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徐洪海:在加快推進“四個中心”建設過程中,要重視發展實體經濟,避免產業空心化。加強對傳統制造業的改造升級,推動第二產業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運用“互聯網+”模式提升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國家重大項目落地的基礎上,重視加強平臺建設,帶動相關產業集群發展,發揮國家重大項目對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的拉動作用。
市人大代表蔣碧艷:上海現有體育場館尚未能充分滿足群眾需求,迫切需要充分挖掘城市可利用空間,進一步為市民運動提供方便。從推進全民健身、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推進體育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同發展的角度,支持更多的社會資本投資街頭運動場地建設,提升城市活力和文化品位。要更加合理地規劃城市功能區塊,重視體育設施的公益性布局,并加大落實力度。
市人大代表袁繼康: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力度不夠大,速度不夠快,有關政策落地情況不理想,要通過國資國企改革充分發揮國企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要通過科學管理、有效監督,建立科學評估機制、容錯機制,運用市場化法則和法律保障,降低風險,并給予經營者一定的權力。要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支持,提高民營企業的信心和活力。
市人大代表顧建忠:一是關于國資國企改革,關鍵要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讓國有企業的資產實力和民營企業的體制機制優勢互補,迸發出生產力和活力。上海在這方面要先行先試,通過機制創新走出一條新路。二是關于上海城市更新和工業用地二次開發,要整體考慮,統籌推進,市場化運作對接金融資本、產業資本,輔以土地政策支持,通過更新和二次開發,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市人大代表郭天藍:對危險品運輸、倉儲管理工作進行調研,完善相關政策,在安全的前提下確保供需平衡,保證上海危險品倉儲、運輸業務正常開展。加強國際貨物流向監管,避免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被“一日游”貨物鉆空子,造成國家稅收損失。探索建立完善居民區業主委員會自治規則,明確業委會管理服務的職能定位,并納入政府管理體系,探索監督管理辦法。
市人大代表王偉:面對全球“制造業回歸”,上海應該創新工業發展的思路,通過打造工業創新中心、高端制造中心,把目前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高端制造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和質量。通過加大制造業的技術改造,大力推進精益生產、清潔生產、計算機集成制造、綠色制造等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打造高端制造業服務基地。
市人大代表顧立軍:一是當前上海的垃圾處置主要依賴“運出去一埋了之”的做法。照此發展下去,垃圾“圍城”必然會阻礙上海城市的發展。政府要守住底線、精準發力、補齊短板,做好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二是要把大場機場的搬遷納入“十三五”規劃。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原來地處郊區的大場機場被居民區包圍,對周邊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干擾。
上海市人大代表石奇光:在科創中心建設中,重點規劃“政、產、學、研、用”五個方面結合和運用的項目,以項目支持平臺發展。在健康上海的建設過程中,完善城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開展全市統一行動的公共衛生月活動,修訂相關條例,明確企業和個人的社會責任,整合力量,統一行動,治理“環境病”等,共同為建設小康社會做好基礎性公共衛生工作。
市人大代表仇穎:要加強制度建設,堵塞制度漏洞,對落后的、不管用的制度及時立、改、廢,堅持有權不能任性,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讓權力在制度的軌道上運行。要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針對權力運行過程中風險和監督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主動超前預防,將監督關口前移,建立從源頭防止腐敗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
市人大代表陳白樺:一是將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納入教育綜合改革。二是加大對電信詐騙行為的打擊力度。三是提高交通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對常年擁堵路段的對策研究和信息化改造,提升管理效率。四是建立健全重大文化設施的評價機制,由政府和第三方機構定期評價,促進文化服務工作不斷改進。推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服務對象和內容的多元化,引導社會力量合作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