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棟
金麗丹,溫州市甌海區第八屆人大代表、新橋街道金蟾社區黨總支書記。
她是土生土長的新橋人,對那片土地,對生活在那里的群眾,有著特殊的感情。一直以來,她將心比心,以情換情,真心實意地全力為民代言,替民行權。
致力生態 用心保護家鄉熱土
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是金麗丹腦海深處對家鄉的記憶。為了找回這樣的畫面,自當選區人大代表以來,她積極參加各類有關生態建設方面的視察、評議活動,并就環境保護、城市建設提出建議意見。
2013年夏天,新橋街道永康巷周邊住戶找到金麗丹,向其反映永康巷河道污染問題,又黑又臭的溪溝,已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飲食起居。得知此事后,金麗丹馬上沿著這條黑臭溪溝走了一圈,發現不僅河道里污水橫流,岸邊也是垃圾遍地、污水四溢。隨后,她又多次走訪村民、片區干部,分析永康巷溪溝污染的原因、解決辦法,并向區八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了《關于要求治理永康巷溪溝污染的建議》。為了讓該建議真正落地,她又多次與承辦單位溝通面商,有力推動溪溝疏通、截污納管,以及日常保潔工作制度化,并呼吁周邊居民一起參與整治,徹底改變了永康巷溪溝的黑臭現狀。
2015年初,金蟾社區來了位老人,她手里拎的袋子里面裝滿了舊電池。老人把袋子鄭重地交給金麗丹,并囑咐道:“這些是我家用過的電池,我不知道扔哪里,又不能隨便丟,就送到社區來了,麻煩你們統一處理一下。”聽了老人的話,金麗丹很受啟發,是不是應該在社區里設立廢舊電池回收點?可回收后,該如何統一處理廢舊電池,有關部門還沒有相應的辦法規定,這讓金麗丹準備在社區設立廢舊電池回收點的計劃陷入了僵局。
不過,金麗丹對此的關注并未止步,她又到其他社區就廢舊電池回收處理工作開展調研,并計劃在區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提出相關建議,從而切實消除這個污染環境的“小型炸彈”。
為民解憂 讓老小區換新顏
金麗丹長期奮戰在基層崗位,社區干部和人大代表的雙重身份,為其更好地為民代言提供了條件。
金蟾社區有一批90年代的老小區,當時由于受條件限制,設計標準較低,小區內部配套不完善。加之多年失修,現如今這些老小區房屋破舊、環境臟亂差,居民活動場所、公共綠地、停車場、消防等配套設施也已無法滿足當地群眾的需求。
為了掌握更詳細的情況,金麗丹挨個走遍了新橋街道的每一個老小區的角角落落。看到風化的外墻,殘破的樓頂,斑駁的鐵欄桿,聽到群眾的無奈之聲和殷切期盼,她覺得自己該為這些群眾盡些綿薄之力。在甌海區八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金麗丹提出了《關于加強新橋老住宅區配套設施建設維修的建議》,督促新橋街道投資600萬元,全面啟動7、11組團舊住宅改造提升工程,共有1260戶居民受益。
自那以后,金麗丹幾乎天天都會去各個組團察看改造進度,并就有關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目前,這些老小區已作為市級樣板社區進行改造,不僅改造了小區道路、建筑、景觀,還重點完善了小區道路微循環、地下管線管網、屋頂違章改造,使整個老小區煥然一新。
為了讓其他老舊小區的人居環境也能得到改善,金麗丹第二年又提出了《關于對新橋老住宅區6、8、10、12組團配套設施進行改造提升的建議》,推動新橋6、10組團整治工作啟動。目前,有關單位也已承諾下一步將啟動新橋8、12組團的整治工作,逐步推進新橋街道舊住宅區整治工作。
搭建平臺 當好“金牌”代言
金麗丹是土生土長的新橋人,大學一畢業就回到家鄉從事社區工作,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她深愛的家鄉和基層群眾。從社區委員到社區黨總支書記,金麗丹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一頭挑著居民群眾的信任,一頭挑著黨和政府的重托。
老舊住宅小區的停車難問題,一直困擾著小區居民,因“搶”車位引發的鄰里糾紛也屢見不鮮。為此,金麗丹在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后,向有關單位提出了改部分小區綠化為停車位的建議,使小區多出了200個固定生態停車位,加上規范管理臨時流動車位,讓小區業主600多輛車都能得到有序停放。
為了能讓基層群眾有更多反映民情的渠道,金麗丹還積極推動代表聯絡站落戶金蟾社區,“代表聯絡站落戶我們社區,居民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反映意見建議方便多了,也有利于我更好地履行代表職責。”
2014年3月,金蟾社區代表聯絡站正式掛牌,從聯絡站選址到制度上墻等各項工作,金麗丹都盡心盡力,并主動配合街道人大做好聯絡站日常管理、來訪登記等工作。自那以后,每月兩次的“代表接待日”活動,金麗丹都會事先以手機信息、電子顯示屏、張貼書面通知等方式,向選民告知代表接待的時間和地點,并發揮她本地人熟悉情況的優勢,根據代表的個人優勢定向通知部分群眾,做好代表進站對口接待工作。
與此同時,金麗丹充分發揮金蟾社區代表聯絡站作用,先后專題聯系選民15次,直接辦理選民建議10件,轉辦意見6件,并根據選民意見先后在人代會上提出有關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就業問題、社區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成了金蟾社區居民眼中的“金牌”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