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醫科大學的誕生與發展

2016-09-10 07:22:44王雪
百年潮 2016年2期
關鍵詞:學校

題記:誕生在瑞金、成長在長征路上、壯大在延安、發展在東北根據地的中國醫科大學,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醫科學校,在艱難、殘酷的革命戰爭中培養了大批紅色衛生干部,他們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劉民安,1924年生,遼寧省沈陽市人,中國醫科大學第39期學員。畢業后,在中國醫科大學先后從事政治干事、宣傳干事、校報編輯工作,任校報編輯部主任,研究員。1959年,兼做校史調查及資料征集工作,編撰了《紅色醫生的搖籃》《中國醫科大學校史》等書籍。1993年離休。

焦德鈞,1930年生,遼寧省遼陽市人,中國醫科大學第41期學員。1961年入中國醫科大學,任科研處副處長、公共衛生系副主任。20世紀70年代初任校史調查組組長,走訪早期校友。1992年離休。

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在瑞金誕生

王 雪:中國醫科大學(簡稱“醫大”)的前身——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

劉民安:醫大的歷史(按地緣劃分)有五個時期,依次是江西、長征、延安、興山和沈陽。這五個時期涵蓋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其中,江西時期是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的初創時期。

1931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連續粉碎了國民黨的三次“圍剿”后,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了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以毛澤東為主席的蘇維埃中央政府。這次會后,由賀誠主持的中央軍委總軍醫處向中革軍委提出創辦軍醫學校的建議獲準。1931年11月20日,在瑞金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最早創辦、也是紅軍有史以來的第一所軍醫學校。新中國成立后,一次賀誠老校長來醫大,他說之所以要創建軍醫學校,是因為“當時我看到傷兵到處都是,我們的醫療條件上不去,就想著應該辦個學校,培養一些人”。

焦德鈞:我有幸同賀誠老校長聊過兩次,他回憶說,建校前毛主席曾問他教員從哪里來,他回答從國民黨俘虜醫生中來,毛主席說,要對這些俘虜醫生進行政治教育,培養成紅色醫生,也要加強他們的技術教育,使他們在技術方面擔負起醫療衛生的任務。同時,要培養我們自己的紅色醫生,要“政治堅定、技術優良”。

當時,對待俘虜的醫務人員,貫徹教育和改造的政策。孫儀之、李延年等幾位教員就是從國民黨軍隊里來的,解放過來后就到軍醫學校教書,對他們實行優待照顧,每月給60元現金津貼費。在黨的教育、革命的熏陶和同志們的熱情幫助下,他們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王 雪:當時學校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建校中遇到哪些困難?

劉民安:當時,總軍醫處處長賀誠兼任校長,總軍醫處醫務主任陳志方兼教育長,彭龍伯任教員。1931年底,學校從紅軍部隊中招收了25名干部和戰士,作為軍醫學校的第一期學員。

1932年2月22日,在江西雩都舉行了開學典禮。紅軍總司令朱德、總參謀長葉劍英參加。朱德在講話中指出:“中國工農紅軍已有很大發展,但醫務人員缺乏,必須培養自己的紅色醫生”,勉勵學員:“要學好本領,為紅軍服務。”開學典禮上,賀誠與陳志方先后做了建校經過、教學計劃的報告,報告中都強調了毛澤東關于培養“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紅色醫生的辦學方針,為學校發展指明了方向。

那時戰事不斷,辦學環境不穩定,在紅軍攻打贛州戰役中,軍醫學校師生參加了戰地救護工作。戰斗結束,學校又到譚頭圩組織臨時傷病醫院,運送傷員到陽曲后方,隨即又奉命赴長汀支援攻打福建龍巖、漳州和廣東水口的戰斗。學員們在隨軍執行任務中,除做一些外科治療外,還找房子、借門板、打床鋪、動員組織群眾(當時醫院的形式是家家作病房,人人當看護)。只要有空,仍然堅持學習。一次行軍途中,在一個村子邊的樹林里休息時,學員們就上了課,教育長用門板作黑板,柴碳作粉筆,學員們席地而坐,一邊念一邊用樹枝當筆在地上寫。戰斗任務結束后,學校于1932年6月重返雩都,在興國縣茶嶺鎮恢復了上課。

焦德鈞:那時,傷病員是很苦的,鹽油不夠,嚴重缺少被子、設備。毛主席對賀誠講過“愛護傷病員”的問題。毛主席說:一方面要解決需要的東西,一方面要教育醫務人員和一切工作人員愛護傷病員,保證傷病員的生活。

劉民安:這一時期辦學面對許多困難:缺少教員;學員大都是部隊戰士,文化水平低,又缺少必要儀器,雖然有些內容教員反復講了,還是理解不了。比如紅細胞、白細胞和血色素,當時只能根據講義的內容去想象它們的狀況,而沒有儀器可以看到;教學設備僅有掛圖和一具人體骨骼標本及兩臺顯微鏡,但因國民黨的封鎖,弄不到染色的材料,顯微鏡始終沒有用過;沒有教科書,教員就自己編寫講義。

學員學習生活極為艱苦。睡在板鋪上,上面鋪著野草或稻草。伙食標準很低,糧食定量每人每天六兩(當時一市斤為十六兩),飯是米菜摻半。更為困難的是由于國民黨的封鎖,沒有食鹽,師生們就用倒塌土房、土墻的陳土熬制硝鹽,吃起來很苦。晚自習,只有五錢油的油燈,一個燈芯,撥開兩個叉,幾個同學圍在一起捧書就讀,雖然燈光如豆,但大家都全神貫注。

在學習方面,結合戰時需要,講戰傷處置,講常見病的防治,如瘧疾、痢疾、肢體潰瘍和疥瘡等。講授中力求通俗化,有的編成順口溜,利于牢記。講課多半在露天的地上。繃帶不足,就扯開自己的被子。條件雖苦,但學員學習熱情高漲,在“一切為了前線勝利”的口號下,刻苦學習,教學秩序井然。每周一次政治課,由校領導或教員講述革命形勢和革命的基本問題,以提高學員的政治思想覺悟。彭龍伯教員鼓勵第一期學員說:“你們是第一期,是后繼者的榜樣。在這樣的條件下,黨和政府建立學校來培養你們是不容易的,你們在校時應該知道出校后責任的重大。”

1932年10月,中革軍委改軍醫學校為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簡稱“紅軍衛校”)。長征前,第一期至第五期學員畢業,共有180多名學員畢業分配到部隊,成為紅軍衛校自己培養的第一批紅色軍醫。1933年7月,紅軍衛校從茶嶺遷至瑞金,并與傅連暲主辦的中央紅色醫務學校合并,同時,中央紅色醫院(原長汀福音醫院)改為紅軍衛校附屬醫院。

在長征途中堅持辦學

王 雪: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撤離根據地開始長征,紅軍衛校是否也隨軍長征?

劉民安:1933年10月,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圍剿”,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戰略性大轉移。紅軍衛校作為軍委直屬隊的一部分,于10月中旬從瑞金隨軍出發。賀誠調離,紅軍衛校由彭龍伯和陳志方帶領隨軍長征。此時,第六、七、八期學員和教職員編成教導隊,隨總衛生部行動。至黎平,紅軍進行整編,紅軍衛校部分學員被分配到部隊做救護工作;另一部分師生則被分配到隸屬中央縱隊的干部休養連,教員做醫生,學員當看護。為輕裝前進,最初從瑞金帶出的圖書、儀器大部分秘密地掩埋于行軍途中。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恢復了毛澤東對黨和紅軍的領導。紅軍衛校召回在長征初被分散至部隊的部分學員,進行衛生勤務和傷病急救知識的教育,學習沒到一周,戰事又起,學員又隨軍踏上長征路。當部隊到達川黔邊土城地區時,為了再輕裝,不得不將僅有的一臺小型X光機掩埋于地下。

紅軍衛校師生隨軍四渡赤水,二過烏江,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師生們不僅完成了行軍任務,且在沿途擔任救護工作。

焦德鈞:長征路上,時任紅軍衛校教務主任的王斌主要做中央領導的保健工作。王稼祥在江西時就負傷了,在長征路上一直由王斌等人負責治療。周恩來在長征途中患上阿米巴肝膿腫,病得很厲害。在王斌等人的治療和護理下,周恩來一個多月后恢復了健康。

王 雪:在長征中,學校是怎樣辦學的?

劉民安:在長征路上,教學工作從未間斷,邊打仗、邊行軍、邊學習。為了幫助同學們學習,教員孫儀之想了很多辦法。行軍時,把一些醫藥衛生專業知識編成順口溜,寫在紙上,貼在前面同學的背包上。后面的人,一邊行軍,一邊不忘傳唱貼在背包上面的“阿司匹林脫司散,又治咳嗽又治喘”等簡明扼要的醫藥知識。還邊走邊討論,有時,教員也夾在同學們中間幫助討論。大家坐下休息時,教員出題目讓同學們回答。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黨中央決定兵分兩路繼續北上陜甘地區,將部隊整編為左、右兩路。隨后,學校師生被拆分成兩部分跟隨右路軍和左路軍行動。1935年8月,隨左路軍行軍的紅軍衛校師生利用松崗地區較穩定的環境,召回部分學員重新組成第六期,在松崗大喇嘛寺復課。右路軍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吳起鎮。當初從江西出發的200多名師生中的許多同志在長征途中犧牲,包括令人尊敬的彭龍伯校長和李延年教員。

在松崗復課三個月后,另立中央的張國燾繼續率軍南下,紅軍衛校師生被迫南行,翻過夾金山,轉抵蘆霍、甘孜地區。在滯留的半年中紅軍衛校復課。

復課后環境相當艱苦。師生們住牛棚,睡草窩,穿羊皮,打草鞋,借用藏民的牛棚或露天上課。講義由教員自編,由學員刻蠟版和油印。蠟紙用白紙和黃蠟制成,油墨用松煙灰和奶油攪拌而成。有時沒有吃的,只好把青稞麥用火燒了,然后再搓一搓吃,有時吃樹葉、草根,甚至把放了幾十年的老羊皮拿來煮著吃。

焦德鈞:講解剖課時,學員們常常拿自己當標本,老師用筆畫出什么是三角肌,哪里是開始,哪里是后尾。講到藥物時,教員就拿出這種藥,給大家看。講完一種病,就到臨時醫院去幫忙看病,這種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效果很好。

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衛校師生,克服了諸多困難。一次過草地時,學員們拄著小棍艱難地往前走,突然,毛澤東在他們面前停下來慈愛地對他們說:“小鬼們,累不累?前面不遠了,快到宿營地了!”大家一下子有了力量,飛快地向宿營地走去。有人病了,大家爭著輪流背他的東西。有時也用兩根竹棍插入一條褲子里,再用繩子扎起來做擔架,生病的同學躺在上面,大家抬著走。

劉民安:我們曾走訪過第六期學員何曼秋女士,她為我們唱了幾名同學作詞的畢業歌,歌中唱道:“1931年,衛校開辦了,培養了紅色衛生干部。努力!再努力!科學試驗是真理,我們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努力!再努力!”

張國燾抗拒中央決定、擅自率左路軍南下的錯誤路線,遭到了紅軍衛校師生的抵制,校長陳志方為此遭到張國燾的打擊,被扣上“改組派”和“反革命”的罪名,撤銷職務調離工作。其后,校長再由賀誠兼任。紅軍衛校師生隨紅二、紅四方面軍歷經40天的艱苦跋涉到達甘肅哈達鋪,1936年10月抵達陜北。

在此前的1936年2月,軍委衛生部決定召回長征中分散到各部隊的紅軍衛校學員依次編成第六期,在相繼招收了第七期學員后,迅即在陜北瓦窯堡開學。不久,又隨中央機關轉移至保安、康家寨,9月至10月遷至臺兒灣。

在臺兒灣與隨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的紅軍衛校師生會合,學校進行了整編,校長賀誠因奉命去蘇聯學習,任命王斌為校長。

1936年12月,整頓后的第七期學習期滿,在學校向保安遷移途中畢業。1937年初,學校又遷至新址——延安附近的閏店子。同年3月中旬第八期在此畢業,畢業典禮上宣讀了朱德的指示,他勉勵學員“到前線去!好好為革命服務”。

由于西安事變,國民黨被迫停止對陜北根據地的軍事“圍剿”,環境比較安定,學校規模擴大,教員增加。自紅軍衛校創立至抗日戰爭爆發前的六年中,培養了近300名各層次衛生醫務干部,滿足了紅軍部隊對醫務人員的急需,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勇赴抗日前線,在延安發展為中國醫科大學

王 雪: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紅軍衛校的主要工作有哪些變化?

劉民安:1937年4月,在抗日戰爭即將到來的形勢下,為了便于部隊改編訓練,紅軍衛校隨總衛生部開赴前方,6月到達三原縣云陽鎮。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革命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隨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衛校也改名為八路軍衛生學校,并隨總衛生部開到抗日前線。此時,王斌調任八路軍總衛生部醫務主任,由教育長李治代理校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國民黨軍隊在日寇進攻面前節節敗退,八路軍肩負著民族的希望,迎敵北上,不久,在震驚中外的平型關戰役中,嚴懲日寇。這時,我軍傷員救護問題日漸緊迫,根據抗日前線的需要,八路軍衛生學校立即派出第九期、第十期學員和部分醫生趕赴戰場參加救護。在山西五臺到黃河岸邊的大寧之間組成一條千里傷員轉運線,每隔幾十華里設一兵站,接待傷員,進行治療,依次轉運。學員們發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既是護理員、擔架員,又是炊事員,同時還要做抗日救國的宣傳員,在轉運中遇到敵機轟炸,學員就俯在傷員身上,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傷員不再二次受傷。

焦德鈞:當時用衛生勤務中的傳遞運輸法,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學員們在行軍途中,每經一地都向沿途群眾宣傳共產黨八路軍北上抗日的偉大意義和抗日救國的道理。學員們以抗日救國為己任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沿途群眾。特別是學員們愛護老鄉的良好作風,深受廣大群眾的熱愛。一次去往五臺的途中,火車只要一停下,沿途老鄉便蜂擁前來問候。很多老鄉還站在山坡高處,把當地盛產的沙果、棗子扔到學員們的車上。學員們執意不吃老鄉的東西,順手還給了他們。但他們索性爬上車,雙手捧著送來,懇切地希望學員們收下。

轉運途中,許多老鄉一聽到擔架上躺的是抗日的八路軍傷員,都紛紛自愿來到學員們面前,要參與護送傷員的工作,并且積極聽從調配。要擔架有擔架,要糧有糧,一呼百應。一位老大娘邁著顫抖的步子,雙手端碗熱面條送給傷員吃。在兩翼都是日軍圍困的情況下,把傷員從平型關一直轉運到大寧。平型關戰役任務完成后,八路軍衛生學校在大寧就地辦學。

劉民安:1938年初,山西太原、臨汾相繼失守,八路軍轉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朱德總司令鑒于戰爭的持久性,決定八路軍衛生學校返回陜甘寧邊區辦學。1938年3月,學校進駐較為安定的富縣張村驛。

此時,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相繼建立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等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的威信日益提高,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深得人心,吸引了大批有志于抗日救國的知識青年投奔延安。他們從敵占區或國民黨統治區突破重重封鎖,歷經千辛萬苦,投奔各個根據地,特別是奔向延安,參加工作或學習。1938年秋,邊區政府從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和青年訓練班動員800多名知識青年到八路軍衛生學校學習,為學校增添了新生力量。新、老學員共900多人,編成三個大隊、七個中隊。教師隊伍也相應擴大,又有一批進步知識分子來校執教。

學校設立了直屬的附屬醫院。開始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學制也適當延長。為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還設置了特訓班。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即著重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講授的同時,增加文化基礎和基礎醫學理論課程的講授,卓有成效地開始了現代醫學系統教育的嘗試。

1939年,日寇準備大舉“掃蕩”華北抗日根據地和進攻西北陜甘寧邊區,國民黨頑固派掀起反共高潮。針對這一情況,學校派出喻忠良和部分學員開赴華北敵后創辦分校。1939年9月,師生們到達晉察冀邊區,與剛剛成立的邊區衛生學校合并,建立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晉察冀分校。白求恩參加了學校的創建和教學工作。白求恩逝世后,為紀念他,定名為白求恩衛生學校,這就是白求恩醫科大學的前身。

張村驛辦學時期是衛校發展史上的重要一頁,它為學校遷至延安后的大發展奠定了思想、物質基礎。

王 雪:在延安時,衛校正式改名中國醫科大學,這是不是意味著開始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劉民安:1940年3月,學校由張村驛遷到延安,校址設在延安東門外的柳樹店。延安辦學時期,衛校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得到了很多直接的教導,對學校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940年秋,毛澤東到衛校附近的休養所探視,來到學校向師生們做了報告。他講道:你們在黨的領導下,從江西中央蘇區的“衛生小學”,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鍛煉,現在成長為“衛生中學”了。我們的革命軍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是因為我們能為群眾謀利益,為全國廣大工農群眾所擁護,我們一定能夠戰勝敵人,建設一個新中國。你們衛生學校也是這樣,將來一定會發展成為一個“衛生大學”。毛澤東的報告鼓舞了全校人員的斗志,決心戰勝一切困難,完成教學任務,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就在這一年的9月,經毛澤東提議,衛校正式改名為中國醫科大學。從此,中國醫科大學跨進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學校改名后,仍由王斌擔任校長。學校設校部,統管全校工作。在教學組織方面除加強解剖學等七個學系的教學工作外,對學制做了進一步的調整。軍醫各期改為四年制,制藥班改為三年制,調劑班改為一年制。

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和教學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學校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在1940年制定的《校章》中,規定學校的性質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事培養技術人才的學校”;學校的工作目的是:“培養革命的、技術優良的衛生干部,適應抗戰建國的需要,為民族解放與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教育方針規定為:“養成政治堅定、思想正確、忠于職責、貫徹始終的衛生工作者。”

教員隊伍也隨之迅速擴大,除少數紅軍時期的教員繼續留任執教外,又有一批從敵后或國民黨統治區投奔延安參加革命和來自各個知名大學的畢業生或肄業生,其中還有從日本、德國留學歸國的。他們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后來大都成為新中國衛生醫療醫學教育事業的開拓者、優秀衛生事業管理者或醫學教育家。在延安辦學時期,米勒、傅萊等國際友人也參加了醫大的教學醫療工作,支援了學校的建設。

這一時期的儀器設備也大有增加。一方面發動全校教職學員制作大量教學模型、標本、圖表;另一方面,學校派遣教員薛公綽到重慶和香港等地采購了一批儀器、圖書。其中,解剖、生理、細菌各學系設備較好,細菌學系有較大的實驗室兩棟20間,設有接種室、血清制備室、動物室,用來教學和制作疫苗、預防血清以供邊區人民和八路軍部隊使用。圖書館也較以前更充實。

在延安辦學期間,學校繼承和發揚重視政治思想教育的光榮傳統,每周由政治課教員為學員上一兩次政治課。此外,還經常進行時事教育,提高學員對形勢的認識,增強抗戰必勝的信心。周恩來、朱德、葉劍英以及徐特立等也來校做報告,開闊了師生的眼界,提高了認識。

學校遷至延安后,繼續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傳統,并把勞動作為一門必修課納入教育計劃中。師生們親自動手修筑大禮堂、教室、宿舍和實驗室。1943年,毛澤東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號召后,醫大師生熱烈響應,在大生產運動中,共開墾了2000多畝荒地,不久就達到了蔬菜全部自給,糧食半自給,肉食基本自給。1944年,學校為支援軍工生產,派出第18期部分學員上山燒炭,共燒炭八萬斤,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師生們還利用課余時間紡線、織布、打草鞋以及編筐扎籮。其中,僅手搖紡車就有幾百架,紡出的線既可供應紡織部門,也可供教職員工自織毛衣、毛襪和毛毯,作為自己穿著之用;所編制出的柳條筐子成為延安市場上的暢銷貨。在延安豐衣足食展覽會上還展出了醫大師生員工的勞動成果。

焦德鈞:學校除完成本身的教育任務外,也幫助邊區培養了許多醫務人員。為了預防天花,學校每年買進十幾頭小牛,研制牛痘疫苗。一開始有的學生沒有免疫力,把痘漿弄到嘴唇上,不幾天便出了牛痘。同學們并不大驚小怪,反而認為是最有效的實驗,最后為邊區軍民成功試制生產了35萬支牛痘疫苗。除此之外,還經常派出醫療隊或防疫隊幫助地方進行流行性疾病的防治和進行衛生知識的普及宣傳,為邊區人民服務。

醫大師生們常常深入基層,一次,曲正教育長、陳應謙教員和任國祥教員組成一個醫療隊,到一二百里遠的農村去防治克山病,處處受到農民的歡迎。

劉民安:1942年2月,毛澤東在中央黨校做整風動員報告,學校派代表參加了動員會。4月,黨中央宣傳部發布了《關于在延安討論中央決定及毛澤東同志整頓三風報告的決定》,開始了以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和反對黨八股為內容的整風運動。總政治部派出以傅鐘為主任的工作組進駐學校,醫大的整風運動迅即開始。教職員工在學習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等文件后,結合個人思想進行總結。在總結的基礎上,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提高認識,糾正錯誤。其后便結合學校工作進行總結。教職員工對第15期、第16期學制延長問題進行了討論,認為在戰爭條件下,學制不宜太長,學校接受了這一意見,從第17期開始,學制又縮短為兩年。1942年末,整風運動告一段落。通過整風運動,教職員工的政治思想覺悟顯著提高,隊伍也更加純潔和團結,為勝利完成教育任務和迎接抗戰勝利做了充分的思想和組織準備。

在整風期間,陳云來校做了題為《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的報告。

1940年,王斌校長為表達廣大師生的共同心愿,親自作詞,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譜曲,創作了醫大校歌,全校教職員工廣為傳唱。歌詞為:“站在衛生工作的最前線,我們是新醫學的技術工作者,我們是新中國救護的先鋒。在艱苦的斗爭中,學習緊張、樸素、仁慈、謹慎的作風,創造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干部,為革命工作,為大眾服務。我們正是社會的治療家,使受傷的祖國走向健康,走向新生。同學們努力學習,勇敢前進!建設新醫學的責任,擔落在我們雙肩。”

1940年底,在新建大禮堂落成當天下午,毛澤東又一次來到學校,借校內正在召開紀念白求恩逝世周年大會之機,對全校師生講話。他號召大家:要好好學習白求恩對病人極端負責的精神,在治療工作中不能馬虎大意,并闡述了團結中西醫的重要意義。

1941年夏,第14期學員作為改名為中國醫科大學后的第一期畢業生即將畢業前,他們懷著對領袖無限熱愛的心情,請毛澤東題詞。不久,毛澤東題寫的“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的題詞便送到醫大,引起全校一片歡騰。題詞迅即掛在禮堂,同時把題詞印在第14期及其后各期的畢業證書上。從此,“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指明了革命醫務工作者的奮斗方向,直至新中國成立后迄今,題詞成為廣大衛生醫務工作者的座右銘。

1941年7月,學校舉行了建校十周年展覽會,展出掛圖302件,教學模型119件,標本108件,生藥標本200種。在校內展出時,毛澤東來校參觀,看得很仔細,最后,他滿意地題寫了“辦得很好”四個大字。這不僅是對展覽會的表揚,也是對醫大所走過的戰斗歷程的肯定。

其后,展覽會移至延安東門外軍人俱樂部繼續展出,朱德及其他中央領導也前來參觀并做了重要指示。朱德題詞“埋頭苦干”!

1942年2月,第15期(原高一班)畢業,與剛成立的白求恩護士學校一起,在學校禮堂舉行了畢業和開學典禮。朱德、葉劍英等出席了典禮。朱德在講話中勉勵同學說:要有為社會主義革命、為共產主義服務的精神,才能把醫務工作做好;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鍛煉,才能把技術提高。要做到這兩點,白求恩是最好的榜樣,每個醫務工作者都要學習他。

1945年2月的一個傍晚,毛澤東再次來校,和師生們講了為人民服務、為工農兵服務與工農相結合及學習白求恩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的精神等問題。

在延安辦學是醫大發展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時期。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懷下,中國醫科大學在抗日戰爭期間,又一次經受了鍛煉,得到了發展。一批又一批學員從學校畢業,奔赴抗日前線,勤奮工作,英勇戰斗,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力量,有的為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東北根據地為解放戰爭培養大批醫務干部

王 雪:抗戰勝利后,醫大是在什么背景下千里出關赴東北根據地的?又是怎樣出

關的?

劉民安: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持續了八年之久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根據黨中央建立鞏固的東北革命根據地的指示精神,同年11月18日,醫大從延安出發,于1946年到達張家口。由于國民黨在遼寧、熱河一帶發動對解放區的進攻,學校向東北挺進受阻,于1946年2月,與張家口醫學院(前身是原蒙疆醫學院)合編,短期復課。同年6月,形勢有變,學校繼續東進,經赤峰、過林西、越洮南,再乘火車經白城子、齊齊哈爾、哈爾濱,于1946年7月上旬到達目的地興山(今鶴崗市)。在齊齊哈爾時,因待確定校址又停數日。當時在西滿軍區主持工作的陳云、李富春等領導做了重要講話,明確指出東北當時的形勢是敵強我弱,要求我們作長期斗爭的準備。這對那些剛進東北的同志教育意義很大,打消了輕敵觀念。

王 雪:這一時期,醫大做了哪些工作?主要任務是什么?

劉民安:學校到達興山后合并了先期在當地辦學的東北軍醫大學(前身為原哈爾濱陸軍軍醫學校)。1947年1月,東北大學醫學院及原哈爾濱醫科大學部分師生和設備先后并入中國醫科大學。

根據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精神,學校面臨的任務是在短期內培養出大批適應解放戰爭需要的衛生醫務干部。

隨著革命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學校從1948年初起,陸續建立四所分校:1948年1月在龍井將1947年3月由吉林軍大分校接收的原開拓醫學院改為第一分校;1948年3月在哈爾濱建立第二分校;同年,將設于通化市的遼東軍區所屬遼東醫專改為第三分校;1948年1月改設在平谷地區的冀熱遼醫科專門學校為第四分校。

在東北軍區衛生部部長賀誠的直接領導下,以校長王斌為核心的校領導于1946年秋,提出改革教育體制的設想,本著從實際出發制訂教育計劃的原則,堅持在短期內培養出“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衛生干部的辦學方針,學校對教學內容和學制做了較大的調整和改革,即重點突出外科教學,學制縮減為一年。經過一年的實踐證明,上述改革明顯奏效。1947年10月,專科重點制和形象教學法正式頒布。學員從入學開始即按專科學習,重點熟悉本專科的有關技術,使學員畢業后能勝任所擔負的戰傷治療工作,以適應急劇發展的戰爭的需要。按照專科重點制的要求,設置了內科、外科、五官科等專業,以外科為重點。基礎醫學學科設有解剖學、生理學、組織學、病理學、藥理學、細菌學等。

焦德鈞:當時,在教學上明確提出基礎服從臨床,臨床服從實際需要的教學指導思想;在具體安排上,則強調戰爭和醫療任務緩和時集中力量教學,作戰緊張、傷員增多時就投入醫療工作。1947年,在東北戰場上的幾個重要戰役,學校都曾接受大批傷員的搶救任務。在血源不足的情況下,師生們迅速組成上千人的輸血隊。同時還派出一個醫護人員精干的戰地手術隊,直接在前線為傷病員服務。敵人的炸彈經常在戰地手術室附近爆炸,震動著手術臺。偶爾也會有子彈打在房子的墻壁上,但每個醫護人員都習慣了這種環境。戰場傷員很多,不停地抬進來。一次,一位腹部受傷的小同志被抬進來,昏迷不醒,需要開腹手術。這類癥狀如果在醫院里,早該輸入大量血漿,但醫護人員手中連個大些的注射器都沒有。由于傷員血型與一位醫生相同,那位醫生就用小些的注射器一管一管地抽自己的血給傷員輸,當輸入200毫升血液和500毫升生理鹽水時,傷員蘇醒了。緊接著,在醫療器械和藥品有限的條件,成功完成了開腹手術。1948年9月,在遼沈戰役中,地處前線的第四分校,曾組成第四個醫院,12個所,開赴朝陽地區,先后接收了一萬多名傷員。很多師生不眠不休,廢寢忘食地工作。這些同志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工作的極端負責,對同志的極端熱忱,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

1947年,東北西部的白城子、通遼等地發生鼠疫,學校立即派出由第22期至第24期學員及部分醫護人員組成的200余人的防疫大隊,趕赴疫區進行衛生宣傳,發動群眾撲滅疫源,并開展治療工作,有力地配合并支援了東北解放戰爭和土地改革的進行,受到人民政府和當地群眾的贊揚。

劉民安:在教學、醫療工作中,學校領導親自上第一線。校長兼政委王斌堅持參加外科教學和醫院的手術工作;李亭植、陳應謙、季鐘樸、任國祥等也都參加基礎課或臨床課的教學工作。由于領導參加教學、醫療實踐,易于及時發現問題,掌握教學、醫療工作的客觀規律,極大地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

開展。

在興山辦學時期,既在教學上進行了重大改革,又自始至終重視學員的政治思想教育。每期學員開學之初,先進行兩個月政治學習,整頓思想。教育內容主要有美國和蘇聯問題、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問題、土地改革問題以及人生觀問題等,使學員認清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反革命,認清地主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本質,認識進行土改的必要性。使學員提高認識,轉變立場,樹立革命的人生觀,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訴苦活動,開展階級教育,提高學員的階級覺悟。

在進行經常的政治教育和時事教育中,除學習有關黨的政策文件外,還把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作為教學內容,激勵學員堅定“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信心,關心解放戰爭的發展,推動學習和工作。

在興山辦學時期,學校還一直堅持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參加生產勞動的革命傳統教育。師生們經常參加農場、林場勞動,開荒種地,上山砍柴,以其所得產品自給,改善生活條件。師生們在勞動中磨煉了自己,也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敬的師生、同志關系。

嚴密的教與學的安排和強大的政治工作的效應,直接促進了學校在艱苦的條件下和繁重的任務面前,成為一個朝氣蓬勃的戰斗集體,完成了培養革命醫務干部的任務。

醫大在興山辦學兩年多,先后有第18期、第20期、第21期直到第37期共19期的2302名學員畢業。其中絕大部分學員被分配到部隊各級衛生醫療院所或研究機構。在短期內培養了大批革命醫務干部,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為迎接全國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48年10月,遼沈戰役即將徹底勝利前夕,上級決定由副校長李亭植率領部分干部、師生,到長春接收原長春大學醫學院,組成長春軍醫大學;第一、第二分校合并組成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三分校合并于總校;第四分校組建為承德醫學專科學校;總校由校長王斌率領遷往沈陽。

遷往沈陽,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王 雪:請介紹一下醫大遷往沈陽的情況。隨著戰爭的結束,醫大的主要任務和辦學宗旨有哪些改變?

劉民安:1948年11月,隨著遼沈戰役的勝利,東北全境宣告解放。王斌校長率部分師生從興山抵達沈陽,奉東北行政委員會暨東北軍區司令部的指示,接收、合并原國立沈陽醫學院和遼寧醫科大學。至此,由三所老校組成的中國醫科大學人才濟濟、設施齊全,邁入新的發展時期。當時,我正在國立沈陽醫學院讀書,學校合并后,我成為中國醫科大學第39期學員。

這一時期,為適應新形勢,醫大工作重點從為革命戰爭服務轉變為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努力培養醫療衛生事業的高級人才。王斌校長提出要辦一個正規的中國醫科大學。他主張“辦學得有人、得有教員,甚至說有權威性的教員”。于是先后從全國聘請一批知名專家、教授來執教,再加上原有的師資,學校薈萃了一大批學術造詣和教學、醫療水平較高的專家和教授。

1949年春,在政治學習和建校勞動后,醫大面貌煥然一新。

同年春,郭沫若來校講演,會后親筆書寫“中國醫科大學”校牌并題寫七律一首:

一堂濟濟來多士,治病相期在救人。

團結緊張良可訓,仁慈謹慎必須真。

幸逢歷史翻身日,永續人民革命春。

自古康強為國本,中華從此萬年新。

醫大在秩序井然、氣象一新的大好形勢下,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1950年3月1日,毛澤東、周恩來和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在訪蘇歸國途中經過沈陽,視察了中國醫科大學。當天上午10時,毛澤東走進醫大基礎二樓校部會議室,王斌和陳應謙向毛澤東匯報校情。毛澤東回憶在長征路上衛生醫藥條件極差的情況后對陳應謙說,你們克服重重困難,贏得了勝利。當匯報在解放戰爭期間,培養了一大批新型衛生戰士,支援了解放戰爭時,毛澤東認為很好,并和身旁的胡志明說,你們那里也在戰爭,是否也需要采取這方面的經驗?胡志明點頭稱是(幾個月后,越南衛生部副部長來醫大參觀一個月)。毛主席鼓勵全校師生辦好人民的醫科大學,表明黨和國家殷切期望中國醫科大學為社會主義的醫療衛生事業作出新貢獻。

焦德鈞:當時,毛澤東對胡志明講:這個學校是同中國革命武裝斗爭有機聯系、對紅軍的發展壯大起了直接鞏固作用的。這是毛澤東對醫大的評價。

1950年11月,醫大根據上級指示,在東北成立數個醫院,承擔抗美援朝傷病員的搶救治療任務。留在沈陽的部分師生,組成手術隊、擔架隊,參加抗美援朝救護傷病員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校合并后,醫大成為新中國最大的一所醫學院校,實力比較強,所以有許多外國的醫學院校代表團前來參觀、學習。1950年3月底,就由學校接待了來自36個國家的青年代表團來醫大參觀、學習,我們感到十分自豪。

王 雪: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醫大是怎樣的?

焦德鈞:醫大在“文化大革命”等運動中受到沖擊,工作一度陷于停頓,但學校師生進行了艱難曲折的抵制和斗爭。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來政策的實施,醫大大刀闊斧深化改革,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秉承優良的辦學傳統,逐步形成了具有多層次、多專業、有特色、綜合性、創新性的現代化中國醫科大學。

在醫大建校60周年時,鄧小平、陳云、李先念、彭真、楊尚昆、鄧穎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醫大題詞,鼓舞全校師生,繼承發揚革命傳統,辦好醫大。

80多年來,中國醫科大學培養了九萬多名醫務人才,遍布全國各地和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造就了一大批國家衛生管理的著名領導干部和醫學界的著名專家學者。其中,擔任國家省部級以上職務者百余位,衛生部正、副部長十位,將軍40余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4位。

2000年2月,學校由衛生部劃歸遼寧省管理,雖然已成為地方院校,但醫大人不忘革命傳統,不忘肩負責任,仍然在為祖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培養著高級人才,繼續譜寫中國醫科大學發展的新篇章。

王雪:衷心感謝接受我的采訪。

(采訪者是《百年潮》雜志編輯)

猜你喜歡
學校
我為什么要上這所學校
再回學校
School 學校
只有我一個人在學校是這樣嗎
意林(2021年11期)2021-09-10 07:22:44
學校熔化了
小讀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12
我的學校
快樂語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5:56
學校100天慶祝日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上學校
奇妙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 国产白浆视频|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a网站在线观看|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99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成人| 欧美日韩导航|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国产情侣一区|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成人免费|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无码国产伊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日韩毛片视频|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伊人天堂|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97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青青国产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三级a| 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久久夜色精品|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日韩免费毛片|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线拍|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丁香色|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