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錢塘江邊,西子湖畔,備受矚目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9月5日下午圓滿落幕。作為全球首要的經濟論壇,本次G20峰會準確把握當前全球經濟的脈搏,達成了廣泛共識,取得了豐碩成果,實現了預期目標,為世界經濟描繪了新的發展藍圖。作為主席國,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向世界傳遞中國信心,同時峰會成果對中國具有重要意義,也將為普通百姓帶來各種紅利。
“綠色金融”成為G20杭州峰會提及率最高的“關鍵詞”之一。這一凝聚了中國智慧的重大創新首次走進G20議題,發展綠色金融已經在各經濟體中達成高度共識。
綠色金融首次成為G20議程
2016年1月25日,中國擔任2016年G20主席國不到3個月,中國人民銀行就與英格蘭央行共同發起成立了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并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會議。中英央行擔任共同主席,秘書處工作由聯合國環境署承擔。
綠色金融是指金融機構在投融資決策中充分考慮其潛在的環境影響,把與環境和氣候變化相關的潛在回報、風險和成本融入到金融機構的日常業務中,引導金融資源流向資源節約技術的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使得企業經營更加注重環境影響,消費者逐步形成綠色消費理念。
從全球范圍來看,綠色金融作為近年來異軍突起的新型融資方式,正在成為推進全球實現綠色增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無論從頂層設計還是民間參與,中國綠色金融體系正在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的引領者。
最新的例子是,互聯網金融巨擘螞蟻金服近日為旗下支付寶平臺的4.5億用戶全面上線了“碳賬戶”,是迄今全球最大的個人碳賬戶平臺。正如8月30日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指出的,利用“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關政策為綠色發展服務”,碳賬戶正是一種創新的碳金融工具,是支付寶三大賬戶之一(資金賬戶、信用賬戶、碳賬戶)。這個賬戶不僅可以記錄人們的低碳綠色足跡,未來條件成熟,也可能變成碳資產的交易賬戶,實現碳資產買賣、投資。
中國的綠色金融走在世界前列
說起來有些令人難以置信,在中國節能環保項目服務貸款5.57萬億元中,占比最大的是綠色交通運輸項目,達到47.6%。“如果以走路為1的話,騎自行車大約相當于走路消耗能源的1/6,坐軌道交通相當于走路的1/2,而開小轎車則相當于走路的20倍。所以我們要把軌道交通放在了綠色項目里,其節能效果是非常明顯的。”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表示。
不管是引導產業實現綠色發展,還是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綠色金融已成為重要的支撐點。據統計,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不良貸款余額為226.25億元,不良率為0.41%,低于同期各項貸款不良率1.35個百分點。如此看來,銀行不但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也是很顯著的,不但賺到了錢,也實現了企業受益、民眾受益,同時社會代價還很小,所以綠色金融是一項互利共贏的事業。
在全球綠色投資都相對不足的情況下,中國的綠色金融走在了世界前列。統計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發行的綠色債券已經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同期發行綠色債券的40%左右。據了解,全球只有中國、巴西和孟加拉國三個國家有正式的綠色信貸統計。
據了解,中國陸續出臺的《綠色信貸指引》《能效信貸指引》等相關政策,在國際上均是首創,并在國際上率先形成了綠色信貸制度框架,率先系統性測算貸款支持的節能環保項目所形成的年節能減排能力。
中國引領世界綠色金融發展
除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中國發展綠色金融的國內機遇在于全民比較強烈的環保意識對于政府的推動作用和商業的促進作用。雖然中國的全民環保意識啟蒙較晚,但是在霧霾等公共環境問題的直觀刺激下,加上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的發展對環境改善更為迫切的需求及由此所凝聚的社會共識,不僅影響了政府政策導向,給予了政府政策執行的動力,也奠定了商業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在環保社會公共意識的推動下,中國正在采取切實的行動,落實《巴黎協議》的自主貢獻預案(INDCs),也同時自覺地成為了世界綠色金融的引領者,這為在G20平臺上推廣綠色金融打下基礎。中國不僅在國家宏觀層面將綠色發展寫入了“十三五”規劃,而且正在努力建設綠色金融體系,并取得了很大成果。首先,中國正在努力發展綠色債券市場,今年上半年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綠債市場,綠色債券發行量全球第一,達549億元,占全球29.3%,全年發行量有望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全球總量相當。其次,中國計劃在明年建成全國統一碳市場,很可能將超越歐盟碳市場(EU-ETS)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
此外,中國也在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投資,特別是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根據《全球新能源發展報告2016》,2015年中國融資額約為1105.2億美元,位居全球首位,總投資額超過美國,大體上相當于歐盟國家的總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教授曹和平在接受FT中文網采訪時指出,當前,中國正在尋求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在G20峰會上推動綠色金融,一方面是分享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經驗,另一方面也是謀劃自身乃至世界經濟綠色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
綠色金融如何“點綠成金”
與傳統金融相比,綠色金融強調金融活動和生態自然的保護協調發展,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事實上,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在G20框架內與各成員共同倡導推進綠色金融的同時,中國的綠色金融也在迅速發展,同時推動綠色經濟和環保產業的發展。有專家預測,未來5年內,中國綠色金融的資金需求規模將在14萬億至30萬億元,即使按照低限計算,年均融資規模也達到約3萬億元,市場潛力巨大。再看綠色信貸,目前除了商業銀行、政策銀行,民營銀行也在加速布局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看似縹緲的一個概念,如何能惠及機構企業和百姓生活?舉個例子,由某一家公司投資,采用公司加農戶方式,利用老百姓閑置的屋頂建光伏發電站,不僅滿足日常的家庭用電需求,多余電能還可以“賺電費”,目前,就有很多銀行瞄準這一綠色產業,投入信貸支持,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這樣看來,綠色金融不僅關乎氣候變化,更是關乎新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人類可持續發展建立環境友好型增長方式的共識和努力。只有環境改變,經濟模式改變,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