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化賓
立法質量是立法生命之所系,提高立法質量是做好統一審議工作的永恒追求。地方人大法制委員會履行對地方性法規統一審議的職責,是地方立法的法定環節和必經程序。近年來,市人大法制委緊緊圍繞本市大局,扎實服務于常委會立法工作,聚焦創新立法工作機制,努力提高統一審議質量,促進實現良法善治。
一、在制度層面創新,依托立法工作制度體系這個載體,加強法制委與各個方面的協調和聯動。為使統一審議切實有助于市人大常委會的審議和表決,在常委會的領導下,法制委高度重視制度的創新性研究。近年來,在常委會領導的帶領下,法制委、常委會法工委牽頭完成了“加強立法工作組織協調”、“加強民主立法”兩項常委會重點研究課題,并形成兩項制度。隨后,根據新修改的立法法和中央要求,進一步對兩項制度進行完善,形成了“一條例”即《上海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兩規定”即《關于加強立法工作組織協調的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民主立法工作的規定》,以及《關于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工作的基本要求》等若干單項工作制度所組成的“1+2+X”的制度體系。法制委嚴格遵循制度要求,既充分依托專委會的“專”的優勢,又充分發揮法制委的“統”的作用,在統一審議中更好地與相關委員會密切配合,提高統一審議的質量。實踐充分證明,抓好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就抓住了提高統一審議質量和水平的“牛鼻子”。
二、在大局下創新,圍繞完善立法工作格局這根主線,助力重點項目。從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出發,法制委注重與相關委員會形成合力,聚焦年度立法計劃中的重點項目。以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條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等為例,法制委積極提前介入、全程參與法規草案的起草、調研和論證過程,及時了解和準確把握法規草案中的重點難點焦點問題,提前預判和研究審議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為接下來的審議和修改工作打好基礎,使審議和修改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努力保證統一審議工作經得起歷史、群眾和實踐的檢驗。
三、在務實中創新,把握實事求是、依法創新這條原則,破解立法難題。法制委在創新實踐中,不斷探索形成了與自身履職需求和特點相適應的創新特色,即堅持實事求是、于法有據的創新理念和堅持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的創新路徑。如在審議和修改急救醫療服務條例時,對于院前院內急救銜接、社會救助是否免責等問題,通過召開專題論證會、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全面掌握了國內外相關制度政策和本市實際情況,從而在統一審議中形成了共識,提出既符合地方立法權限又適應本市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同時,在統一審議中,經過反復斟酌和利弊權衡,完善了對緊急現場救護行為鼓勵和倡導的規定,法規出臺后被社會譽為“好人法”。
四、在流程環節創新,抓住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這一宗旨,處理好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是立法工作的本質要求。為不斷拓寬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渠道和途徑,改進和創新方式方法,法制委在審議街道辦事處條例(修訂草案)時,多次直接聽取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等一線“最接地氣”的呼聲。為更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的主體作用,法制委主動征集其對立法計劃正式項目的參與意向,確保有針對性地參與立法活動。法制委還與時俱進,在民主立法上出新招: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啟動后,針對法規草案向所有聯系點書面征求意見,部分法規草案赴聯系點調研,統一審議時還邀請有關聯系點列席會議。對既定工作環節的“微創新”,使整個流程煥發新生,為統一審議進一步注入了民主的活力。
“十三五”新一輪規劃藍圖啟動在即,法制委定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勉履職,為上海全面落實黨中央提出的法治建設目標作出新貢獻。 (作者系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