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
當前金融行業信息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但安全生產事件時有發生,電信網絡詐騙等案件頻發。各機構應主動探索系統架構轉型,積極研究建立靈活、可延展性強、安全可控的分布式系統架構。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
一個完善的銀行業監督管理體系除了政府監管之外,還需要銀行業完善的內控措施、行業自律組織及成熟的金融市場約束力量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對銀行業全面有效的監管。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
在過去十幾年當中,杠桿率上升1/3的來源是房價的上漲,因此在房地產領域還是需要采取很多措施抑制泡沫過度的加大。
香港中文大學講席教授,沃頓商學院博士郎咸平:
在金融業,什么叫風險控制?就是起大風之前能夠安全回來就叫風險控制。為了達到有效地風險控制、確保你的債權,所有的分析工具都和傳統是一樣的,所有的流程控制和傳統也是一樣的。因此在金融行業互聯網思維什么都沒有顛覆。
上海富大集團公司副總裁張平:
投資客轉戰各城市,之前所謂的價值洼地已經不復存在。而當“全民炒房”現象愈加濃烈時,風險也會快速上升。因為房價的快速上漲,即會使各級政府加大對房地產的調控力度,更會使銀行收縮信貸規模。當居民杠桿加到超出其能力范圍之內時,房地產的泡沫便會隨著杠桿的消失而出現崩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
中國經濟趨勢性下行的空間在收窄,預計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經濟觸底的概率較高。
著名經濟學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
目前市場上流行一種錯誤觀點,認為中國的居民部門負債率并不高,可以在企業和政府去杠桿的同時,增加居民負債。如果對比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中國居民部門的負債確實不算高,但是這種橫向比較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因為中國的社會保障相對落后,居民部門不得不通過私人儲蓄以彌補公共保障的不足,居民儲蓄率與福利國家是沒有辦法對比的。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劉鳳良:
短期內需要維持較為寬松的流動性,不急于降杠桿;財政需要維持較為寬松的態勢,但是投向更多以改革為目標,逐步實施投向結構的調整;需要對國際資本流動進行密切關注,防范國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