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熙
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裁定公布了“全國虛假訴訟第一案”。本案的審判與罰款處罰,昭示了最高法院打擊虛假訴訟的決心,也為公眾觀察法院對待虛假訴訟的態(tài)度和觀點提供了最佳視角。
2015年11月,“全國虛假訴訟第一案”——遼寧特萊維置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與上海歐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訴案的再審二審判決書由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判決書全文洋洋灑灑15000多字,說理精辟透徹。判決書認定上訴人上海歐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上訴人遼寧特萊維置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構成虛假訴訟,并對雙方當事人分別罰款50萬元。
“此次最高法院認定的首例虛假民事訴訟案意義重大?!比珖袷略V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diào),本案的審判與罰款處罰,昭示了最高法院打擊虛假訴訟的決心,也將推動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進一步增強對虛假訴訟的防范意識,提高甄別能力并加大打擊力度。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民事訴訟中虛假訴訟泛濫,既妨害了民事訴訟的正常秩序,又損害了其他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但在立法層面一直缺乏明確、有效的規(guī)制措施。這次最高法院的判決,為公眾觀察、跟蹤裁判者對待虛假訴訟的態(tài)度和觀點提供了最佳視角。
“第一案”的始末
“該案最終被認定為虛假訴訟案,離不開沈陽謝濤等人的申訴?!痹摪钢x濤的代理律師遼寧威旺律師事務所律師喬曉明這樣認為。
2006年6月29日,經(jīng)人介紹,謝濤認識了遼寧特萊維置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萊維公司”)實際老板王作新。當時,特萊維公司在遼寧東港市開發(fā)特萊維國際花園房地產(chǎn)項目。
經(jīng)協(xié)商,謝濤與特萊維公司簽訂協(xié)議,投資270萬元與特萊維公司合作開發(fā)特萊維國際花園房地產(chǎn)項目。雙方約定,無論最終該項目運作如何,特萊維公司都將返還270萬元本金,然后再按投資比例分配利潤。
特萊維國際花園建成后,謝濤并沒有按約定拿到相應的回報。經(jīng)多次協(xié)商未果后,謝濤將特萊維公司起訴到沈陽市沈河區(qū)人民法院,要求特萊維公司返還本金270萬元及支付900萬元利潤款。
沈河區(qū)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謝濤與特萊維公司之間簽訂的協(xié)議因有保底條款,不屬于聯(lián)營合同糾紛,而屬于借貸合同糾紛,因此判決特萊維公司返還謝濤本金270萬元,并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4倍支付利息。
特萊維公司不服提起上訴,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判決,特萊維公司返還謝濤本金270萬元,并酌情按銀行同時貸款利率1倍支付利息。對此,謝濤不服上訴到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就在謝濤與特萊維公司官司還沒有結束,謝濤突然發(fā)現(xiàn)特萊維公司被上海歐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寶公司”)起訴,而且判決已經(jīng)生效,房產(chǎn)被查封。
“特萊維公司沒啥財產(chǎn)了!”眼看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謝濤委托遼寧威旺律師事務所律師喬曉明向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
蹊蹺的是,歐寶公司與特萊維公司在注冊登記上雖是兩家獨立、沒有股權關系的公司,但王作新與曲葉麗是夫妻,且曲葉麗是歐寶公司的控股股東,王作新是特萊維公司的原法定代表人,同時又是特萊維公司的控股股東翰皇公司的控股股東和法定代表人。
“這一訴訟判決意味著特萊維公司的財產(chǎn)被縮減,會使謝濤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兩公司之間的‘夫妻關系’則可能存在著以惡意串通、轉(zhuǎn)移資產(chǎn)為目的的虛假訴訟。”為此,謝濤委托喬曉明向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了申訴。
在此期間,特萊維國際花園施工單位世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包單位江西臨川建筑安裝工程總公司、東港市前陽建筑安裝工程總公司也先后以提交執(zhí)行異議或者通過人大代表申訴等形式,向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反映歐寶公司與特萊維公司虛構債權進行虛假訴訟,損害建設工程承包人債權。
2012年1月4日,遼寧省高院作出再審裁定。經(jīng)再審后,法院查明,王作新、曲葉麗夫妻對特萊維公司、歐寶公司、翰皇公司具有完全控制權,故法院認定歐寶公司與特萊維公司雙方之間不存在真實的借款法律關系,判決撤銷一審判決,駁回歐寶公司的訴訟請求,但對是否構成虛假訴訟未作出認定。歐寶公司則上訴至最高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受理該案后,由庭長胡云騰擔任審判長,與主審法官范向陽(承辦人)、汪國獻組成合議庭,進行詳細調(diào)查取證。2015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在遼寧師范大學公開審理,當庭判決駁回歐寶公司的上訴,維持原判。
同時,法院認定歐寶公司和特萊維公司企業(yè)借貸糾紛案為虛假訴訟案,依法判決對歐寶公司和特萊維公司各罰款50萬元。同時對特萊維公司法定代表人姜雯琪、歐寶公司總經(jīng)理宗惠光和實際控制人王作新,將視情節(jié)和態(tài)度另行處理?!叭珖谝焕摷僭V訟案”由此誕生。
“兩公司既屬同一人,以虛構債權而興訟不止,惡意昭然若揭……”喬曉明對判決書的表述記憶深刻。在他看來,這一紙判決不僅為當事人避免了損失,更彰顯了最高法院打擊虛假訴訟的決心。
虛假訴訟泛濫之災
虛假訴訟案件在實際中確實并不鮮見。官方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2014年,全國法院清查虛假訴訟案件3397件,立案查處307人。
比數(shù)據(jù)更為觸目驚心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僅以2015年下半年為例,便有多起虛假訴訟案件見諸報端。
北京新機場建設項目自2015年6月開始進行拆遷工程,據(jù)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法院榆垡法庭公布,自2015年6月至8月,榆垡法庭共受理179起案件,然而這些訴訟中有超過70%的案件并無實質(zhì)性爭議。
據(jù)大興區(qū)法院透露,當事人提起訴訟的目的,大多是為了得到拆遷的優(yōu)惠政策,比如通過增加戶口人數(shù)多分拆遷款;試圖通過法院生效文書確定非本村人在本村有房,進而落戶本村并獲得拆遷利益。
廣東省順德市人民法院近日對一起虛假訴訟案件出具了罰款決定書,對惡意串通的兩家涉案企業(yè)各罰款人民幣100萬元。這是我國目前開具的虛假訴訟罰款額度最高的罰單。
虛假訴訟實際上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據(jù)悉,虛假訴訟一般是指訴訟參加人惡意串通,虛構民事法律關系或事實,經(jīng)符合程序的訴訟形式,使法院作出錯誤裁判,從而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
記者了解到,虛假訴訟目前多出現(xiàn)在離婚訴訟、債務糾紛、公司爭議等每一類民事訴訟案件中,而虛假訴訟的目的也不盡相同,有的可能是雙方惡意串通來逃避第三方債務,有的則是通過虛假訴訟來騙取他人錢財,或?qū)狗ㄔ簭娭茍?zhí)行等。
“但不論出于何種目的,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虛假訴訟的危害性都是極大的?!睖S建指出,一方面,虛假訴訟違背了誠實信用這一民法基本原則,侵犯了真實權利人的利益,一旦法院支持了虛假訴訟當事人的利益,不但無法真正化解糾紛,反而會激化當事人之間的矛盾,引發(fā)社會矛盾;同時,虛假訴訟也浪費了有限的司法資源,擾亂了正常的司法審判秩序,使得法院的裁判權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
完善法律 填補漏洞
對于虛假訴訟的問題,國家一直相當重視。在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加大對虛假訴訟的懲治力度。
“以前虛假訴訟泛濫,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法律對此存在真空地帶,導致很多虛假訴訟的行為逃避了法律的懲處,違法成本過低?!睖S建直言。
因此,2012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中專門增加了有關虛假訴訟表述的條款,民訴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diào)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并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15年,在最高法院頒布的民訴法司法解釋中首次直接點明了虛假訴訟這一“名詞”。該解釋規(guī)定,原案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進行虛假訴訟的,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guī)定處理。
在2015年11月剛剛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中,也專門增設了“虛假訴訟罪”的內(nèi)容。
“從法律對虛假訴訟內(nèi)容的不斷完善可以看出,國家已經(jīng)意識到虛假訴訟存在的法律漏洞,也意圖通過法律修改來堵住漏洞,加大對虛假訴訟的懲處?!睖S建說。
喬曉明補充指出,2015年8月6日,由最高法院發(f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也有對虛假民事訴訟的預防和打擊的相關規(guī)定。
《規(guī)定》不僅具體列舉了10種可能屬于虛假民間借貸訴訟的行為,還規(guī)定經(jīng)審理發(fā)現(xiàn)屬于虛假訴訟的,人民法院除判決駁回原告的請求外,還要嚴格按照本《規(guī)定》的內(nèi)容,對惡意制造、參與虛假訴訟的訴訟參與人依法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必須要移送有管轄權的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特萊維公司這起案件的審判正是得益于《規(guī)定》的出臺?!眴虝悦髦赋?,相關法律的不斷完善,為法院認定和懲處虛假訴訟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據(jù),越來越多的虛假訴訟案件的曝光,也表明國家正在加大整治虛假訴訟行為的力度。
要杜絕還需多方合力
在湯維建看來,要想徹底根治虛假訴訟這一“頑疾”,還需要在許多方面不斷完善。
首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大犯罪成本。根據(jù)民訴法規(guī)定,對于虛假訴訟的個人,罰款金額為10萬元以下;對于單位,罰款金額在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
“在很多虛假訴訟案件中,涉案者以此來牟取的利益要遠遠高于罰款數(shù)額,這種低犯罪成本會加大犯罪者的僥幸心理?!睖S建認為,罰款的數(shù)額仍需提高,同時要加大犯罪人其他方面的法律責任。對此,湯維建指出,虛假訴訟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發(fā)生的一種侵權行為,屬于特殊侵權,對于因虛假訴訟損害他人利益等行為應以侵權責任法進行懲處。
“應在侵權責任法中明確虛假訴訟這一特殊侵權形式,并建立虛假訴訟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當虛假訴訟侵害有關人員的權益時,受害人可以提起損害賠償?shù)臋嗬!睖S建建議,除了加大民事、刑事的法律處罰外,還應加大行政處罰力度,比如對于進行虛假訴訟的企業(yè)予以吊銷執(zhí)照等處罰,并逐步建立起個人及企業(yè)誠信檔案,將進行過虛假訴訟的主體都納入“黑名單”之中。
在湯維建看來,2015年5月1日開始實行的立案登記制度雖然有效解決了立案難的問題,但從客觀來說,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虛假訴訟出現(xiàn)的風險。對此,目前一些法院設置了“防火墻”,通過讓當事人簽署《虛假訴訟風險告知書》的形式來告知訴訟參與人進行虛假訴訟所應承擔的法律后果,以起到警示作用。
“這是很好的一種舉措,但還是會有虛假訴訟流入到正常的案件審理中,這就需要法院提高對虛假訴訟的認識與判斷力,盡早‘揪出’這些案件?!睖S建舉例表示,雙方當事人對立性不強;在舉證質(zhì)證方面,對對方的證據(jù)都沒有異議,出現(xiàn)類似這些反常的情況,法院就應提高警惕。由于虛假訴訟案件一般手段比較隱秘,因此案外第三方很難去自行調(diào)查取證,雖然我國民事訴訟有“誰主張,誰舉證”的要求,但法院也應在有可能涉及虛假訴訟的案件中,主動依職權來調(diào)查取證。
不少專家指出,此次最高法院認定的虛假訴訟案件中,很多證據(jù)都是由法院依職權查明,這就是很好的范例。
“杜絕虛假訴訟,需要多方合力?!睖S建建議,除了法院外,檢察機關和律師等也應發(fā)揮各自作用,比如律師在發(fā)現(xiàn)當事人有虛假訴訟企圖時,要極力制止,對于違反法律協(xié)助虛假訴訟的,則要嚴厲懲處。
“虛假訴訟與法治精神背道而馳”。虛假訴訟往往不容易被察覺,這需要法官擦亮眼睛,通過更多類似案例的審判,對虛假訴訟形成震懾,打消虛假訴訟的“投機”念頭,還司法一片晴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