環節,運用前置服務、后續核查等方式將通關非必要的執法作業前推后移,最大程度地優化貨運通關效率。
從行業的角度來說,航空貨運作為貨物流通的一個節點,需要最大限度地確保暢通無阻,航空電子口岸這一先進的通關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促進航空貨運發展。在信息化建設,航空貨運業沒有采取集合式發展,導致原有貨運信息系統各不一樣,形成信息孤島。而航空電子口岸的建設,是在全行業內各個主體進行信息化升級,最終航空貨運所有流程在統一的信息平臺運行。實現了貨運信息的整合,航空貨運的運營效率才可能提高,從而提高航空貨運的國際競爭力。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空運貨物最基本的流程是:托運人→貨運代理→出境海關→機場地面服務→航空承運人→機場地面服務→入境海關→目的地貨運代理→收件人。如此復雜的航空貨運鏈必然伴隨著紙質運輸文件和海量的信息流。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細微的差錯,都可能導致貨物延遲到達目的地,增加貨物運輸鏈成本、也埋下了危及航空運輸的安全隱患。縮短貨物運輸時間,是物流運作的本質,也是航空貨運的優勢所在。在航空貨運的流程中,需加強各節點有效銜接,縮短節點間的交接時間,提高節點間的通過率,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實現貨運信息的共享。另外,電子口岸的建設是服務于貨運發展,依托電子口岸,航空貨運運輸環節里的20多種紙質文件全部實現無紙化,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測算,若貨運全程電子化將使中轉運輸時間平均縮短24個小時,每票貨物可為航空公司節省9美元,為一個中等貨運代理每票貨物節省14美元。并且,航空貨運融入電子口岸平臺后,不僅實現了電子化,還具有政策兼容性的優點,口岸聯檢單位實現全程透明的信息監控。這些優點,不僅提升了航空貨運運行效率,而且也帶來了整個航空業的信息化升級,有助于提升航空業整體業務水平和競爭力。
綜上所述,重點發展國際業務是我國民航貨運的必然趨勢,電子口岸又是國際航空貨運業務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和趨勢,因此,推動民航貨運加入電子口岸,勢在必行。
5.2推進航空電子口岸建設的可行性建議
航空電子口岸的建設是在中國電子口岸委辦公室的指導意見下進行,服務于大通關建設。作為航空電子口岸的主力軍,民航局是發起者、協調者、整合者、監管者。既需要在行業內重塑航空貨運的運作模式、優化國際航空貨運流程,督促空運企業、機場、貨運代理等參與,也需要與行業外海關、質檢等部門加強協作、相互配合,在查驗模式、管理方式、監管體制、運行機制、作業流程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改革和創新。
5.2.1開放數據接口,共建航空電子口岸平臺
建設航空電子口岸的核心是各聯檢單位積極開放航空電子口岸項目的數據交換接口,統一制定貨運報文標準、基礎業務代碼、數據合法性檢查規則,并且,在“統一協商,安全可靠,利益共享”的基礎上,民航行業主管部門與其他監管部門共同開發建設航空電子口岸平臺,為貨運業務申報、信息查詢提供先決條件。此外,確保機場、航空公司、代理人等均可通過其自用的貨運系統與該電子口岸平臺對接,可與聯檢單位互相收發并轉化貨運信息,并在安全的前提下和權限允許范圍內進行數據互聯及提取應用,全面實現電子通關。
針對民航業內信息化水平低等情況,需由民航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在行業內建立全國統一的國際貨運系統,滿足不同類型的貨運系統也可傳遞貨運數據信息,不同的系統間實現互相轉碼、識別并轉錄,提高數據傳輸效率。從而,實現航空貨運業與航空電子口岸的無縫對接。
5.2.2優化貨運通關流程
首先,就目前的航空貨運通關流程而言,民航行業主管部門與海關部門協商,共同優化貨運通關效率。在貨物申報時,可采用提前申報進出口貨物的模式,縮短通關時間。例如:貨物出口時,提前申報、海關驗放,貨物到達入庫后即可馬上發送運抵,實現通關;貨物進口時,提前申報、貨到直提,海關通關手續前移,縮短貨物實際通關時間。為進一步推進電子放行,海關部門取消紙質報關單加蓋“放行章”的環節,憑電子放行信息辦理交付/發運手續。
其次,民航部門需要與檢驗檢疫部門相互配合、協作,推進貨運信息化建設,全面實現電子申報、電子簽證、電子轉單,形成以電子申報、電子監管、電子放行為主要內容的檢驗檢疫“大通關”建設格局。并且,推行“綠色通道”制度,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查核準,對符合條件的出口貨物施行產地檢驗,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可不查驗、予以放行;建立“直通放行”制度,對符合條件進口貨物,貨物直運至目的地,由目的地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對符合條件出口貨物,憑產地檢驗檢疫機構簽發通關單直接辦理通關手續。這些運用信息化的手段,有助于提高通關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航空貨運業國際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江宏,本刊編輯部.中國電子口岸大通關[J].物流技術與應用,2002(5).
[2]余波.中國海關通關管理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7.
[3]徐曉菁.建設單一窗口式的通關模式思考[D].上海:復旦大學,2011.
[4]江山.電子口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
[5]李為為,周汝勝.交通公路電子口岸系統建設研究[J].交通標準化,2010(21).
[6]楊東.關于推進青島口岸大通關建設的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7.
[7]李毅.天津空港口岸“大通關”運作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6.
[8]趙桂紅,羅雅涵,丁治國.航空電子貨運及其發展模式研究[J].交通企業管理,2008(4).
[9]王飛.電子政務環境下的湖北電子口岸建設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10]王文博.基于現代物流理念的我國航空貨運產業發展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學,2007.
[11]王婧,甘蜜.國際物流中貨物通關效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市場,2008(15).
[12]王南.我國電子口岸建設的思考[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13]胡蓉,陳秋琳.海關物流通關流程優化研究[J].船海工程,2009(5).
[14]李鋒.保稅物流通關效率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8.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100
F125
A
1673-0194(2016)16-0152-03
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