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鼠碩鼠,無食我黍!”(《詩經》)國有資產乃全民利益之所系,卻被盤踞于國企高層的“碩鼠”蛀蝕得千瘡百孔,體無完膚。
近期,一則有關山西省某國有金融機構黨委書記兼董事長花費3.9億公款購買公務機,家中被搜出70箱紀念幣的報道在各類媒體上不脛而走。而這只不過是國企高管貪腐的冰山一角。
在近年來的反腐風暴中,一些地區、部門和壟斷性行業暴露的系統性、塌方式腐敗令人觸目驚心,如山西省、鐵道部以及能源、電力和通信行業的腐敗窩案。而國企更是淪為了重災區,中石油、中海油、中移動、中國電信等一大批央企和大型地方國企的高管因中飽私囊、貪腐瀆職受查處。
國企高管特別是“一把手”等主要領導的犯罪行為,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公共利益嚴重受損,民眾財產和生命安全遭受威脅,社會不公加劇放大,成為國企健康運轉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心腹大患。
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總體方案已出臺,腐敗“毒癥”不除,國企永無寧日。暴風驟雨般的強力反腐固然可收一時之成效,但欲長治久安,還須從體制和機制上著手:厘清權力與市場的關系,強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變革人才選拔機制。關鍵在于管控好高管手中的權力:以法治化和制度化限制權力,以公開化監督權力,方能最大限度地遏制腐敗。